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昭民(1938—),台湾省高雄县美浓镇人。先后毕业于台湾省"中国文化大学"地理系(1963—1967)和地理研究所(1968—1970)。1971年任职"民航局气象中心",2003年退休。1976年起,业余从事科学史研究,以迄于今。刘先生著有专书10余种,代表作为《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1982),台湾地区科学史界少有人比他著的书更多。两岸得以往还后,刘先生是与科学史界交流最热络的一位。通过缕述作者与刘先生定交经过,以及刘先生的治学与为人,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台湾地区科学史研究的早期状况。  相似文献   

2.
也谈近代科学与古希腊文化的关系--与席泽宗先生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史不仅仅是一部知识史,而是一部人类活动史,特别是一部文化史.科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乃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科学发生与发展的思想史(内史)动因与社会史(外史)动因的统一.仅仅强调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家对于希腊文化的批判,而忽视近代科学对于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或者仅仅承认科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而否认以往历史特别是思想史对于近代科学产生的作用,都是置"伟大的历史联系的合理看法"于不顾的非历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科学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识”与文化相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作为人类学核心思想之一的“地方性知识”在科学史研究中的应用,并结合实际的科学史研究案例,探讨地方性知识的研究给科学史研究带来的变化以及编史学意义,并分析了由于此概念的引进而带来的有关文化相对主义的说法。作者认为,带有文化相对主义特征的引进“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是对多元的历史的承认和尊重,是对其他民族和智力方式之合法性的认同,也更加有益于科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史在欧洲真正的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1991年在佛罗伦萨组织的一次学术讨论会的主题。本文总结了那次会议提出的论文和有关讨论;所涉及的问题有研究的状况,教学中的科学史,科学史在新闻媒介、科学、经济和政治问题上的地位,而首要议题是欧洲在科学史领域进行合作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于ISIS创刊100周年之际,作者1)追忆萨顿为推动科学史制度化发展而付出的努力,并将之置于当时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在科学史学史上值得书写的一位重要角色——所发起的、融科学一科学史教育于一体的哈佛教育改革进程中理解;2)从长时段视角反思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科学史事业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一文化价值;3)直面上个世纪之交以来科学史学科再制度化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标示我们这一代学者需为之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与新中国同时走过70年的发展历程。文章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中国科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道路和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55年)、"火车头"时期(1956—1966年)、改革开放前20年时期(1977—1997年)、知识创新工程时期(1998—2010年)和"率先行动"时期(2011年至今)。文章指出:70年来,中国科学院的发展展现了中国科学技术探索、改革、创新和发展的道路;面向未来,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深化改革,锐意进取。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反智文化的祛魅,科学史的启蒙功能应该引起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科学学派的历史形态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学史研究的材料出发 ,考察了不同历史阶段科学学派的形态、特征 ,认为一定时期出现的科学学派与当时科学和社会的发展状况有着内在的关联 ,当代科研活动的有效组织和协调必须充分考虑到当代科学发展的特征以及当代科学合作与交流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期刊源流与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求廓清中国科技期刊源流,运用文献考证方法、科学史研究方法,在世界期刊文化和中、西期刊交汇及中国传统新闻出版文化的背景下,系统考察了中国科技期刊的发生和发展。界定了中国最早的科技期刊,提出了受唐宋以来千余年间报纸出版形式的启发、受近千年来丛书、丛刊图书出版的启发、西方传教士的“上帝赐予”式启发的三大源流说,提出了古代报刊、书刊同源发展时期(从唐代开元年间至清代中期,分化离析时期(从清中期至清末),成型和初具规模时期(清束民初至抗日战争爆发),破坏和复苏期(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稳步发展时期(1949-今)等五大历史分期,并同中西期刊起源的异同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1959年5月7日,英国科学家和小说家斯诺(C.P.Snow,显然他不是美国那位到过延安的斯诺)在剑桥大学作了一场"两种文化"的演说。不久该演说以《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单独发行。斯诺所言的"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他当时已经觉察到了这两种文化各自构筑了自己的阵地,互相难以理解和沟通。半个多世纪以来,"两种文化"之间的沟壑似乎越来越大,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和思考。同时,社会也在寻求一种可以缩小或者拉近"两种文化"的良方。科学史渐渐成了他们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科学院今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科学院从1725年建立到1925年改为苏联科学院,再到1991年恢复俄罗斯科学院,经历了政治、经济历史巨变.在苏联科学史和世界科学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苏联解体后,它度过了转型初期最艰难的岁月.如今,它仍然以其庞大的阵容,在世界科学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2.
谭红红 《大众科技》2009,(7):195-195,187
基于对"科学史"和"科学史教育"的认识,论述了公众科学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提出并探讨了公众科学史教育的模式和目标,以期为国内公众科学史教育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吕皓 《科学生活》2007,(7):84-87
2007年5月1日,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当代艺术馆开始展出"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这是迄今来华规模最大、第一次全面反映美国艺术发展的大型展览。展览作品来自欧美数十家博物馆和收藏机构,汇集了美国艺术史上诸多重要艺术家的近160件代表作品,时间跨度自18世纪初北美殖民时期至今,分为六个历史时期,系统勾画了美国艺术300年的发展轨迹,全面展示了300年间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色。作品为我们呈现出一部从发现、成长到实验等波澜壮阔的美国艺术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从美国艺术自身的文化逻辑及其与世界艺术的关系角度进一步认识美国艺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物理评论》成熟时期作者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统计和分析了1946年到1950年美国物理学期刊《物理评论》的作者情况.统计了该刊在进入成熟时期之后的作者分布,文献单元作者系数及合著率的变化,确定了核心作者群及其分布特点.结合美国物理学不同时期的科研水平和特点,与刊物创办初期的作者分布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侯剑华  王唯  郭燕 《现代情报》2014,34(11):126-130
根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相关论文的分布情况,将1957-2012年期间我国科学哲学元研究划分为3个时期.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每个时期的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发现在3个时段中,我国科学哲学元研究的热点主题呈现渐次多元化的变化趋势.从传统科学哲学元研究到科学史视角下的科学哲学研究,再到"中国化"的科学哲学元研究.对近年来我国科学哲学元研究主题的分析,展现出社会科学哲学、多元化科学哲学及后现代科学哲学等研究是当前我国该领域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史研究中的比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的比较研究能否取得良好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审慎地考察其方法论问题。本文在借鉴比较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比较科学史方法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在科学史可比性原则的引导下,比较研究可以克服传统科学史编纂学考证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考察科学发展从微观到宏观实际,有利于进行概括、发现和检验有关科学发展规律性假说。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以法国和德国为例,介绍了欧洲出版业的发展过程.首先,作者阐释了"出版者"(éditeur)一词在拉丁文、法文以及德文中的涵义,以解释"出版者"最初的特点.随后,作者介绍了从16世纪到20世纪初出版业的发展并分析了其中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特别在法国大革命以前,阅读、书写和接触经典的机会只供少数人享有.第二阶段始于十八世纪初的英国出版权制度,其时出版、印刷和发行工作的专业分工开始出现,出版者必须先有一个投资计划和出版设想来迎合大众口味.第三阶段是新的书籍革命、大众文化时期,此时工业化出版满足了大批量发行的需要.现在,我们正处于第四个阶段,出版业被集团化控制,他们的作用比单纯的出版要大得多……作者的分析并不是纯粹着眼于出版业本身的历史,而是将其置于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广阔背景之中,以期得出一个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著名物理学家钱临照院士(1906~1999年)在36岁时即定出《释墨经中之光学、力学诸条》,对李约瑟产生了影响。“文革”以后,他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史领域,被选中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首届理事长,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史研究室,并担作本刊顾问,对我国科学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和他有长期工作关系,在这里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曹红敏 《内江科技》2010,31(9):32-32,36
武德是武术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在不同的是历史时期,武德具有不同的内涵,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历史时期的习武者所遵守.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为社会的文明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对武德的诠释、武德的起源于发展以及传统武德和现代武德存在的不同内涵与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截止到2017年,日本共有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000—2017年,平均每年一位,被学者称为"井喷"现象。基于日本诺贝尔奖"井喷"现象,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政策入手,分析了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的演变及其构建机制。结果发现:(1)1949年的大学改革对日本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在90年代以后,推动作用减弱,企业接替大学成为推动日本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主要力量;(2)持续的科技经费投入是日本科技实力长期领先的根本动力;(3)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基础研究投入的不足,明显损害了日本科技进步的根基,企业开展的基础研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弥补;(4)产学官合作制度的建立是日本科技持续繁荣的重要平台;(5)日本的科学文化精神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