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题练习审题是命题作文中至关紧要的一环,往往是作文成败的关键。所以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步骤和方法,认真地、细致地审题,养成审题的习惯.一般来说,对于作文题目的审析,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审清四个要求:1、看清题目的外部标志,明确题目的类型;2、看清题目的题眼,明确写作的重点;3、看清题目的种种限制,明确取材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随着话题作文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命题作文已经完全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中考试卷的主角。写好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可以说,审好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该如何审题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审题眼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它往往是文章题目的表意重心。有些作文题,只要我们能准确把  相似文献   

3.
路世成 《学子》2014,(2):33-34
<正>关键词之一:审题意识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中考作文常见的题型是命题作文、半命体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几年话题作文逐渐占据主流。其实,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认真审题。要做到:看清题目、看懂题目和看透题目这三个层次。看清题目就是要求学生看清这是何种形式的题目,命题作文就不必再拟题;半命题要补全题目;话题作文要重新拟题。看懂题目就是明白题目的含义,包括它的内涵和外延。如,2009年徐州  相似文献   

4.
正关键词之一:审题意识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中考作文常见的题型是命题作文、半命体作文和话题作文。这几年话题作文逐渐占据主流。其实,不论是何种形式的作文,都需要认真审题。要做到:看清题目、看懂题目和看透题目这三个层次。看清题目就是要求学生看清这是何种形式的题目,命题作文就不必再拟题;半命题要补全题目;话题作文要重新拟题。看懂题目就是明白题目的含义,包括它的内涵和外延。如,2009年徐州  相似文献   

5.
陈华 《语文天地》2012,(14):5-6
正中考作文分数的高低决定着整个语文考试的成败,但要想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佳作并非易事。写好中考作文的关键是审题、思路、立意。一、认真审题、明确目标近年来,中考作文主要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学生在写作时首先要认真审题,依据题目的重点和要求来写。  相似文献   

6.
<正>一、真题回放作文(50分)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不少于600字。二、试题解析与指导这是篇全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就是依据所给题目,确立中心,选取材料,写出符合题意,内容表达具体、充分的好文章。因此,我们作文前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目的范围及重点,抓准题意。在审读"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关键词"画面"的含义。这里的"画面"应指美好的景致,打动人的场景,或给人启迪、引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作文,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类型:一类是老师命题作文,一类是学生自由命题作文。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作文题目,都有如何“吃准”题目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也就是审题问题。题目审准了,写的文章便切题;题目审错了,写的文章就离题。审题,是写作文的第一步,只有先审清题目,然后才能根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去写。所谓审题能力,说得简单一点,其实就是指仔细分析题目的意思和作文的要求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准确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够准确理解字面的意思。作文的题目字数或多或少,但都是由词…  相似文献   

8.
中考作文对于中考语文的成败至关重要,全面、准确、快速地捕捉文题信息,仔细审好题是写好考场作文的前提.初中作文命题有三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各种题型的审题各有不同.以半命题作文如何审好题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杨华 《四川教育》2020,(3):59-59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面向全体、突出主体、注重引导、强调合作,精心指导学生心态笃定审好题、精心构思,精心选材。一、心态笃定审好题小学作文题目的形式上无非有三种: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都要指导学生心态笃定,仔细审题。审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抓“题眼”,即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二是弄清写作对象和选材范围。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审准题眼,确定题材。  相似文献   

10.
<正>加强作文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有效促进学生读、说、听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全面完成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我谈一下几点体会和做法。作文教学一般分为审题、选材、构思、评点、修改、讲评几个主要环节。第一环节: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目的。对于命题作文,要审清题目中的"题眼"和"题限"。"题眼"就是题目中的关键词。"题限"就是题目限制的记叙范  相似文献   

11.
2021 年各地中考落下帷幕,笔者整理了101 个考区101 套共124 道作文题后发现,全命题作文约占62.9 %,再次"领衔"中考,且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上海题"比看上去更有意思"、重庆题"你的馈赠,点燃了我"、山西题"微笑着前行"、陕西题"这,是我的节奏"、成都题"写给三年前的自己"等,均采用以短语或单句表述的题型,其限制性增强,加大了审题难度,考生不易套作,用于区分、选拔的功能更强.因此,要想写出中考佳作,必须迈好举足轻重的第一步——审题.下面结合2021 年中考,着重谈谈全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2.
<正>写好考场作文,要过的第一关就是审题。只有过了这一关才能再去构思、选材、确定主题、设计结构。那么,在考场上怎样才能做到快速、准确地审题呢?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考考场上的作文大致有以下几种: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无论哪种作文,都要能审、会审。审题准确,所写的文章才能切合题意,高分有望;否则,将偏离题意,甚至满盘皆输。在这里,笔者将就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加以阐释。命题作文:抓住关键词语,认翼揣摩  相似文献   

13.
说明文阅读可采用读、审、找、比、定五字法。读,就是读文章题目,读正文,读考查题目,目的是了解文章内容和考查的能力。审,就是审题,要审清题目的要求:是理解词语题,是理解文意题,还是推断题;是选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一、1.审题要准确审题要准首先审清楚是材料作文、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或是图解作文。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得更改文题。  相似文献   

15.
一、审题失误审题是答题的第一步。只有审清题干问的是什么,弄懂题目要求我们答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从而答对题、答全题。审题有了失误,答题就会"驴  相似文献   

16.
<正>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尚处在培养初期的二年级学生而言,培养他们认真读题特别重要。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地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审题时做到以下几点:一、认真读题,看清题意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  相似文献   

17.
审题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在进行考场作文时,需要我们根据不同类型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审题对策。一、准确把握已知项全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给全了题目或话题。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找准题眼。所谓"题眼",主要是指题目中标明主要限制的关键词语,是写作内容的"重心"。一般而言,它是指主谓短语类文题中的谓语,偏正短语类文题中的修  相似文献   

18.
从近年中考命题总体形势上看,命题作文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命题作文的特点是题目相对完整而确定,让考生一目了然。因此,命题作文的审题从总体上说只需做到"抓住关键词语"。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独词式"命题"独词式"命题,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单独的词构成的题目。这类题目提供的参考信息比较少,题意相对笼统,写作范围往往比较宽泛,题旨有时不够具体。审题时可以采用"补足因素法",即,在不改变题意的情况下,补充一些条件、限定、形容、结果等元素,使题旨更加明确具体。如2012年吉林省中考作文题"歉疚",审题时可以在前面加上"那件事  相似文献   

19.
复习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再学习与不断发展意义重大.我在不断学习与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总结出了对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的一些见解. 一、认真细致做好审题关 要教育学生认真而细致地审好题.既要读好题,又要进行初步的分析推理,为下一步的分析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里着重强调要读好题. 首先,要做到读清楚题目内容,不盲目、不随意,更不能有不想读题的念头.若即使读了却只是应付一下而已,到头来连自己都没搞清楚题目内容是什么,就去解决问题,那只能是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20.
钟立 《辅导员》2013,(8):39-40
很多同学在解答应用题时,经常会出现"一看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比如看到"多"就加,看到"倍"就乘等,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会审题或审题不清造成的。因此,要正确、合理解答应用题,同学们就必须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把题目读透彻,思路理清楚,方法想明白,才能列出合理的算式,进行正确的解答。一、读透彻。读懂题目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基础,必须要认真、仔细地去读。先要逐字逐句把题目读顺,再找出题目当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深入地去读,边读边思考题目情境的本质特征:是一般应用题还是典型应用题?是用数量关系解决还是利用公式解决?边读边标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