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2.
花宇 《青年记者》2009,(14):42-42
报道新闻,类似于足球运动员在球.门前抢点破门,谁找准了球的落点,谁抢占了先机,谁在落点上恰当地发力,便意味着破门,意味着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因此,众多“强势媒体”纷纷在最典型的事件上(时间与空间)严阵以待,争取率先发出准确的报道,也就是在“第一落点”上发力。对于很多缺乏政治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弱势媒体”来说,往往在“第一落点”上缺乏优势,需要在“第二落点”上发力,将其他媒体错过的线索塑造成新闻事件,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报道经济新闻的实践中,笔者多次在“第二落点”发力,形成了操作经济新闻报道中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青年记者》2008,(11):40-44
主持人的话:媒体言论化或评论化的趋势,在我国新闻业界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显现和认同。深度报道和言论,作为新闻事件报道之外的第二落点和第三落点,已逐渐成为各媒体竞争的新焦点。  相似文献   

4.
刘力 《新闻战线》2012,(7):92-93
做足第二落点,开辟"第二战场",把握读者的"第二需求",不失为纸媒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之良策。近年来,不少纸质媒体面对新媒体的不断挤压,提出了抢抓第二落点的理念。从新闻的本质属性来说,失去新闻的第一落点转而抢抓第二落点,实在是纸质媒体的一种无奈选择。然而,无论从新  相似文献   

5.
重大的独家新闻,始终是报纸的紧俏物.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今报业市场,挖掘独家新闻,争夺新闻的"第一落点",自然是重中之重.但是,"第二落点"新闻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于"第二落点"报道,目前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儿年来已被媒体同仁广泛注意、研究并应用.一般说来,在新闻传播中,一个关注率很高的新闻事件往往能够引发出与之关联的其他新闻事件,这些事件也许已经存在,也许即将发生,但其新闻价值是由前者引发而提升的,这些新闻事件相对来说就是新闻的"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6.
4月1日晚,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自杀身亡。在他去世的第二天,众多媒体将这则新闻放上了版面的头条,有的甚至还进行了整版的专题报道。这股热潮延续了半个多月。从不同媒体对这一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中,再次引起了我们对公众人物报道的思考。一张国荣之死引起的新闻效应不小。从当天晚上开始,这一消息首先主要利用的是网络、短信和人际传播的途径。从第二天,也就是4月2日开始,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等后来居上,跟进中报道。笔者对从这一期间几个主要地区部分纸质媒体的报道作了初步调查,发现有关报道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北京:在这次对张国荣事件的…  相似文献   

7.
邹敏 《新闻实践》2013,(4):59-60
作为一家地市级城市晚报,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增加新闻厚度、提升新闻高度、拓展新闻宽度”策略创新,在实现社会资讯快速传递的同时,积极抢占新闻的第二落点,做深做透事件背后的新闻,以满足读者对报道深度化的追求,在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8.
报道时效中的“第一落点”是新闻竞争的关键性要素,这个观念已经在传媒从业人员,特别是主流媒体中形成了共识。本文通过《新安晚报》几起突发事件报道,分析如何抢抓新闻第一落点,如何在新闻素材共同占有的状况下面对“第一落点”共有的常态,用新闻深度和贴近度弥补拼抢时效可能留下的遗憾。对区域媒体而言,急需探索有利于实战指挥的竞争新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第一层次报道延伸至新闻的"第二个落点"新闻的第一层次报道是指新闻事件发生后新闻媒体力求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多年来,新闻媒体不惜代价,以快制胜,力求在时效上争抢新闻,第一层次报道成为各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传播制高点。但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媒多元化的形势下,网络媒体以其速度快、传播范围广  相似文献   

10.
扈美荣 《青年记者》2007,(18):73-73
深度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领域常见的一种报道形式。它是记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发生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等作出的深刻思索。是否做深度报道,要依情况而定,深度报道的题材是有选择性的。新闻事件较重大,关系到国家或国际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牵涉到的人数众多,或者是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像这样的事件就有必要而且也能深入挖掘出一些深层的东西来。具体说来,下面几种情况的新闻题材是可以进行深度报道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导刊》2008,(1):10-10
"同步式"跟进就是当一个新闻事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时,地方媒体通过调动本地新闻资源,就同一事件同时进行关注的一种报道方式。这是  相似文献   

12.
翟莎莎 《新闻世界》2013,(9):307-308
信息时代的快节奏,导致新闻报道很难在第一时间把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得媒体不得不选择跟进后续报道,但即使后续报道对事件的真实性做了弥补,但是新闻首次报道的负面影响却很难消除。本文试从解释循环学的角度分析当下新闻的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如水下湍流,剧烈却无声。对每家报纸来说,重大的独家新闻永远是紧俏物,甚至可遇而不可求。但第二落点新闻却静静地摆在那里,缺少的只是发现。把别的媒体没有做大的第二落点新闻做大,不失为新闻竞争中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4.
当今报业市场,竞争如水下湍流,剧烈却无声.对每家报纸来说,重大的独家新闻永远是紧俏物,甚至可遇而不可求.但第二落点新闻却静静地摆在那里,缺少的只是发现.把别的媒体没有做大的第二落点新闻做大,不失为新闻竞争中的一条蹊径.  相似文献   

15.
韦玮 《记者摇篮》2010,(1):16-17
我们捕捉出新闻的第二落点,是先根据目标听众群和社会问题寻找和判断出新闻价值,接下来要做的是变第二落点为再次传播的起点,努力加以拓展。体现出媒体自身的风格和特色,进而形成和确立媒体的品格,使新闻本身更加丰富、生动。  相似文献   

16.
系列报道可以说是深度报道的一种新闻采写编辑方法。对于深度报道的定义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深度报道是对题材重大、影响广泛的新闻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外延拓展。系列报道虽然是一种深度报道的形式,但并不完全等同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系列报道是在新闻事件发生伊始直至结束,按照时间序列所进行的一系列报道,往往由多次报道系统组合而成,比传统意义上的深度报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和更广的报道范围,但我国的系列报道因缺少深度报道的编辑策划,往往显得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新闻媒体同质化现象严重的客观实际,指出,深度是新闻写作的"制胜之道"。作者结合自身新闻实践,着重探讨提升纸媒的新闻价值问题。作者认为,新闻易碎,但思想不朽,在重特大新闻事件中,要在关注新闻信息"第一落点"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新闻的"第二落点",从而更大满足读者的信息渴求,延长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出现的虚假新闻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先在互联网上被一些网友在论坛或博客上发出,随后被网友跟帖,形成一个有较高参与度与关注度的热点网络事件.接着平面媒体开始跟进转载,最终以讹传讹,在社会上造成消极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些新闻最终都被证明为虚假新闻,但是,刊登过这些新闻的媒体,几乎很少看到正式更正与道歉的.更多只是刊登一则新的否认性报道,俨然给人一种虚假失实报道与己无关的姿态.这种媒体明明有错,但就是不纠的状况令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努力向广度、深度发展,学会全面、辩证地 一种专业所允许的规则。于是客观性从一看待、分析事件,积极地使用平衡的报道 种信念变成一种对新闻事实的操作  相似文献   

20.
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法,已成为新闻发展的一大趋势。有资料显示,在英国、法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上,深度报道已占到了50%以上的新闻版面。而美国的一些媒体,深度报道甚至占到了70%以上的版面。我国的深度报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