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课堂上,我们有时会遇到以下种种情况:提问话音未落,便有不少学生抢着回答;有时候没有发现某学生举手而叫了其他学生回答问题,举手的学生就会不高兴;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瞌睡人     
有时,我躺着睡,这是最频繁的“有时”;有时,我坐着睡,那一般是上课开了小差;有时,我站着睡,无疑是犯了错被派去喝西北风;有时,我连走路都在睡,正像老妈说的:活得不耐烦了。  相似文献   

3.
李嘉责 《甘肃教育》2003,(11):13-14
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视课文分析,忽视读书指导的现象。课堂上,老师仍然充当着主角.大部分课堂时间被老师的提问、分析所占据,学生读的练习少之又少;有时,老师也会让学生读书,但仅仅是为读而读,没有明确的读书目的要求,学生只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老师把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目标,仅指向找到某一具体问题的答案,缺乏学生的读书感悟,  相似文献   

4.
句式变换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它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得体度。在不改变句子原意基础之上的句式变换,有时是为了增加文采,例如排比;有时是为了强调,例如句子成分的移位;有时是为了增强言语的清晰度,例如短句。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大多是采用面谈的方式。但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在面谈的过程中,有时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有时教师三令五申,学生却无动于衷;有时开始出于“友好交谈”,最后却以充满“惩罚色彩”而告终。于是,我们的老师便深感现在的学生难教,师生关系也时常搞得剑拔弩张。  相似文献   

6.
包昆荣 《中国德育》2005,(7):24-24,44
角色意识是德育工作者精神的眼睛,思维的路标。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一个德育工作者都要扮演丰富的多重角色,有时以“家长代理人”出现,承担“不是父母,胜似父母”的责任;有时以“知识传播者”的角色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时是“管理员”,帮助学生遵章守纪,养成“律己”习惯;有时又是“心理医生”,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咨询、疏导;更多的时候以“朋友和知己者”角色走进学生中,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这些角色具有多重性和动态性,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对象,灵活辩证地运用,但不管担当什么角色,宗旨只有一个,  相似文献   

7.
韩明霞 《山东教育》2007,(10):18-19
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好动又好玩。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被种种诱惑吸引着,有时会像《小描钓鱼》中的小描一样一会儿捉蜻蜒,一会儿捉蝴蝶,表现出心猿意马;有时会被眼睛蒙蔽,把土砾当作珍宝,用尽心思来收藏,以至良莠不分;有时会被虎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弄得心驰神往,一步步走向迷途……此时,最需要一双温暖而有力的手,引领他们踏上正确的轨道,步入上进的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秀 《湖南教育》2005,(22):26-26
教学如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是课堂演奏曲的指挥,学生是情绪饱满的表演者。教学过程就如交响乐的演奏,有时高亢激越,铿锵有力;有时低吟浅唱,舒缓轻柔;有时龙腾虎跃,酣畅淋漓;有时悄然滑落,静默休止。如果教师具有高超的指挥能力,巧妙把握课堂教学有起有伏的节奏,那就能和学生共同演绎语文教学的华美乐章,展示语文课堂的无穷魅力。那么,如何去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呢?  相似文献   

9.
学生分层。进行摸底考试,将学生分成(A、B、C)三等。A等是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反映较快,各方面的心理素质较高,具有一定自学能力的;B等是学生的基础一般,接受能力一般;C等学生基础差,有时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时不能,有时能模仿教师的思想方法解题,有时不能。课堂教学达标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对每类学生的要求不同。要求B类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对A类学生除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外,还应加课,对C类学生的要求要低一些,能基本掌握知识就行。如教函数这个概念,对三类学生共同要求是理解函数概念。对函数三要素(函数的…  相似文献   

10.
陆春雷 《上海教育》2007,(6B):62-62
激发兴趣,达成情感共鸣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课是情感课,是一块情感共鸣的教育艺术园地。因此,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达到生情的目的。我有时运用幻灯片演示,创设情景;有时放段音乐,创设氛围;有时来个智力问答,调动学生的激情,在课堂上让学生尽显才能,  相似文献   

11.
很多学生在求职与面试时,虽然对自己的才能充满信心,但却忽略了着装一环。由着自己的爱好穿,认为穿着是个人的事;或是随大溜糊涂穿。真是遗憾,因为职场有时很冷酷,就是那么以衣取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小组活动中,有时会看到组内有的学生滔滔不绝,有的学生被冷落一旁;有时为了分配任务而争执不休,不会合作;有时甚至借此机会闲聊、说笑或者干别的事。凡此种种现象都与小组成员搭配不合理、缺乏小组合作学习规则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在学校出现了这样一些现象,正是上课的时间,却有学生在操场上游荡,并且公然在校园里抽烟,打牌:课堂上有时会遇到个别学生恶作剧扰乱课堂,干涉之时却叱言不逊,直言顶撞;课余时间个别学生在校外打架斗殴;考场上,有学生公然作弊……。凡此种种,都阻碍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14.
缺乏实质性的参与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症结。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教学班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而某一学生在一节课中却出尽了风头。小组学习中,有的抢着说,有的一言不发,甚至毫无表情;有时一个学生发言,其他学生不认真倾听,而是各说各的。教师的组织者与引导者的作用通常也只是采用简单的问答方式,学生忙得不亦乐乎,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激情     
孙惠芳 《师道》2007,(7):36-37
梁实秋曾动情地回忆他的老师梁启超开课讲古诗的情景,说讲到精彩处,梁启超“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悲从中来,竞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这其实是一种师生双方身心愉悦、情感交融的美好境界!——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谈谈班主任的教育艺术赵毅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班主任面对几十个学生,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要花费很多精力,有时为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或学习问题,与学生谈话谈得精疲力尽;有时忍不住要来一番训话,这样不仅收效甚微,而且也有损身心健康。如果我们能利用无...  相似文献   

17.
语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常常出乎教师的“预设”,有时精彩纷呈;有时却局面尴尬。这里叙述的是本人在七年级语课中的两个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气氛及其调节苗金召李根亭韩从云在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出现:同是一节课、同是一个班级甚至同是一位教师,但课堂气氛有时活跃,有时沉闷;有时融洽,有时紧张。这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呢?根据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这正是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在起作用。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教师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爱学生,有时就如慈母,充满舐犊之情,有时犹如严父,爱之深责之切。尊师与爱生是相互对立的矛盾统一体,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教师只有真诚地去关爱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才能反过来得到学生真心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发问后,学生无动于衷,或者答者寥寥;有时学生答题热烈,但不知所云.或者学生的回答和正确的答案相差十万八千里;有时学生学会方法,但是表达时词不达意,或顾左右而言他。面对这些情况.如果教师善于观察学生的反应.针对看到的现象巧妙导答,教学效果就好.反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课堂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本文列举7个导答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