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写作在阅读过程中无处不在的,读写从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诸如课文续写、词句扩写、想象描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把阅读教学向纵深发展,重视课文语言的积累,尤其是一些语言表达上的特点的课文或精彩的段落,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夜莺之歌》歌声响亮江苏刘尊立一、通读课文,理清线索《夜写之歌》的课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又暗含着文童的线索。教师在教学时先向学生提问:“课题为什么叫夜莺之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划出文中写夜莺歌声的词句。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就能基本...  相似文献   

4.
赵允侠 《广西教育》2010,(10):17-18
常常听一线老师的讲课,我发现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即一读,图画句子;二读,交流阅读感受;三读,读出感情。例如,在教学叙事性的课文时,教师往往会问这篇文章哪儿让你感动?在教学写人的课文时则让学生圈画表现人物特点、品质的句子。在教学写景状物的课文时则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写得优美的词句。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6.
徐晟 《考试周刊》2014,(46):61-62
写读书笔记是人类在阅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方法,写好读书笔记有利于提高读书效率、提高写作能力及强化读书效果。文章结合中学生不写读书笔记、不会做读书笔记导致阅读效率低、阅读效果差的现状,提出对策,并阐明读书笔记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8.
王云淑 《考试周刊》2014,(52):62-62
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能根据教材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仿写练习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典型课文中的词句、段落、篇章等进行品读,解析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写作风格等,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仿写练习,能熔阅读与写作于一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语感的培养1.朗读。让学生把句型、对话和短小精悍的课文段落或短文准确、流利地熟读,甚至背诵下来,将奠定深厚的语感基础,读的方式应当尽量是大声地读,这样学生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有利于熟悉和辨别词句的声音。读的形式可以是个别读、双人读、齐声读或跟着录音磁带读等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0.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是阅读教学巾的重中之重.一说到阅读教学,多数老师是把课堂时间用于词句结构、主题线索、写作特点的分析和文本的解读上,过多的、烦琐的分析及练习,把课文这个鲜活的整体变成了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碎片",学生在这些碎片的牵制下,无法联系生活体验、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境,无法进行审美体味.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认为.要写好作文,就必须多读多写,而且要“有分析地多读,多写”。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密切关联.就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做有价值的阅读与思考,课文成为摆设,以致学生产生学课文没什么用的错误认识。那么,如何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在日常阅读教学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呢?关键就在于如何发挥读对写的指导作用了。  相似文献   

12.
读书笔记,一是读,二是记.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范文,抓住文章的主旨或某些思想信息,激发学生联系现实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写自己的读文所感,是读书笔记写作教学的根本.但是,写读书笔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作用,将阅读和写作的知识落到实处,做到教那一方面的知识就让学生练那一方面的技能,使他们在写作时,有所依托,有所仿效,进而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在借鉴中求异呢?我们认为有效方法是:在读中指导学生写,在写中引导学生读。 一、抓住课文重点读,在读中指导写 1.把解释文章题目与练习审题紧密联系 古人把诗文标题喻为“龙眼”,画龙关键在于点睛。“睛”点得好,能使文章精警得神,发人深思,足见文章标题举足轻重。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题目,从而使他们深刻认识课题对表达中心的作用,提高自己作文审题的能力。在讲《手术台就是阵地》时,首先引导学生从内容分析入手认识这一课  相似文献   

14.
怎样写化学读书笔记张立新,冀润兔一、重点摘录法在指导学生初写读书笔记时,我分为以下三步:第一是粗读,把不懂的或你认为重要的划出来;第二是细读,看重点和难点是否全部划出,看哪些问题自己能够通过思考得到解决;第三步是边思考边把重点和难点摘录出来,这就是读...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专家崔峦说:“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否则,是跛脚的阅读教学。”可见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阅读教学是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课堂练笔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内的小练笔,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那么,怎样让我们的学生能够“妙笔生花”呢?长期在一线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的提示,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练笔,引导学生从读学写,以写促读。  相似文献   

16.
以读带写     
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语言、积累写作技巧的过程。以读带写,即以阅读教学带动写作,充分发挥讲读课文对写作的导向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那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以读带写呢? 对于学生来讲,最基本的方法是从教材中学。叶圣陶先生历来提倡以教材为示范,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写作同类文章。他  相似文献   

17.
教"读"时渗透教"写"银川市教科所王凤英如何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呢?最主要的是要有在教读课文时渗透教写的意识。大家知道,凡被选作教材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文章思想性强,语言规范,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典范。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占据着重要位置。教师如果能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巧妙地进行整合,就可以实现以读促写。以读促写有利于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大量的阅读不一定能直接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文章围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以读促写教学模式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读顺全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各是什么?2.再读课文,边读边划,把不懂的词句划下来;用“‖”标出课文各自然段,理解每段的意思;划出写“大家”和小光看企鹅的不同动作的词语,以及小光看喂食企鹅时“心想”和“没想到”的句子;这样让学生学会抓重点词语,边读边想,读懂读好课文.3.自学第一段、第四段,检查自学效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练习2的(1)、(2).  相似文献   

20.
林爱珠 《师道》2014,(9):38-39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是:"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怎样教学篇幅较长的写人课文呢?篇幅较长的文章往往是由若干段落构成的,教师不可能也不必要逐句逐段讲解,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这一点子,就是能牵动全篇的重点词句。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做到“窥一斑而知一豹”,“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教学这类型课文时,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切人,开拓学生思维。长文短教,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