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清王朝覆灭以后,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在中国普通民众中依然还有浓厚的帝王情节,中国实行帝制的土壤依然存在。溥仪在紫禁城依然称孤道寡,一大帮遗老遗少也对帝制颇为怀念,徐州军阀张勋的军队就还留着长辫。民国对清廷的优待也使得帝制活动有那么一些空间,而袁世凯重用前清遗老也使得一些人认为复辟的机会还在。不过袁世凯要建立的帝制,却并不是清王朝的统治,而是袁家王朝,从法理上来说并不合理,为此,袁世凯颇费心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不能全部归于其主观因素,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权威,国内存在的君宪思想和外国列强的态度也对袁世凯走向帝制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母书鹏 《兰台世界》2011,(10):34-35
本文认为,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不能全部归于其主观因素,还应该充分认识到当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加强中央权威,国内存在的君宪思想和外国列强的态度也对袁世凯走向帝制之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15年,在民国初年的中国历史上,又是一个多事之秋.这一年,要求北洋政府总统袁世凯称帝的舆论甚嚣尘上,先有"筹安会"公开鼓吹帝制,后有"全国请愿联合会"炮制虚假民意,甚至还出现了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等,复辟帝制的闹剧愈演愈烈.这场闹剧的主角袁世凯对内加紧实行独裁统治,对外签订"二十一条"出卖国家主权.中华大地上刚刚萌芽的共和体制眼看就要被这股历史的逆流所冲垮.  相似文献   

5.
袁世凯是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最为活跃的人物,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方面,曾经推动中国的改革和发展.但是,后来因为弃共 和而兴帝制,最终落得“窃国大盗”、“卖国贼”等恶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对袁世凯等人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一些史学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把袁世凯置于中国一百多年来反抗外来侵略,推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基于大量的史实,论证了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袁世凯几乎毕生都在与日本进行不屈的抗争,认为袁世凯对日本的防范和强硬态度值得肯定,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写的《 日本侵华七十年史》,苏全有、景东升撰写的《论袁世凯的仇日政策及实践》和管书合撰写的《袁世凯对日外交述论》等.  相似文献   

6.
朱姣姣 《大观周刊》2012,(26):18-18,14
民国初期,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逐渐瓦解,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却因基础薄弱而没有建立起来,中国社会陷入了严重的失序混乱状态,在这样的情形下,出现了袁世凯政治上的专制集权,更甚者,袁世凯于1915年12月12日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而复辟帝制,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史称“洪宪帝制”。袁世凯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试图借用中国传统的帝制权威来稳定和延续中央集权政权,但这明显突破了社会的合法性限度,进而导致了洪宪帝制的终结。  相似文献   

7.
王爱云 《兰台世界》2012,(24):76-77
洪宪帝制的运作和失败是民初政局中的一件大事,是守旧派的一次挣扎,也是外国列强干涉中国的结果。洪宪帝制运作和败亡的关键因素是袁世凯与日本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洪宪帝制期间,为迎合袁世凯施行帝制的愿望,英国改变了原先延缓帝制的主张,转而迅速筹划承认,以期尽快稳固袁世凯政权,避免日本干涉,维持英国在华的殖民地位与既得利益。然而,为全力应对欧战,英国又不得不倚重日英同盟,借以保护它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洪宪帝制问题上,英国处处迁就日本,同意所谓的"观望"政策,而日本则以"观望"为名,行干涉之实,积极实施倒袁计划,最终迫使英国走上放弃袁世凯政权的道路。洪宪帝制的终结与袁世凯政权的覆亡促成了辛亥革命以来英国对华政策的阶段性转向,这也是英国最大程度保护在华利益,保持英日同盟,服务欧洲大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9.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费.加盖“臣”的印记.  相似文献   

10.
1915年元旦,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在汤山宴请梁启超,还请了杨度作陪.宴席上,袁克定列举了共和体制的很多缺点,问梁启超怎么看.梁启超以只研究政体不研究国体为由搪塞,心想袁克定为什么讲这些.梁启超回广东省亲的时候,特意绕道去南京见冯国璋,问袁世凯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要实行帝制,冯国璋说不知道.冯国璋决定亲自北上,面见袁世凯问个明白.  相似文献   

11.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2.
《顺天时报》创刊于1901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北京出版的汉文报纸。它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喉舌和侵华工具。袁世凯于1912年盗窃辛亥革命果实之后,逆历史潮流而动,改共和制为君主制,其后台就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顺天时报》是袁世觊每日必读的报纸。后来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声中帝制失败,袁世凯忧愤交加,很快死去,这与《顺天时报》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窃据总统职位的大野心家人阴谋家袁世凯,在导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终于在1916年元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当他踌躇满志接受群臣朝贺之际,蔡锷率领南方各省的讨袁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一天,"洪宪皇帝"袁世凯正在居仁殿看报,他的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还没有谈几句话,袁世凯便有急事暂时离开一下.赵尔巽感到无聊,拿起桌上的《时报》随手翻阅.不看犹可,一看顿觉诧异万分.当他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时,袁却突然走了进来.善于察颜观色的袁世凯,马上看出赵神色惊讶,立即追问缘故,赵尔巽尽管老于世故,一时也不知所措起来,急急巴巴地回答:"上……上海《时报》,只有一家吧!怎么,这报纸与我家里的不一样呢?"袁世凯也觉得奇怪,当即命令侍卫人员去赵家拿来《时报》.两张  相似文献   

14.
一 1915年8月,时当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谋划恢复帝制之际,在以“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为当时办报原则的美国《纽约时报》上,一场.“激烈的辩论”展开了,辩论的主题正是袁世凯.  相似文献   

15.
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在清末任直隶总督、军机大臣,民国建立后任大总统.在今天看来,袁世凯可谓是相当了得的成功人士.可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成功人士,在他人生的最后几年,竟然选择了皇帝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这是他一生当中少有的、也是最大的败笔.那么,像袁世凯这样谋略绝非寻常可比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逆历史之潮流,企图复辟帝制,穿龙袍,当皇帝呢?  相似文献   

17.
一百多年前,1 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称帝,到处收买人心,营造舆论.他许诺,若能为之撰文赞成帝制,将付黄金十万作为酬劳,同时奉上一个部长的职位.被袁世凯看重的对象,就是黄远生——“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但,“远庸大窘,一连七八天,他想延宕不作,那边天天一两封信地催促他”.无奈之下,黄远生只得虚与委蛇,作了一篇“似是而非的,表示对于帝制之意”.结果,袁世凯“龙颜”不悦.于是,9月3日,他只身逃离北京,南下上海,决意“此后当一意做人,以求忏悔居京数年堕落之罪”.(《致甲寅杂志记者》)同时,他在《申报》《时报》《大陆报》刊发启事,声明与袁世凯御用的《亚细亚报》脱离关系,宣称《亚细亚报》旨在“鼓吹帝制”,与自己“宗旨不合”,故“不愿与闻”.1 916年,黄远生远走美国,在旧金山街头遭遇枪杀,时年31岁.谁人所杀,至今仍然是谜.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世唾骂。《百年袁家袁世凯及杨氏夫人后裔百年家族史》(王碧蓉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则重点讲述了"家庭中的袁世凯"和"袁世凯的家庭"。该书全面展示了袁世凯及其杨氏夫人后裔的百年家族史,1 79幅珍贵的影像图片,构筑了一道百年袁家人物群像的专题长廊。复辟帝制失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怀仁堂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众人按文东武西的排列,向他行三鞠躬礼。袁世凯用河南口音发表如下演说:"大位在身,永无息肩之日。故皇帝实为忧勤惕厉之地位,决不可以安富尊荣视之。且历代皇帝子孙  相似文献   

19.
窃居总统职位的野心家袁世凯,在导演了一场复辟帝制的闹剧之后,终于在1916年元旦,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正当他踌躇满志接受群臣朝贺之际。蔡锷率领南方各省的讨袁护国军,已经攻入四川。 一天,“洪宪皇帝”袁世凯正在居仁殿看报,他的大臣赵尔巽前来谒见。还没有谈几句话,袁世凯便有急事暂时离开一下。赵尔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爆发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凭借手中的军事实力很快攫取了革命果实,开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集团出于复辟帝制的目的,极力利用孔子作为政治招牌而在全国各地掀起"尊孔读经"的逆流.附属于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卵翼下的各地方实力派也出于自己的利益,纷纷积极响应,煽风点火,推波助澜,成为袁世凯政府"尊孔读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和各地方"尊孔读经"运动的头面人物.其中,主政安徽的袁世凯北洋军阀集团重要成员倪嗣冲便是当时极力支持"尊孔读经"的都督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