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颉霖 《体育世界》2007,(2):73-74
武术的本质属性是攻防技击性,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军事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所以,战争是促进武术发展的主要因素。然而自鸦片战争后西方现代火器的输入及其后的广泛应用,改变了战争的进行方式,武术的军事价值功能随之大大弱化并逐渐退出军事领域;同时,武术适应了人们健身、健心、娱乐和文化传承的需要,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发展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2.
针对武术进入学校的历史进行回顾.指出虽然武术运动进入学校的历史悠长,但是在学校教育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武术课程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精神实质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并由此分析出现阶段中学武术教学存在的各种棘手离题。对此,针对中学生这个学习群体,提油政策支持与坚决落实相结合、改变传统武术技术教学、武术技术与武术文化相结合、爱国主义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以上教学理念的贯彻来提高中学武乘教学质量、弘扬民族精神.真正使武术这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广大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全面继承、大力弘扬。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视角,阐述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分析了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时代价值,指出当前高校武术教学思想存在的问题,提出武术教学要树立"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念、树立"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的理念、树立"武术文化传承与技能传授并重"的理念、树立"尚武崇德"的理念、树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以大力传承传统武术文化,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华武术是从我国古代军事技艺中衍生并发展起来的一支传统体育奇葩.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到世界的体育文化,并被世界人民所喜爱.所以,把中华武术仅仅理解为攻防搏击技术的集合,则会导致不少人认为中华武术仅仅是冷兵器技艺遗存或械斗技能的规范,而走上了形似而神失的异路.真正的中华武术不仅仅是腾、拿、躲、闪的攻防技术,还有依据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原理,对拳法进行形而上的诠释和它依据哲学理念演绎创编出新的拳术.更重要的是中华武术是对格斗实践的升华,而武学文化是对中华武术的升华与浓缩.这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育运动理论基础的理论体系,只有掌握了解这一理论体系,才能真正认识、学习中华武术;才能真正理解、弘扬中华武术;才能真正推陈出新、发展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5.
武术教育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初步研究了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特别是在跆拳道、柔道、空手道等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青少年对武术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转而纷纷投入到这些外来先进项目中去,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遇到了严重的危机,这是对武术教育的挑战,因为武术的教育关系到武术的普及、推广以及武术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针对中小学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大中城市中青少年的“习练跆拳道、空手道热”等现象提出了中小学武术教学的新理念:传播健康、快乐与文化,并分别从中小学生对健康、快乐与文化需求的必要性和武术所蕴涵的健身功能、和谐内涵、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分析了中小学武术教学新理念提出的依据,旨在提高中小学武术教学质量,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7.
对武术概念的辨析与再认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从史学、社会学及体育范畴,对现存的武术概念进行分析。武术与军事技艺同源,但不能混同;武术运动是体育概念,不能涵盖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一种社会存在方式,是民族文化载体之一,具有体育的属性。  相似文献   

8.
关公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忠、义、仁、勇、信",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道德标准之一。习武人群的理念是武术精神与武术道德的缩影,是传播武术文化的载体,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文章通过分析梳理关公精神和习武人群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传承,为现代习武人群正确地理解和认识关公精神提供借鉴和参考,弘扬关公精神文化精髓,为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树立民族人文精神的道德楷模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武术动作元素来源于生产劳动,军事为武术提供了生长的土壤,而原始巫风和图腾为武术舞化提供了可能。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以优秀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应与武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体育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云贵高原上出土的西南夷青铜兵器数量众多,艺术韵味独特,魅力四射,为世界所瞩目。它们不仅仅是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同时也展示着当时是一个战事连绵,争夺激烈的残酷年代;军事武术已经形成,战争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中原、荆楚、巴蜀、百越等青铜武术文化至迟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时代在西南夷地区已得到传承和发展也在这些青铜兵器上得到印证。表明西南夷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交流中,非常善于学习不同民族的武术文化,吸收其他民族的武术文化因子来丰富、发展自己的武术文化,做到"和而不同",从而形成云贵高原上色彩斑斓的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历史沿革中中国武术所承担的的民族使命,并对当代中国武术所承担的民族使命进行反思。研究认为:第一,中国武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担负了不同的民族使命:古代武术与军事的紧密联系使其承担了"保家卫国"的民族使命;近代武术的"国术"定位使其承担了"振奋国威"的民族使命;现代武术的"体育"和"文化"的双重定位使其承担了"文化复兴"的民族使命。第二,现今人们在一种民族意识的驱使下,过于强调武术的文化特殊性,赋予武术过多的民族使命,这源于国人对于武术的"文化自觉"与民族"文化不自信"的双重心态;当前中国武术的发展应该淡化"使命意识",建立真正的"武术自信"。  相似文献   

12.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体育项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练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已经成为对外传播、宣传中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手段。文章是在建设文化与体育强国视野下,结合当今武术发展的工作重点,分析探讨武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思路,探寻如何更好的传承武术文化,提升我国武术文化软实力,为建设文化和体育强国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武术是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从历史学的视角,回顾历代武术对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认为,中华古代战争武技与武舞是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中华武术为近现代民族崛起做出了贡献。提供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教育策略:将武德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武礼与学校礼仪教育相结合,武术技术与学校文体活动相结合,武术教育融入武术爱国故事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武术要发展,教育是关键。高校教育作为教育机构的终端,应是重中之重。文章围绕高校武术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从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灌输武术理念、强化民族精神;领导重视,革新武术教学的硬件设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手一起抓;丰富校园武术活动形式;建立校园传统武术传承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15.
清末时期火器的广泛使用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初步分析了从冷兵器时代传统的军事作战方式对武术的依赖到火器的广泛使用对军事武术的强烈冲击,以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致使武术逐渐从军事武艺向竞技化道路过渡,清末时期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推动了武术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是优势文化。优势文化对劣势文化的冲击必然会使劣势文化产生变迁,最后造成劣势文化的中断或者遗失。而武术作为这种劣势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也会面临中断或者遗失的危险。文章从中西文化交融与对接的角度,探讨了武术在西方优势文化的强力冲击下,如何在保持自己本位文化的基础上去吸收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理念,以及如何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武术服饰是发展与传播武术的首要元素之一,是展现武术哲学和民族文化理念的重要载体。习武者在健身、训练、比赛中穿着特定的武术服饰,融合着武术自身的运动之美,充分展现武术的魅力。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武术服饰所蕴含的文化,探讨武术服饰对武术运动传播的影响。从而为更好地推动武术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结果显示,武术服饰对武术传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武术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价值功能定位与当今武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为武而舞”的武术套路发展理念。即“为了继承和发展武术技击之法和适应当今社会人们对‘美’的精神追求而进行审美化发展的思想、观念体系”。将此作为武术套路发展的指导口号,旨在促进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家需要”对武术发展的驱动力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入手,指出国家对武术的需要程度决定了武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历史上的武术之所以在众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一花独秀,是因为其发展受到了国家机器的推动,如古代与军事技术紧密相连,近代与尚武精神直接相关.21世纪武术发展除了竞技武术的出路外,更应该对内顺应"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大潮,将重心转向武术教育,通过彻底改革武术教育体系,将其打造成"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途径;对外立足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的实际需要,力争武术进入孔子学院,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实践的具体载体.  相似文献   

20.
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民族或地域所共有的健身、文化、精神的统一,没有巨大差别的运动方式。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曾提出继承、传承、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我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还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了解进行分析,发现中小学武术开设课程不足,缺少文化精髓。本文试对中小学的武术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民族传统体育武术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中小学课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