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鲁迅与胡适同是二十世纪两位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巨人,可我们注意到,他们在政治层面上的建设上亦有着独到的建树,他们都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参政意识,不同的是,鲁迅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政治的反思与批判,胡适则注重现实制度的改良与建设。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胡适同为二十世纪的文化大师,同是封建包办婚姻的受害者,但他们对待无爱婚姻的态度却迥然相异,由此影响制约了他们婚外爱情的不同结局。鲁迅与胡适不同的婚恋观引发了人们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胡鲁之间说“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和鲁迅是20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知识分子,但是他们对宽容的态度却截然相反一个认为"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一个则声称"一个都不宽恕".二者之容忍与不容忍,都有其特定的哲学基础,前者建立于自由主义的"无知"论,后者则基于真理的二元对立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胡适的关系终其始末是"和而不同",其基调是"和",具体表现在:鲁迅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贡献以及胡适的学术研究成就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胡适对鲁迅的白话文创作实绩、前期的杂文创作以及小说史研究等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鲁迅和胡适的"和"是统一在其现代文化理念上的"和",而他们的"不同"则是在"和"的前提下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其具体的文化方法和策略的差异上。鲁迅与胡适的"和而不同"恰好说明他们作为觉醒了的"真的人",在确立了现代文化理念之后,其主体性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确立,这确保了五四新文学在其后的继承与发展中并没有被定于一尊,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鲁迅、胡适有着深刻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无论是二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思考还是其个人人格的形成都与他们的传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胡适、鲁迅一样,都是学贯中西、既往开来的文化巨人,是中国文化转型期的旗帜性人物。文章从地域文化影响导致的文化感受差异入手,认真分析了郭沫若与鲁迅在反思民族文化传统方面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形成原因,以及郭沫若与胡适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文化方面的不同建树和深刻影响。由此得出结论,认真研究郭沫若,不仅是蜀学向新蜀学的拓展,也是国学向新国学的拓展。  相似文献   

7.
从真正意义上说,新文化运动中思想革命的真相是,主将们在实质上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地否定批判,与传统文化"中断"或"断裂",尽管在态度、语气上使用了较为偏激的说法,但这不过是一种思想改良的策略,相反,陈独秀、鲁迅、胡适这些最勇敢地主张学习西方进步文化的革命者,恰恰也正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者、弘扬者。  相似文献   

8.
重评胡适     
胡适是驰骋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但与同时代产生的一批新文化人物,诸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人相比,对胡适的研究和评价却大相径庭。鲁迅、郭沫若、茅盾被视为里程碑式的文化巨匠,有大量的论著研究他们,胡适则因“盛名之累”而迭招物议,只是由于他与新文化运动的密切关系,给他保留了最低限度的小小一席之地。关于他的历史作用,仅肯定他不过是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进行过软弱无力的斗争。然而,胡适研究在海外却长盛不衰,其研究规模之大,真可谓蔚为大观。胡适研究  相似文献   

9.
胡适与鲁迅     
过去近百年中,胡适与鲁迅都曾被尊为"现代孔子",也被骂为"封建余孽"或"帝国主义的走狗";特别在他们之间的关系上,大多被说成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对头"。实际上,胡适与鲁迅是人不是神,都是食人间烟火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一生既是朋友,也是同事,既有交情,也有分歧。他们在思想和学术上多有成就,可以说是一个时代不同的知识分子代表。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相似文献   

11.
苏雪林与胡适关于文化动态问题的两封通信,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长期以来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通信的核心内容并非关于鲁迅的评价,而是抗战前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两人的分歧,凸显了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不同视域下,右翼知识分子内部不同的政治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鲁迅与胡适对于中国化精神的理解和国民灵魂的认识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在“五四”革命最开始的阶段,他们的见解恰恰代表了中国近代化史的进化过程中最为典型的两种公化方式,鲁迅从进化论进步 到唯物史观,胡适从实现主义转移为新儒学观,鲁迅孜孜以求的是深刻的化反省意识,而胡适为之奋斗一生的是一种自由人的自由主义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鲁迅在其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始终坚持的是“立人”继而“兴国”的教育目标,胡适却始终以“教育救国论”为指导思想。本文从鲁迅和胡适教育目标的形成过程、理论基础、教育实践三方面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对今天教育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贾谊散文对西汉以后的散文创作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后世曹植、陆机、魏徵、陆贽、杜牧、王安石、苏洵、苏辙、胡铨、辛弃疾和陈亮等人的政论和史论充分说明它们不同程度地从西汉文章特别是贾谊散文里有所受益,又在各自的历史条件下有所发展和变化。韩愈和苏轼等人的创作和评论既显示出它们与贾谊散文在精神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又给古代文学创作和理论注入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郭沫若通过狂人和凤凰形象的塑造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展示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他们提出了拯救社会的方式和方法:鲁迅主张通过劝转使人吃人的社会过渡到真正的人的社会;郭沫若则主张通过涅槃让旧世界毁灭,诞生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两种方式体现了鲁迅与郭沫若不同的主体态度和人生选择,也显现了他们在救世思想上的分歧和不同。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郭沫若通过狂人和凤凰形象的塑造对当时社会进行了深刻的解剖和批判,展示了早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和作用,同时,他们提出了拯救社会的方式和方法:鲁迅主张通过劝转使人吃人的社会过渡到真正的人的社会;郭沫若则主张通过涅榘让旧世界毁灭,诞生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两种方式体现了鲁迅与郭沫若不同的主体态度和人生选择,也显现了他们在救世思想上的分歧和不同。  相似文献   

17.
对素材的化特征的不同关注,显示着流派与传统和西方化的不同组合关系。在素材处理上,鲁迅既不同于“人生派”的学研究会,也不同于“为艺术”的创造社,而是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因此,把鲁迅划归“人生派”的观点是不确切的。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的人生悲剧,有其复杂的思想根源。其中,作为"爱智者",其早期的生命与进化观、存在与历史观中,就潜伏着与鲁迅迥然不同的消极成分,加之其文化性格的独特性,使他在命运的沉浮中,呈现出人格形态的分裂情形,虽以理性自恃,热衷于"生活之艺术",仍然不能不堕入悲剧性的泥沼。探究周作人的命运与道路,有助于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历史宿命。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