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民数量激增,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它不但改变着我们的传播方式,也影响着我们的舆论形态。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凸显,突发公共事件频发。正是由于网络媒体与突发事件时效性的契合,加之网络媒体信息的交互性,使得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日渐强大,甚至改变了政府等...  相似文献   

2.
黄茜 《新闻世界》2014,(5):124-125
网络论坛体现着大众文化潜在的价值和影响力,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网络论坛为载体而传播的言论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舆论——网络论坛舆论。本文以天涯论坛为例,重点探讨在网络论坛这个新型的传播渠道中所衍生的网络论坛舆论的传播特点以及网络论坛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以期促进网络舆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慧斌 《新闻窗》2012,(4):89-90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正作为—种新型媒体影响着我们社会的舆论格局,为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资讯服务,在网络新闻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素质,已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的出现改变了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式,校园网络舆论作为网络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舆论的影响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各种新型媒体的出现,校园网络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情,校园网络平台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进行了思考,旨在能够利用新闻媒体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论,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08,(13):45-48
中国网民言论之活跃已达前所未有的程度,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而是直接延伸和投射到现实生活之中,直接影响着社会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探讨一下网络舆论和网络暴力的问题,请两位坦率地表达各自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华网正确引导网上舆论的探索和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芳 《传媒》2008,(4):14-16
信息时代,网络与舆论一拍即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网络成为网民表达思想言论的意见平台。但由于网络舆论主体的泛化和分散,网络舆论内容的丰富和复杂,网络舆论形成的迅速都使网络舆论控制变得难以操作。如何根据网络舆论的特点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是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作为党中央直接部署、新华社主办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新华网始终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网民数量的激增,一种新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逐渐体现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文化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辩证地分析了网络舆论影响力的两面性,并对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论"的分析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网络舆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舆论不等于公众舆论.本文以探讨网络舆论的形成为出发点,对负面网络舆论的产生及网络舆论引导的方法作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既是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以盲动性为特征的"乌合之众"群氓狂欢的舞台。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规制。在此时代背景下,考察网络舆论规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二重性"特征。这里仅从网络舆论规制的价值取向、网络舆论规制的方式、网络舆论规制的实效三个维度对网络舆论规制的"二重性"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传播渠道、主要受众群和管制方式的差异.纸质媒体与网络产生两个不同的舆论场。对于党报集团来说,党报作为主流文化的代表和社会舆论的主导者,责无旁贷承担着引导网络舆论的责任。借助党报采编优势,通过视频论坛方式与网络互动是引导网络舆论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媒体由于具有及时性、交互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与传统媒体舆论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传统媒体中,大多数情况下,新闻舆论遵循着新闻信息——舆论形成,或是民间舆论——新闻报道的单次传播途径。而在网络世界中,这一过程要复杂得多。网络舆论不是一次定型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网络舆论的演变特征,对于深入理解网络舆论的运动、发展过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雪  朱润萍 《新闻传播》2012,(5):82-83,85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时代,依托互联网技术开放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网络为个人意见的表达和思想的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网络舆论在发挥其正面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因此需要我们对网络舆论传播实施必要的监控,从而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营造健康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魏莱 《新闻窗》2008,(2):98-99
网络被称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它的出现,是大众传播媒介史上一场深刻的革命。作为一种新型媒体,网络不仅影响着公共舆论的传播方式,而且影响着公共舆论的形态。在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充当“把关人”的角色,在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网络传播打破了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传播环境下,舆论相比于以往生成能力更强,具有更多的主体和开放性,不仅意义更为复杂、多元,其表达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网民参与网络舆论事件既有言语层面的,也有行为层面的,数字技术将这种舆论参与的“元传播”实践推向前台。正如“元传播”的第一公理所说,“人不能不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不表达也成为一种表达”,并影响着后续的舆论走向。基于此,本文试图从“元(语言)理论”的角度对数字媒体时代下网民参与舆论表达的“元传播”实践进行阐释,同时分析了网络舆论表意的衍义性和层控性,指出了网络舆论治理应当关注的重点,总体上为理解当前的舆论本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关于舆论领袖的"素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每一个舆论事件过程中,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的意见、他们的话语总能够影响其周围人群的意见、选择,我们说,这些人士就承担着舆论领袖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张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01-102
近几年,网络世界的“繁荣”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最值得我们关注。在网络上揭露的种种重大事件、“瞒报”丑闻使地方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纸是包不住火的”。社会现实不再只是单方面丰富网络舆论的内容.反过来.网络舆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阵势在网络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并化身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力量改变着现实社会。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频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发展十分迅猛,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的网站就达到了287万个、网民3.1亿,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在目前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舆论传播也产生了根本改变,舆论与网络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新型的舆论形态——网络舆论。从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到2009年的“躲猫猫事件”,网络舆论工作者真切地感受到网络的强大。  相似文献   

18.
舆论是显示社会整体知觉和集合意识、具有权威性的多数人的共同意见。④网络舆论则是公众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一种舆论类型。近年来,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其中不少观点和意见迅速聚集、发酵并形成网上舆论,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可以说,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作为舆论的一种类型,网络舆论的形成机制具备舆论的一般特点.但也有其独特之处。网络舆论的形成过程一般是由网络媒介发挥其特殊功能将个人反应机制进行汇集、有机融合并最终形成聚合效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杨永峰 《新闻知识》2012,(12):30-32
与传统公共舆论相比,网络公共舆论具有及时性、交互性、放大效应等一系列特点,同时作为一种舆论手段,网络公共舆论在政府公共管理中发挥着反映公众意愿与呼声、充当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等重要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必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管理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实社会对互联网存在“美化”和“妖魔化”两种倾向。一种倾向认为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是中国民主的助推器;另一种倾向认为网络热哀于展示社会黑暗面,不利于社会稳定。对此,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指出:“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型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这是针对新型传媒传播特点,探索新形势下舆论工作规律的重大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