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皓 《青年记者》2004,(5):35-35
作为“一种不受语言文字限制的、可以让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看后都能理解的一种新闻表现方式”,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一、特殊事件、重大活动的新闻图片放在突出位置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2.
时下,在多种杂志的封面上,常常刊登大美人像,报纸上特别是副刊类的版面上也是女明星们常常光顾的地方,似乎只有这样的报刊才能进入市场。 一些报纸的编辑过分强调新闻摄影的美感,而把照片作为美化版面、活跃版面的手段,要求摄影记者多提供“赏心悦目”的照片,拍摄时人物要漂亮,构图要完整,线条要优美,影调要丰富,导致一些报刊的新闻摄影报道走进了唯美的误区。有些内容平平但构图漂亮、有视觉美感的新闻图片往往会得到报刊编辑的青睐,而一些尽管新闻性强、立意深刻的图片,由于形式美感略嫌不足,常被编辑“枪毙”。报刊编辑自…  相似文献   

3.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2,(12):24-24
好版面的标准精美的版面会说话。版面说话是通过新闻在版面上的位置和处理形式,以无声的语言、无形的信息,给读者一种暗示。这种暗示包含丰富的信息,如谁主谁次,孰重孰轻,哪急哪缓。如突出什么,淡化什么,强化什么,弱化什么等等。版面的组成,包括多种因素,最关键是新闻本身。一个版面,尤其是要闻版,没有一篇有影响力的新闻,没有一定的信息量和可读性(现在应该追求必读性),设计再完美,也不能成为一个好版面。好版面要有好图片。图文并重是版面发展的方向,新闻图片是报纸不可缺少的品种。版面上的新闻图片既美化版面,又丰富…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跨入21世纪迎来崭新的信息时代时,电视新闻的连续挑战以及横空出世的网络媒体的强劲冲击,在时效上和空间上对报纸新闻构成的竞争更加激烈。报纸这张“新闻纸”要发挥快速传递、解读信息的作用,让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站”起来,发挥其“一图胜千言”的作用就更为重要了。如何让新闻图片在版面上“站”起来,除了总编辑出好点子、起好关键作用,摄影记者提高素质、拍出好图片外,处在报纸的“总装车间”、选用图片的第一道关口的版面编辑,对作品的新闻价值的把握和对新闻图片所包含的形象价值的解读水平至关重要。报纸编辑在选择使用新闻图片时,必须树立“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强烈的典型瞬间意识”、“鲜明的画面美感意识”,才能慧眼识珠,将主题鲜明、构图新颖、有强烈震撼力的佳作编排在版面的显著位置上,让广大读者打开报纸就能被它富有穿透力的组合所吸引。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新闻摄影是通过照相机镜头对具有形象价值的新闻事实现场选择纪实,来达到发布新闻传递信息的目的。新闻摄影的这一特征,决定了版面编辑在选编新闻图片时首先必须具备敏锐的信息传播意识。只有这样,编辑才能从大量的来稿图片中,及时、准确、大方地选编那些包含了大量信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阅读其摄影报道时,会怎样做?无疑,要仔细琢磨图片,还得浏览文字说明,就像进商场购物,既看包装又要留意价格一般。于是,我们便意识到文字写作成为新闻摄影报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即便是一个“画意达万言”的新闻图片,也不可能在版面上“孤立无援”。 一、好图片、精文字——新闻摄影报道特有属性 什么是新闻图片?我同意这样的概念:它是一种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形态的新闻形式,是新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度宁波新闻奖评选中,我们编辑的2004年3月23日《宁波日报》第5版获得一等奖;随后,又被评为2004年度浙江新闻奖二等奖。这块版面之所以能获奖,除了新闻事件重大、内容可读性强之外,主要是因为我们巧妙地让图片在版面上“说话”,用图片独有的魅力为版面添彩。2004年3月22  相似文献   

7.
色变     
忻志伟  周骥 《新闻实践》2012,(3):81-I0001
所谓色变,指的是利用图片处理技术,人为地造成色彩变化,形成对比强烈的色差效果的一种版面装饰手法。在具体操作上,色变又分为两种:一是在一张彩色图片上,保留一部分的色彩,而将大部分颜色改为黑白色或灰色;其二是“有意”将几张图片叠加在一起,通过彩色与黑白之比,以达到色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图片(这里指新闻摄影)是报纸版面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图片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日前,“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成为报人的共识。作为地市级报纸,新闻专业队伍不是很庞大,版面编辑往往既是文字编辑,又是图片编辑,许多编辑对专业的新闻摄影知识知之不多,因此,要收到“两翼齐飞”的效果并不容易。结合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笔者认为,要真正让“图片”这一翼飞起来,编辑应在以下三方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彩色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上具有很重要的感召力和视觉冲击力,若有了一张优秀的新闻图片,就等于版面有了灵魂。版面图文并茂和色彩亮丽,直接影响着报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提高彩报图片的印刷复制质量是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彩报在追求新闻性的同时,必须重视彩报的艺术性和图片的质量,抓好图片处理这一关键技术,制作出色彩艳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张在“读图时代”问世的新生报纸,三峡商报如何实施“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谋略?选择何种图片激活版面?用什么图片开发读者注意力?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实践告诉我们,要把新闻图片运用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读图”。摄影记者会“读图”,就能抓拍到新闻含量大、冲击力强的图片;编辑、主编会“读图”,就能充分发现或挖掘新闻图片的含金量,在版面上为它安排一个最佳位置;社长、总编辑会“读图”,就能在整个报社营造一个高度重视和科学运用新闻图片的良好氛围。我们经过不断探索,在运用新闻图片上逐步深化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图片的技术性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春斌  刘涛  李红 《新闻前哨》2008,(10):71-73
作为“一种不受语言文字限制的、可以让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看后都能理解的新闻表现方式”,新闻图片在报纸版面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在报纸崇尚两翼齐飞的今天,图片编辑的地位也逐步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变化就是刊发的图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位置越来越显著,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照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报社效益也好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办报人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没有一张好的图片,要想编排一个好的报纸版面,要达到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优秀版面中的图片一定是新闻图片,一定是抓拍的动感的、能够抓人眼球的那种新闻图片。从《南通日报》2013年4月份用图情况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新闻图片唱主角。而新闻主图中,反映本地新闻事件的图片又占大半。如报道修车老人胡汉  相似文献   

14.
项玫 《新闻记者》2005,(2):40-42
不久前的戛纳电影节上,DV电影的活色生香激起了普通人“人人可做大导演”的梦想。而对于画报编辑来说,当一名“导演”,则不仅仅是梦想。更是一种自我要求了。在一般报纸或杂志类媒体当中,图片往往是作为补充说明的作用而存在,画报则不同。由于画报“以图片解说新闻”的特性。图片在画报版面中往往起到了独立叙事的作用,可以说是记录新闻事件的主角。因此,画报的图片。无论在编辑手法还是摄影角度上。都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闻传播理论认为,一个卓有实效的传播过程,决不是平面的、呆滞的,而应当是立体的、活灵活现的。报纸作为新闻的物质载体,不仅要求新闻写作立体化,同时也要求版面编排立体化,使读者在审美愉悦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报纸版面既受制于新闻内容,又能动地表现新闻内容。它主要依赖空间、线条、标题、图片、栏区的组合,给人一种重楼叠阁、迁回曲折而又目秀眉清、大方自然的美感。版面是一张报纸的门面,要体现一种形式美,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读者对图片新闻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的阅读需求越来越高。电视和网络又使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超越以往,报纸也鲜有独家图片新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对图片新闻的版面处理,如果仍然固守“只要照片大”、“只要照片多”就会有读者的想法,而不在图片编辑上下功夫的话,就很难在众多报纸中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报纸上来。 一张对图片编辑不重视的报纸,一定不是一张抢眼的报纸,不是因为它缺少新闻,而是因为它缺少图书编辑赋予它应有的光彩。因此,在读图时代的报纸中,图片编辑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对图片编辑素质的要求也是非常严…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2002,(6)
近些年报纸的一大发展是报纸 刊发的图片越来越显要,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新闻照片已不再是过去那种在版面上当“配角”或“点缀”,已步入了报纸“两翼齐飞,图文并重”的时代。同时新闻图片已成了一种独立的、被广泛应用的新闻体裁。有了这些变化,读者爱看了,记者肯干了(指主动抓新闻图片),报社效益也变了。随着图片新闻在报纸上地位的增强,读者对新闻图片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就要不断加强报纸图片的瞬间形象、新闻含量及时效性、真实性,力求做到动人、感人、印象深刻、余味无穷。一句话,要大力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8.
记者只负责采访写作,版面编辑负责组稿拼版,这种传统的办报方法已愈来愈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吁:记者与版面编辑是办报“流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记者要有版面意识.版面编辑也要有新闻意识.笔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既担负着记者的角色,采写新闻同时又要参与版面的拼排.在这里,结合工作中的一点体会仅从记者的版面意识这个角度谈点粗浅的看法.一、记者为什么要有版面意识在《湖北日报》前年举办的青年编辑记者培训班上,一位资深版面编辑深有感触地说,由于记者缺乏版面意识,不少稿件到夜班编辑这里“受阻”不好处理,甚至因此被“压死”.与此同时,不少记者有时出埋怨,自己的稿件在版面上没有处理好,见报效果并不理想.这两种感触实际上反映了同一个问题:记者的版面意识.然而,再深入探讨,便可发现这是当前新闻改革与版面改革的双重要求.随着新闻事业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必然要依赖广大新闻工作者素质的不断提高.记者既要有专长,又要成为“多面手”.在沿海城市的一些新闻媒体中,采编合一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报纸来说,记者既要能采写新闻,又要能用电脑编排版面,在这里、记者、版面编辑已经合为一体.现在,这种办报趋势已经渐渐向内地发展.因此,记者应具备版面意识,甚至  相似文献   

19.
让文字新闻与图片新闻两翼齐飞,是现代报纸的一大特征,也是读图时代对报纸的要求.那么,如何用好新闻图片、使之发挥形象报道功能及美化版面的功效?多年的实践使我感到:要想使新闻图片真正成为版面的亮点,并非简单地多用、用大图片.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图片在报纸版面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所以,图片的运用要讲求充分、科学、合理.主要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20.
自从二十世纪人类进入“读图时代” 起,军事新闻图片已越来越成为军区军兵种报纸上一个主要的新闻品种,围绕部队军事训练这个经常性的中心工作,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中,无论是政治教育、后勤保障还是装备管理,都可以用新闻图片的形式加以宣传。作为军区报社的一名编辑,笔者经常接触到部队新闻干事的图片来稿,从来稿情况看:一是数量少;二是主题表现“平”、“浅”、“死”。“平” 是指平面化,“浅”是指深度不够,“死” 是指缺乏动感表现。无论是报道典型人物,还是反映工作专题,内容雷同、主题轻微模糊的稿件多达80%以上,图片难以走上版面,主题表现力不够是主要症结。下面结合笔者对提高军事新闻图片主题表现力的几点思考,和部队新闻干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