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称“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公然炫富,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引发了众多网友对红十字会所获善款流向的质疑.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其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捐款锐减、信誉遭受质疑.有报道称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市“血荒”,无偿献血人数剧减.此外,国内其他慈善机构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管理中,危机来临之际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不确定性因素陡然增加,使人们难于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很多组织在遭遇危机时,通过开展调查、发布真相的方式来澄清事实、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不注意选择科学的传播方式,仅仅依靠事实自身的力量仍很难在信息场中占据主动,更有甚者,还可能弄巧成拙。2011年6月下旬,一个叫郭美美的女孩通过新浪微博在网上炫富,并自称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  相似文献   

3.
叶萍 《青年记者》2012,(15):43-44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给传统媒体带来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下面,笔者就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博传播平台拓展新闻信息来源渠道,增强互动功能吸引网络受众,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作一探讨. 利用微博平台,拓展传统媒体信息来源渠道,强化采访功能 美国有研究称,70%的突发性事件的发现都始于微博.在中国,从2009年微博诞生至今,微博已经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李开复离开谷歇中国"、"方舟子炮轰唐骏造假"、"郭美美炫富"事件等社会热点,无一不是从微博发端而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新闻焦点.  相似文献   

4.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5.
微博自诞生以后就迅速取代了网络论坛与博客,成为信息传播速度最快的方式。2010年,45%的社会议题是由网络草根推动的,其话题权和社会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2011年6月,郭美美捏造红十字商会总经理身份炫富,微博用裂变式的广泛传播力,创造出一个集高官、美女、慈善、贪污等多个兴奋点的舆论漩涡和信息黑洞。各方利益在此博弈,幕后推手炒作,民众渴望真相,炒家跟进营销。  相似文献   

6.
李强  李菁 《新闻爱好者》2011,(19):96-97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表征出媒体的多渠道传播形式的融合。微博亦是当今网络传播的"新宠儿",它实现了手机短信、即时消息软件、电子邮件、MP3和网页等多通道的信息传播,形成了及时性、随意性和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它的传播生态系统在内外环境和多层符码的作用中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7.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本文主要就微博的新闻性进行探讨。微博发展现状微博,是建立在Web3.0基础上的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互动以及获取平台。用户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13,(15):47-48
记者: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再到智慧媒体,您怎么理解这样的发展趋势?朱建波: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融合互通,都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公共帐号,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传播方式不断丰富,同时媒体大胆尝试机构改革和流程再造,从"物理变化"趋向"化学变化",构建了适应全媒体需要的产品体系和传播平台,因此可以说媒体已经共同进入了一个全媒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被称作"中国微博元年"。这一年里,以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应用平台在中国获得了井喷式的发展,注册用户人数纷纷过亿,其势头强盛赶超此前以BBS、博客和SNS社交网站为代表的任何网络媒体。140字的微小创意空间,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改变了政府与民众的对话模式。那么,微博何以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微博舆论是如何形成并展示出强大社会影响力的呢?本文将以2011年6月在新浪微博上"引爆"的"郭美美事件"为例,从微博诞生的社会背景、微博用户的特征分析、微博比之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等方面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1.
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郭美美在微博上将个人认证信息更改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并且自称“开玛莎拉蒂,住大别墅”。此举一出,立马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由此引发了国人对红十字代表的慈善业的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是业界近来使用最频繁的关键词之一。全媒体,通常指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访编辑,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通过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一媒体内容的媒体形式。全媒体时代媒介环境在改变1.传播主体在改变。新的传播时代,新闻传播的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手机、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3.
邓秀军  刘静 《现代传播》2014,(4):127-131
从微博在中国投入运营开始,伴随而生的微博反腐就成为了微博舆论监督的重要内容。从"郭美美"、"微笑表哥"杨达才、"十二秒哥"雷政富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微博反腐舆论聚焦的对象权力越来越大,汇聚的舆论影响力越来越大,产生的舆论监督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到底微博反腐的机制是怎样运行的?影响微博反腐舆论生成的关键要素又有哪些?本文从生产性受众的理论视角,从信息传播路径、用户行为模式和主体互动关系等三个层面,剖析和揭示微博用户在微博反腐机制运行中的地位、功能和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兵 《中国传媒科技》2013,(10):139-140
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作为"平民媒体"的微博,因其使用的快捷性、信息渠道的广泛性、信息传播裂变性等特性,顺应了全媒体时代受众群体"快餐式"信息获取的需求,正逐步侵蚀改变着传统新闻传播形态,使微博时代新闻传播面临着巨大变革。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微博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及时性聊天工具.随着微信功能的不断拓展,成为了继微博之后整个新媒介领域又一次文化传播热潮.微信的实际功能显著,不仅是重要的聊天工具,而且在当今社会发挥出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比如在维系社会关系、加深人际交往方面,比如在放松身心、体验娱乐休闲方面,比如在把握时代机遇、发挥商业价值方面,微信无处不在地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信息传递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朋友圈功能对微博造成的极大冲击;微信红包的火爆引发的微信绑定银行卡热潮;微信"摇一摇"的多平台互动以及微店和代购等消费服务高速发展.微信在吸引用户以及加强用户粘性方面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网络电视等为代表的传播工具迅速崛起,实现了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及时传递,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组织内和组织外的传播效果。当然,当今媒介环境不断变化,这也给组织传播研究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还有很多新的传播理论和传播模式需要研究者挖掘和研究,以建构符合时代发展的组织传播体系。本期"组织传播"顺应时代发展,精选三篇文章,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雪桦 《中国出版》2013,(15):51-53
自媒体传播,尤其是微博等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平台,在传播渠道层面打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垄断",从而使得自媒体全民传播的特点更加全面地展现出来。就自媒体的传播主体而言,在信息传播中集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于一身,因此通过微博等自媒体传播,用户不但可以满足强烈的信息需求欲望,同时还可以实现社会角色的主动性转换,从而满足话语表达等权利需求。因此,我国微博等自媒体用户的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  相似文献   

18.
周斌 《新闻爱好者》2011,(11):78-79
技术的发展总会带来新的传播工具和传播方式。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打通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的微博,成为人们及时传播信息和进行沟通的新宠。  相似文献   

19.
袁辉  张志平 《视听》2022,(2):3-5
全媒体传播环境正在深刻改变着艺术传播方式和观众的审美体验,这对广电媒体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广电媒体是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传播管理在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借鉴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管理经验,广电媒体的艺术传播管理要强化以"融合—用户—审美"为特...  相似文献   

20.
正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形态和空间,一家媒体可以同时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面向全球发布同一主题的多方面内容,并可以与受众、用户进行实时双向互动。这一新的传播方式及由此形成的新的传播生态,为中文电视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全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特征国际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目前,虽然西方的传统媒体依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近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