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邓晓旭  孙莹 《新闻知识》2012,(2):71-72,75
微博传播方式的便捷得到受众的青睐,其所关注的公共事件更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郭美美事件"可谓其中引起关注度较高的事例。本文透过"郭美美事件"在新浪微博的发展,结合网络舆论监督的特点,简要概括并分析微博中舆论监督的平民化、实时性、广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20日,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称“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公然炫富,其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认证身份引发了众多网友对红十字会所获善款流向的质疑.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其无关,新浪也对实名认证有误一事致歉.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红十字会慈善捐款锐减、信誉遭受质疑.有报道称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市“血荒”,无偿献血人数剧减.此外,国内其他慈善机构亦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回顾2011年来的网络风云,风头最健的莫过于郭美美事件,网络上微不足道的一朵"浪花",最终在网友的围观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演变成一层层巨浪,甚至连大名鼎鼎的郎咸平教授也被"拉下了水"。2011年6月,新浪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11,(8):4-6
从江苏溧阳某局长“微博开房”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在中国,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到新的社会公器,微博已经悄然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7·23”动车追尾事件爆发后,人们越发相信这个不可改变的事实,那就是作为一个强大的舆论场,微博正全面参与并影响着现实世界,其作用从某种程度上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个体事件,甚至在可预见的将来,微博或将直接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态和政治语境。  相似文献   

5.
如果把2009年看作微博元年,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微博这个网络社交平台已经成为舆论的重要集散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正是当前语境下微博效应的经典描述。从唐骏学历门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再到最近的郭美美事件,诸多热点事件在微博上酝酿、发酵,以郭美美事件为例,关注人次超亿,搜索超800万次,超越以往任何娱乐事件。本文中,笔者以郭美美事件为切入点,从舆论监督角度出发,分析基于微博平台上的舆论监督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伟  常征 《视听界》2013,(1):106-108
微博正通过“随时随地分享身边新鲜事儿”(新浪微博宣传语)的理念影响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与生活方式。方舟子打假、微博打拐、日本地震、郭美美事件、马云支付宝风波、动车追尾事故、李萌萌高考招生事件等一系列热点新闻事件,无一不体现了微博的媒体价值。“围观的力量”正在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方式和理念。  相似文献   

7.
郑诚 《新闻窗》2012,(1):68-69
2011年以来,以备受追捧的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网络上掀动一波又一波热点舆情,深刻改变了社会舆情的整体格局。从去年初的“微博打拐”到“郭美美”事件,再到动车追尾事故追问、世界杰出华商协会调查、小悦悦引发反思拒绝冷漠.网络舆情正以其不可小觑的力量,牵动亿万受众的神经,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8.
尚佩 《大观周刊》2011,(20):131-131,135
引言 “郭美美事件”.不但引起了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更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从这一事件当中,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代表的国内NGO组织体系内部的各种问题可见一斑。然而时至今日.大多数人最关注的,恐怕依然是“超级年轻女富豪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另一方郭长江、  相似文献   

9.
2009年被称为我国“微博元年”。短短两年时间,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微博事件层出不穷:从“我爸是李刚”事件到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从上海高层住宅大火事件到腾讯与360大战事件。从唐骏“学历门”事件到周立波与网民对骂事件,从后宫优雅事件到郭美美事件,从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照”事件到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事件,微博已经从单纯的网络社交工具,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和民主政治的多棱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探讨微博时代个人信息如何利用寥寥数语的微博,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何利用寥寥数语的微博避免给个人和组织带来灾难?针对这一选题,本文在统计、分析并根据门户网站对网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用传播学的观点和方法,探索微博时代“蝴蝶效应”的利弊和利用规避技巧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丽娜 《新闻世界》2012,(8):125-126
微博是新兴的传播工具,其本身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给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笔者从2011年红遍网络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入手,从传播学角度对微博特性引发社会热点事件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这个过程的产生、扩大和升级的各个阶段,所受微博影响的因素都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阶段引发的公众的关注点也不同。  相似文献   

12.
赵男 《新闻世界》2014,(12):179-181
郭美美事件前后持续发酵近三年,作为网络红人的她不断地制造舆论泡沫,今年8月全国各大媒体“起底郭美美”的报道使她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对于这次媒体统一口径的海量报道,明显出现媒体伦理失范的现象,引发不少质疑与批评。本文以“起底郭美美”报道为例,阐明报道中媒体伦理失范行为的表现,探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规避媒体伦理失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2,(8):113-114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管倩 《新闻窗》2011,(4):8-9
前不久,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就连央视的《新闻调查》栏目都专门做了一期《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节目。而这一事件的"缘起",正是从当下最为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微博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你“围脖”了吗?已悄然成为了一句流行问候语。“围脖”是网友对“微博”的呢称。“微博”借奥巴马参选的西风,崛起于江湖。随之微博在中国也形成一股潮流,饭否、叽歪、嘀咕等微博网站涌现,随着门户网站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加入,微博的发展摆脱了单一的效仿模式,逐渐融人了中国本土元素。“青海玉树地震”微博成为救援及报道的新阵地。许多人在微博上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微博已不再仅仅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它秒播救援情况,充当信息枢纽,传递大爱无疆,它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它正作为一种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全媒体形态将打破媒介边界,通过信息多维度的传播,实现媒体融合。专业类期刊面对细分受众,全媒体传播的优势有哪些?路径是什么?一、全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方式信息在全媒体时代会以什么样的传播方式?发生在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是最好的例证。2011年6月,一个注册名为"郭美美Baby"的微博用户,经常在个人微博页面发布她拥有的奢侈品、跑车以及高调奢华的生日聚会。这本是个人行为,只因该用户的认证身份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一名慈善机构的总经理如此高调炫富,这足以吸引众多博友的注意。"郭美美Baby"的炫富微博被众多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继而吸引了大"V"知名博主的注意,他们在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地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息公开与“微博驱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政府信息公开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多重“玻璃门”难以打开.随着微博传播工具兴起,这一状况似乎有了改变的契机.特别是今年以来,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7·23”温州动车事故、渤海油田溢油事故、故宫瓷器损坏事故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公众对信息公开的质疑和批评不绝于耳,对相关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形成强大压力.在这些热点事件被聚焦放大、持续关注并推动解决过程中,微博可谓无“微”不至,“微内容”、“微价值”成为推动信息公开的强大外力.本文结合相关案例,从传媒法角度探讨微博信息传播与政府信息公开的关系,分析微博时代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改进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13,(22):16-16
去年,中国红十字会因遭遇“郭美美事件”陷入信任危机。面对公众质疑,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红监会”)成立。但是,仅仅过去了半年,因在重查郭美美事件上的反复、对自身定位的不清等事件,红监会被推上了风口浪尖。1.你认为红监会有调查红会的权力吗?  相似文献   

19.
柳长盛 《新闻前哨》2013,(10):100-101
短短4年间,微博已使传媒的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微博成了许多人的第一信息源。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但与此同时,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获得了空前的话语权.“人人面前都有一个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微博平台上新闻伦理缺失.甚至违规违法现象层出不穷,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20.
仲跻嵩 《新闻通讯》2010,(12):55-56
一、微博直播舟曲泥石流灾害——一个大二学生的“通讯社”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2010年8月8日凌晨3点23分,一个名叫“Kayne”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出了一条19字的讯息。“仅仅几个小时,这条微博就被转发了5000多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