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媒体集中开展了“走转改”活动,越来越多的编辑记者走到田间地头和工矿企业,将视角对准了市井平民,新闻报道回归到“接地气”才能有“人气”的传统规律上来,不能不说是一种好现象.“走转改”所倡导的不外乎是媒体从业者的职业要求,现在要靠开展活动来纠偏,是因为当下媒体行业所出现的“浮躁、浮皮潦草、敷衍、肤浅”等种种怪象,只有从本质上对这些怪象予以剖析并加以摒弃,媒体才能真正“走转改”.  相似文献   

2.
新疆《吐鲁番日报》“蹲点记者见闻”栏目自2013年开办以来,其准确的栏目性质定位,散发泥土芳香的质朴文风,吸引众多读者。开办两年多来,所刊发的200多篇稿件,亮点频现,成为《吐鲁番日报》开设时间较长、很接地气的品牌栏目,是“走转改”活动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徐锐  万宏磊 《今传媒》2013,(4):110-112
2012年9月,湖北“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荆楚大地拉开序幕.《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等省内主流媒体以“千人走转改”活动为契机,纷纷辟出“走转改”专栏或节目,用心关注百姓冷暖,用情抒写基层民生.大批记者奔赴基层一线,访工地、蹲企业、进社区,夜宿农家话农事,走街串巷问民生,创作出一批“有温度”、“接地气”的好作品,引发群众热议.与此同时,湖北媒体作为全国新闻媒体的一个典型缩影,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千人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闻战线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为媒体注入了活力。“走转改”报道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践行了党的思想路线和“三贴近”原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最为壮美的画卷。“走转改”报道体现了人本思想,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苗红青 《声屏世界》2016,(11):54-55
县区台记者需不需要“走转改”?回答是肯定的。县区台不仅要走基层,而且还要更深入地走;不仅要转作风,而且还要更彻底地转;不仅要改文风,而且还要更“接地气”地改。  相似文献   

6.
胡萍 《新闻窗》2013,(1):76-77
2012年7月,黔南州宣传系统启动了“深化走转改·聚焦三化同步·喜迎十八大”活动,全州各级新闻媒体深入基层一线,接地气、抓素材、捕鲜活,挖掘提炼、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贯彻落实“两加一推”主基调,实施“三化同步”发展战略,全力推进“951”经济社会发展格局进程中涌现出来的成功经验、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编撰采写了百余篇优秀的新闻作品。为了深入开展这项活动,黔南日报社推出了《喜迎十八大记者看变化》专栏,刊登了许多来自基层第一线的新闻小故事,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对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进行部署。自此全国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正式拉开大幕。对于从事农业新闻的电视记者来说,深入农村基层采访本是常态,可是如何转作风、改文风,采访、写作如何更接地气,更能引起农民朋友们的共鸣呢?本文将阐述"跑农村"的记者在"走转改"中应该把握的采访技巧。  相似文献   

8.
“走转改”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后.如何让“走”形成常态行为?如何让“转”见到真实效果?如何让“改”提升媒体影响力?2012年以来,荆门日报围绕这个课题展开探索,上到社长总编,下到记者编辑,人人参与到“走转改”活动接受磨炼。一年来,“走转改”记者精心策划报道选题,带着思考下到基层,努力为基层办实事,先后推出14组“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深化了“走转改”成果,提升了媒体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5月7日至5月14日,由中国广播联盟组织发起的“全国百家电台携手走转改——我们在基层”大型采访活动顺利开展。120位来自全国各地电台的领导、记者、编辑、主持人代表,组成三个报道团,分赴山西、四川和贵州进行深入采访,以行进的方式,同时在三地发回报道,并通过“中国广播联盟节目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这是一次整合资源、创新思路、务实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也是全国广播联动、资源共享、同一时间进行大规模宣传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成嘉廷 《新闻窗》2012,(5):23-24
“走基层、转文风、改作风”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的同行们积极响应,切身实践,深受教育。作为一名省级党报的驻地记者,笔者长期身在基层一线,经常赴县下乡、进村入户,直接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打交道。“走转改”活动以来,笔者更加主动地深入基层一线,还参加了报社组织的“走转改”小分队,对基层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走转改”也有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要求要建立长效机制,持续深入展开.作为电视新闻记者该如何落实、如何定位、如何在报道上出新出彩?本文从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注意把握的着力点进行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走转改”中要深入基层,当好记录者、参与者、发现者、推动者,采写出“接地气、有底气、有灵气”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走转改"指的是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化"三步活动。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一些年轻编辑记者,经常参与"走转改"活动,并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责任、扎实勤俭的作风,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3.
基层是记者的根基,群众是记者的亲人。正因如此,党中央在新闻界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让媒体迸发出无限激情。对一张基层党报来说,“走转改”是新时期创新新闻宣传工作、落实“三贴近”原则的根本举措,是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
  “好新闻是跑出来的”
  “跑新闻”是新闻从业者常说的一句话,一个“跑”字道出了新闻的真谛。“走转改”的关键要落在“走”上,没有“走”,“转改”就是一句空话。这与新闻界常讲的“跑新闻”是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4.
"走转改"活动已在新闻界如火如荼地展开,对于文字编辑而言,他们不可能像一线记者一样,经常性深入到基层。但是,作为整个新闻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文字编辑的"走转改"也一样重要。文字编辑如何"走转改",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文字编辑"走转改"的两个重要方面,即首先热爱本职工作,第二是要经常性"接地气"。  相似文献   

15.
刘意婷 《报刊之友》2013,(9):117-118
新闻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在全国新闻系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也产生了一大批锐意出新的好记者和“接地气”的好新闻。作为最基层的县区媒体,虽然身处基层,却受客观条件制约,往往又脱离基层,更需要贯彻“走转改”的精神实质,制作出贴近民生的好新闻。本文从县区新闻媒体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基层新闻单位“走转改”的必要性和基本方法,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产生有活力、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6.
新疆《吐鲁番日报》"蹲点记者见闻"栏目自2013年开办以来,其准确的栏目性质定位,散发泥土芳香的质朴文风,吸引众多读者。开办两年多来,所刊发的200多篇稿件,亮点频现,成为《吐鲁番日报》开设时间较长、很接地气的品牌栏目,是"走转改"活动的具体体现。仔细评析"蹲点记者见闻"栏目稿  相似文献   

17.
接地气     
一 一段时间以来,接地气的说法,常见于这样那样的党的媒体和人们的私下言谈.在我看来,我们党的媒体是有着多方面的优良传统的.接地气则是带有根本性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永远不能抛弃,只能发扬光大.去年以来,媒体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就是发扬党的媒体接地气优良传统的一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林宇 《中国记者》2012,(7):26-27
《温州日报》以"贴近中心,服务民生,沟通民意"为主线,在开展"走转改"活动中创新报道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用贴近中心报道,提高活动的高度;用做活服务报道、拓展活动的广度;用搭建交流平台,开掘活动深度,探索出了一条地方党报践行"走转改",推进新闻创新的新路子。贴近中心报道,提升"走转改"活动的高度"走转改"报道只有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接地气,才能体现党报权威性与可读性、深刻性与贴近性的有机结合,才能体现党报高出一筹的舆论引导能力。2011年春节过后,温州全市上下以"投  相似文献   

19.
万云风 《新闻实践》2011,(11):49-51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写微博的全媒体时代,“走转改”活动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媒体人实现自我拓展和升华的需要。采编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地处水乡嘉兴的《南湖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从上到下全心投入,每位采编人员都建立了基层联系点,还做起了社区主任助理、“社区老娘舅”和“社区义工”,俯下身、潜下心,接地气、抓活鱼、办实事,从基层实践活动中汲取养分,也使采访对象感到与记者更亲了。  相似文献   

20.
认真梳理各级各类媒体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当前媒体“走转改”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有的媒体为了应付检查,把新闻专栏改头挟面,往往是换汤不挟药“走转改”,哪里是基层,如何“走”?“转”什么、“改”什么?这是摆在新闻媒体面前的重大问题.一些媒体缺乏研究,仓促上阵,导致报道缺乏新意.一些媒体片面追求“走转改”报道的量,把原有的栏目改头换面,打上“走基层”的栏花,内容是换汤不换药,报道乏善可陈,这有悖于开展“走转改”括动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