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冰 《考试周刊》2009,(7):45-46
本文从中文与日语的汉字对比角度出发,以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些实际日语误用例为基础,分析说明了在中文与日语当中存在着母语干涉现象。同时也分析说明了造成这种错误使用的原因,除了母语干涉之外,还有对日语汉字学习不足等原因。因此,作为日语教学者。应该在日语教学当中,以中国日语学习者为对象,专门针对日语和中文当中的汉字,深入准确地分析其用法、意思、区别等,并进行适当的指导。这样才能避免母语干涉,更加正确地帮助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时期维新人士在中国引入日本文学,成为日语进入中国的开端.随后通过留学生和国内知识分子对日本文学大规模的翻译活动,日语词汇大量的进入中国.日语借词主要包括自创汉语词汇、借用中国古籍中的词语赋予新含义的词汇、用汉字音译西文产生的词汇、传入汉语后词义发生变异的词汇、日语生造汉字等5种词汇.现代汉语中的社会及人文科学方面的名词和术语约有七成是源于日语的,日语借词的传播更广,速度更快,载体更加大众化,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中的翻译练习是检验学习者外语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根据日语教学中的翻译练习实例,研究中国日语学习者在翻译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误译产生的原因,探讨中国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大多数日语学习者,是从大学才开始学习日语的,学习时间普遍比较短,加之缺乏社会语言环境,因此日语口语一直是软肋,"哑巴日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随着中国和日本经济往来的日益频繁,社会上对日语学习者的口语要求却越来越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在非日语语言环境下,可以通过适当运用交际策略来提高日语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5.
日语是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常设的第二外语之一。不少日语学习者和教授者夸大汉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认为有大量汉字的日语容易学习,从而忽视日语中汉字的学习,导致一些常见的错误。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强调中、日语中的汉字在音、形、义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引起二外日语教学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国际日语能力测试是检定母语非日语者的日语能力考试,该测试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随着其在中国的规模的扩大,它对我国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试图从国际日语能力测试的宗旨、在中国引发的怪现象、对我国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的冲击及对策等方面对国际日语能力测试进行研究,以期引起相关的国内专家学者的重视,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最早开展日语教育的国家之一,日语学习者人数仅次于英语。如何在近十几年来快速涌现的独立学院中开展日语教育是当今日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之一,能否将日语教育有效地融入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外语教育中,是决定日语教育在独立学院中生存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在日语能力测试中占重要地位的日语听力一直是中国学生过级的难关,也是日语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笔者分析了日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影响日语听力提高的成因,并重点从优化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有效提高日语听力教学效果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后传入日本。这就决定了两国文字之间根深蒂固的必然联系,进而也为中国人学习日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初学日语的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望文生义,根据中国人的语言习惯来解读日语中的汉字。因此,在日语学习中走了不少弯路。笔者在这里不准备过多地强调中国人学习日语的优势,而在这里要费些笔墨谈一谈的是相同的日语汉字与汉语汉字的含义区别。为了加以区分,现对两国的汉字做一下命名,即将汉语汉字仍称为“汉字”,将日语汉字称为“漢字”。  相似文献   

10.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是能够表达自然界和人的声音及样态的词汇。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是日语的主要特征词汇之一。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而言,拟声拟态词的学习也是难点之一。追其原因,是因为在中国的日语教育中并不重视拟声拟态词的教学的缘故。本论文以日语精读教材《新编日语》为对象,主要围绕着教材中拟声拟态词的实际情况及编撰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期对我国日语教材的编写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1.
日语和汉语里有相当部分的同形同义词,比如说:人、手、中国、论文等等,这些词对于没学过日语的人来说也看得懂。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人学日语简直易如反掌。确实,这对我们中国人学习日语,对于日本人学习汉语都是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日语的汉字和汉语里的汉字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很多是同形异义词。所谓同形异义词是指文字的表记方式是一样的,但是发音和意思不一样的一  相似文献   

12.
日语的文字主要由假名(包括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组成。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当汉字应用于地名、人名等固有名词时,可采用音读或训读。是否应该遵循汉字音读规律来读汉字文化圈内的中国和韩国、朝鲜的地名是个存在着争议的话题。重点分析中国和朝鲜半岛的地名在日语中的读音应该遵循什么规则,遵循某一规则后所产生的影响和中国地名的日语读音未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学习日语的人越来越多,日语教学在中国较为盛行,而作为检验学习者学习成果的一种基准,关于日语教学的评价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中国社会普遍认可的一种日语教学的评价基准是"日本语能力测试"(简称:JLPT),同时,国际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日语教学评价标准。本文以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较为广泛的日语教学评价新理念之一——"OPI"评价体系为例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语敬语的掌握一直是困扰中国学习者的难点,在高校的初级日语教学中,通过日汉敬语的比较分析,能够使日语初学者从一开始就正确认识、理解和掌握日汉敬语最基本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5.
日语被动句是日语的常用表达方式之一,在其语义、视点、受害者心情等方面较汉语的被动表达更为复杂。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如何正确使用被动句成为中国日语学习者的一大难点。本文从语义、视点、受害者心情等方面的日语表达习惯这一视角,来分析日语被动句的使用倾向,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张我军主编的《日文与日语》杂志作为“民国以来国人创办的第一份有影响的日语研究期刊”,对日语语言文学学科而言,具有重大的学科史意义。张氏日语系列教材大大推进了日语在中国各阶层普及。作为一位师者,他不仅以有中国特色的日语教学法培养了一批精英之才,更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将日语教育引入正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研究者、编者、著者、师者”四重身份的重合、互动使张我军成为了中国日语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7.
日语汉字词语是现代日语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是由古代中国传播到日本的,现代日语中运用的汉字词语在日本经过了1000多年的发展、衍变,相当一部分的汉字词语运用与现代汉语相比呈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日语中使用的常见汉字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进行了归纳总结,意图为日语学习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日语的授受表现历来被认为是日语教学和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它体现着日本人之间特有的恩惠意识,恰当并熟练运用日语授受表现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授受表现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误用现象。分析和研究中国日语学习者授受表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学生的综合日语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化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语音、语调以及语言所附带的肢体动作等方面。由于中日文化存在差异,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运用日语与日本人进行沟通时在某种程度会产生误解,导致很难把握语言负载的准确意义。日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有必要将日本民族的文化适度、适当地渗透在日语会话课堂上,提高学生准确地运用日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我在中国讲授日语已历时四年。无论在哪里,希望学到正确、优美、生动的日语都是学习者们的一致愿望。因此,作为一个日语教师,如何去适应这种普遍的愿望,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日本语教育事典》(大修馆书店)指出:目前尚无一种标准的日语教学法,重要的是怎样才能对日语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这就启发人们去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日语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