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今年2月27日至3月14日,应德国技术合作公司的邀请,由国家教委职教司、职教中心所、部分省市职教处及职教研究室等有关同志组成的教学考察团一行9人,对德国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这次考察是专题考察,主要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在...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实际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容、基本做法和教学过程的若干环节,并结合当地职教情况进行了比较借鉴。  相似文献   

3.
德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特点的描述和分析,勾划出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历史进程及主要模式,着重介绍并分析了19世纪下半叶以来和目前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及其社会背景,并分析归纳了作为职教师资培养中最主要内容的技术专业的学科体系归属问题,以期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概念的不断发展,相应的职教师资培养也在不断的调整培养对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作为当前德国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对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是基于教师职业行动能力设置培养目标,基于教学行动构建培养内容,以及基于能力发展规律组织培养内容。  相似文献   

5.
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以其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合理的教学配备等受到许多国家的借鉴,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内涵进行阐述,分析"双元制"职教模式的主要内容,从课程设置、校企合作以及师资力量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双元制"职教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有重要启示,以期促进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德国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离不开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保障,而高质量的职教师资队伍得益于德国职教教师教育专业设置的职业性、专业能力的复合性和专业学习内容的专业性。作为职教教师专业教育基准的“职业性专业标准”是德国职教教师在专业科学及专业教学领域发展的根基,其开发的核心问题在于应抉择科学取向还是职业取向。当前已开发的标准在突出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性与职业性、融合专业科学与职业知识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突破,未来还需继续发展作为其理论基准的“职业科学”,为职教教师特有的“职业性专业”提供学科根基与内容源泉。  相似文献   

7.
易玉屏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43-45,94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法律法规非常健全,确保了高标准培养目标的实现。德国依靠大学严格教学,确保职教师资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与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德国职教师资实践能力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范畴,一般要求与生产同步,主要由企业完成。德国职教教师取得资格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考试。  相似文献   

8.
正山东—巴伐利亚职教师资培训中心作为山东省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缔结友好关系十周年的成果,成立于1998年,主要任务是借鉴德国"双元制"培训经验,通过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推动山东乃至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十四年的项目运行过程中,中德双方精诚合作,密切配合,把德国经验和中国职业教育实际相结合,借鉴与创新并举,不断探索符合中国职教实际的师资培训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山东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  相似文献   

9.
中德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比较——以电气技术专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国职教师资培养的专业设置以职业领域为导向,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内容相对接.对两国职教师资培养中的专业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德国的有益经验,有利于促进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专业课程及整个课程体系的优化,增强职教教师的专业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全国“八五”重点课题职教成果交流会于1996年11月1日至3日在深圳召开.会议由国家教委规划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及深圳市教育局主办.会上11位代表分别就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城市职教预测与研究、特区职教、创业指导研究、课程体系改革研究、高师课程优化研究、农村中专招生制度改革、区域经济与农科教结合、经济发达县职教办学模式、城乡企业对职教发展的作用、农村初级职教等研究课题进行了成果交流.会议还对“八五”职教科研总体回顾与“九五”展望和当前职教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专题座谈.大家一致认为,“八五”期间职教研究总体水平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一些理论框架,并形成  相似文献   

11.
德国职业教育界对职业能力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文章从历史渊源、内容架构、理论平台、实施成果、理论启示五个方面着眼,对德国能力本位职教观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能力本位正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职业人+社会人。  相似文献   

12.
2020年6月,德国出台了《高等学校入学资格生物、化学、物理化育标准》作为高中阶段科学标准,并同时在线发布了大量示范性教学任务.德国高中科学标准是德国近20年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首次在科学标准中要求真正实现德国传统的"化育"目标,并形成了能力的结构化体系.该体系涵盖四大能力领域,以基本概念为基础,以主要内容为落脚点,通过三级划分实现具体化、操作化.分析发现,德国高中科学标准和配套任务具备以下特点:回归学科的基本概念、全面融入的数字化战略、多元的评估方式和面向真实世界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研究》2007,(1):180-180
本刊是有关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及应用的研究性月刊,主要刊载职业教育与培训理论及应用研究成果、教育教学研究论文以及其他相关研究论文。约稿内容及稿件要求如下:一、稿件内容●本刊特稿:国内外职教领域重大活动的深度报道、国家及各地区职教发展状况专题研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解析、专家访谈等。●理论与应用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职教发展宏观问题研究、相关研究课题成果、其他重要选题研究综述等。●高职专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专题研究、其他有关高职的选题研究等。●中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开发教学媒体势在必行郑广胜1997年9月,国家教委职教中心所在北京召开了职业教育教学媒体开发研讨会。来自11个省市的职教科研、行政、出版部门和职业学校的50多名代表和3位德国专家参加了会议。研讨会期间,德国专家介绍了德国职教教学媒体开发的情况,和他们...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双元制模式的三个层面及其可借鉴的若干经验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德国双元制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教模式 ,这种双元制职教模式对德国劳动者的高素质、产品高质量 ,以及德国公民经济在国际上的持久竞争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该模式在我国十多年的实验研究 ,我们对该模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并借鉴到一些有益于我国职教改革的基本经验。具体从研究的角度来看 ,德国双元制模式有其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 :思想层面德国教育专家胡勃先生认为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 ,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 ,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这是对双元制指导思想较为精辟的概括 ,其表…  相似文献   

16.
鄢彩玲 《职教论坛》2017,(21):86-89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职教师资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质量保证,其培养内容随着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学习领域课程概念的发展,德国逐步形成了基于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本文将以德国汉堡大学电工专业职教师资的培养课程为例,解析当前德国能力导向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从而进一步了解德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结合学校"动手动脑"的办学特色,以培养一体化职教师资为目标,分析了液压与气动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目标、思路及研究内容;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德国FESTO自控教学系统,在教学中探索现场教学、在学中做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典型系统设计与分析为主线创新教学设计,拟定了教学执行方案并试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案对职教师资的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访学德国,身兼中国职教学会理事、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课程研究会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的姜大源教授,长期沉浸于职业教育基本原理、职教课程与专业教学论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20.
教学改革推动教学现代化发展。对两届职教类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作品的数量分布、所属单位区域分布、作品类型分布、申报类型分布、关键词分布等进行相似性比较和相异性对比研究,发现我国职教教学改革存在整体水平有所提升但获奖成果分布不均衡、协同培育有所增强但跨域跨界联合有待拓宽、影响范围扩大但改革创新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快教改高位均衡发展以促进职教教学水平全面提升、加强跨域跨界共培育以推动职教改革成果全面辐射、加强创新教改研究力度以实现职教改革质量全面升级等优化举措,以期为我国职教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