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 ,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报导院内感染率为5 %~ 13.5 % ,我国对不同地区 2 1所医院住院病人的调查感染率为 8.4 %。本文对某综合医院六年来 (1994~ 2 0 0 0年 ) ,住院死亡患者 10 5 2例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试从医院内感染角度分析住院死亡患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 ,从而对院内感染的监测、管理和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某医学院附属医院病案室。该医院是一所拥有 5 0 0多张床位的综合性医院 ,同时设有传染病房 ,研究方法采…  相似文献   

2.
当前,院内感染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课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报导院内感染率为5-13.5%,我国对不同地区21所医院住院病人的调查感染率为8.4%。 本文对某综合医院三年来(1992年-1994年),住院死亡患者526例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研究,试从医院内感染角度分析住院死亡患者与院内感染的关系,从而对院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已成为医院分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搞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和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成立院内感染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人员,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控制包含很多内容,器械消毒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下面笔者我根据几年来的实践,谈一下器械消毒液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对医院84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了院内感染调查,其中46例发生了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4.76%,分析院内感染的有关因素,提出肾病的院内感染率与小儿的年龄、性别、肾病的类型、血浆蛋白含量无关,而与住院天数、尿蛋白转阴时间、机体免疫状态、必要的预防措施有关,为减少院内感染,应建立严格的保护性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治疗应严格选用适当抗生素及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5.
所谓医院内感染,是指以住院及门诊病人为主要对象,在医院特定环境内,由于某种原因所致的病人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等微生物所引起的自身或交叉感染。医院内感染早已为医院管理工作者所关注,因为它不仅延误了病人治疗时机;同时,也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和负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控制医院内感  相似文献   

6.
当前,医院内感染的因素很多,这也是目前医院工作中共同探讨的问题之一。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亦更为复杂,感染的病原体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介入的,也可是病人自身体内的正常菌群,有的是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或从院外带来的感染。 病人进入医院,就有院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我院门诊外科换药室是患者聚集之地,是各种细菌易感染的地方,若管理不善易引起交叉感染导致院内感染。为了控制院内感染增长,我院已把控制污染的对策实施方法纳入年、季度、月的考核和质量管理内容,做到管理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监测常规化。通过实施取得明显效果。换药室平均每年达  相似文献   

8.
院内感染正成为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但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而且还给病人增加了痛苦,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传染病房。院内感染的机会比其他病房更多,因此,防止发生院内感染已成为传染病房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现将我院小儿传染病房院内感染的促发因素及预防对策介绍  相似文献   

9.
医院是直接为社会人群进行医疗和保健的场所,是防治疾病的主要关口,综合医院的院内感染控制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蔓延导致院内感染几率增加,促使护理管理者在感染控制工作中必须在转变观念、强化感染控制意识的基础上依法管理,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为了适应新的产科模式,我院于1996年8月建立了爱婴医院。由于母要同室,家属探视增多,细菌、病毒及各种传染机会增加。产房是每个住院产妇分娩必须经过的地方(剖宫产除外),而现在大部分是初产妇,阴道裂伤及阴部手术机会增多,再加上产妇在产房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抵抗力下降。因此,管理不善就会很容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在加强对爱婴病区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产房管理,严格清毒隔离制度,才能更加有效地预防院内感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是引起医院内感染和植入医疗器械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这些感染的发生与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密切相关。本文详述了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以及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各种疾病的治愈率都有所提高,但医院内感染也日趋增多。老年人免疫功能降低,易感性强,慢性病多,很容易发生院内感染。我们对1995-1~1996-12干部病房共收治的1234例老年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根据结果制订了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耐药菌株的传播与流行必须具备以下二个条件 :(1)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使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2 )患者及带菌者的高度集中 ,患者的感染病灶是医院内耐药菌株的主要来源 ,其次是带菌者。针对这二个主要条件 ,控制和预防耐药菌株感染也应从这两方面着手 ,即必须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症 ,并且在医院内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细菌的耐药性是抗生素广泛应用后出现的严重问题 ,而耐药菌株的发生又与抗生素应用的种类和数量密切有关 ,因此在预防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上 ,避免抗生素的无谓使用是首要关键。凡属可用可…  相似文献   

14.
王大庆 《考试周刊》2013,(92):190-190
为了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作者根据16年的临床实践工作,结合国内医院感染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意识低、医疗护理操作不规范、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医院感染的监测管理不规范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强化医院感染的意识、规范医疗护理操作和诊疗行为、合理应用抗生素、医院感染监测的规范管理,是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9年至2012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引起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4年间楚雄州医院SICU病房培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利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间SICU病房共检出临床感染病原菌89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1株,占15.7%,革兰阴性菌752株,占84.2%。这些菌株分别来自痰、尿、血液、胆汁等,以痰标本多见。在检出细菌中,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2009年22.1%,2010年30.9%,2011年47.5%,2012年54.3%。从药敏结果看,SICU病房中分离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但未发现对碳青霉烯酶类抗生素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医院SICU病房中的感染病原菌多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比例较高,且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区域性细菌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6.
@@ 医院不仅是患者接受诊疗获得康复的场所,同时也是病原菌传播和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感染控制过程中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引起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贯穿于医疗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由于医院内多数医疗护理行为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医护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慎独修养,直接关系到感染控制工作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院环境消毒工作质量,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我院定期对各科室医院环境消毒工作质量进行监测,现将2006-2009年4年来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芳香黄杆菌广泛耐药,一旦感染很难治愈。其耐药机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的芳香黄杆菌病例进行全面总结,分析该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耐药机制、病人预后、医院内爆发感染和流行的风险,以及目前实验室应用的诊断方法,指出全基因组测序应用于阐明其耐药机制的可行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全院各类工作人员污染手进行了细菌学抽样调查188人份,各类人员带菌状况差异较大,工人带菌数最多,卫生员次之,医生最少。细菌分布G~ 球菌100%、G~ 链球菌11.7%、G~-杆菌10.6%、G~ 杆菌36.7%。通过污染手的细菌学调查,了解到全院的带菌状况细菌分布情况,为了控制院内感染,制定管理措施,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某市医院腹泻门诊收集的一起急性腹泻患者肛拭子样本进行奇异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耐药性与致病作用分析。方法:增菌培养、划线分离,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细菌形态,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鉴定细菌种类;纸片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PCR法筛检毒力基因,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小鼠感染试验分析分离株致病力;荧光PCR法分析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小鼠致不同脏器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结果:成功从腹泻样本中分离获得3株细菌(NB1711、NB1335和NB1336),经菌种鉴定均为奇异变形杆菌。3株细菌对米诺环素、红霉素、多粘菌素等9种药物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头孢唑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等敏感。NB1711分离株完整编码8种毒力因子,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对小鼠致病最高,感染该菌株可显著上调小鼠不同脏器IL-1β、IL-6、TNFα、IFN-γ等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是引发此次急性腹泻的主要病因,细菌分离株NB1711耐药谱广、毒力强、可形成致密生物被膜,感染小鼠介导形成炎症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奇异变形杆菌感染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