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教育》2009,(3):75-75
宁陕县推行“五限”政策加强中小学教辅用书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该县采取中小学教辅用书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新华书店发行措施的基础上,新学期推行限范围、限品种、限价钱、限版别、限主体“五限”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辅用书管理。教辅资料的选用必须在省教育厅颁布的目录之内:义务教育段教辅资料各科只准向学生推荐一种、高中阶段推荐一至两种;所有教辅资料实行限价发行,小学各年级不超过50元、初中一、二年级不超过100元、初三不超过150元;  相似文献   

2.
有班主任说:“每天面对学生,课都教不过来,哪里顾得上想自己的发展?”有班主任说:“我每天一有时间就到班里看着学生,稍有不注意学生就出问题。我哪有时间提高啊?”有班主任说:“学校的图书馆资料过于陈旧,没有什么新鲜感,没有有用的资料提供支持,我想提高也没办法啊!”  相似文献   

3.
微格情境学习完《杏儿熟了》一课,周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向奶奶学习什么?谁先说?”学生们纷纷举手。一生:“这篇课文写了‘我’儿时的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师:“这件事说明奶奶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一生:“说明奶奶很善良。”一生:“说明奶奶能想着别人,有酒愿意让大家喝,有果子让大家吃。”一生:“老师,我补充。奶奶感到有果子让大家吃才香。”一生:“说明奶奶有福让大家享的品质。”师:“还说明奶奶什么精神?”一生:“还说明奶奶有什么好事都能想着大家的精…  相似文献   

4.
牛艳丽 《吉林教育》2005,(10):44-44
2005年的第一场雪降临东北大地。清晨,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呈现在眼前;但我顾不上欣赏雪中美景,急忙向学校赶去,来到办公室.上课的铃声响了,我急匆匆地拿起语文资料向班里走去.班里的田宇恒等几个男生跑出来问:“老师,这节课我们可以玩雪吗?”“什么,玩雪?”我不禁一愣.复习课怎么可以玩雪呢?  相似文献   

5.
阅读了通知中的“建立健全教辅材料评议推荐办法”,我认为评议推荐程序存在着问题。推荐教辅资料的程序应该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按通知里说的“组织成立教辅材料评议委员会,对进入本省中小学校的教辅材料进行评议,择优选出若干套进行公告”,委员会推荐,委员会里面会有几名是一线老师?不是来自于一线的老师,怎么知道老师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苏瑜 《辽宁教育》2013,(7):65-66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集体备课逐渐失去了它的本质,教师备课能力也在减退:“下载一份教案,复印给大家”“你的发给我,我的发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何让集体备课回归本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行善的理由     
单位号召大家为灾区捐款.同事老陈捐了200元.工作人员便按照规定将他的名字和捐款数额记录了下来。老陈问:“你们记这个干吗?是不是还要公布啊?”对方回答道:“是。”老陈于是说:“那就请退给我100元吧.我只能捐100元了。”工作人员不解地说:“公布出来是为了让您觉得光彩啊!您怎么反倒要少捐呢?”  相似文献   

8.
刘淑华 《教学随笔》2009,(10):26-26
2006年9月,我来到现在的工作单位任校长,刚步入学校,正赶上教师每人做一节校内教研课,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刚开完会进行布置,就有一位教师找到我说:“校长,我母亲病了,需要护理,我没时间准备,教研课我不做了,你跟X校长说一声吧。”当时,我对她说:“教研课的工作由X校长主抓,你有困难应该和她反映,真有困难,大家可以一起来帮助你,在时间上可以缓一缓,具体怎么安排,你找她好吗?”  相似文献   

9.
一次,我到一所学校听课,讲的是《小猴子捞月亮》一文。整堂课的最后老师问:“小猴子想把水中的月亮捞上来,大家说,小猴子傻不傻啊?”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傻!”老师很满意,这节课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时,一个小男孩举起了手说:“老师,小猴子不傻,挺好的!”老师不耐烦地回应道:“好什么好!”  相似文献   

10.
“真的让我去参加全国高中课改联盟同课异构活动吗?大家不是在开玩笑吧?我担心上不好给学校和地理组丢脸。”王家伟老师坐在师傅佟柠老师和备课组长李纯老师面前,焦急万分。  相似文献   

11.
那天,我给学生上《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结束讲课前,像以往那样,我微笑着问学生:“大家对这节课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相似文献   

12.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  相似文献   

13.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14.
张允禄 《山东教育》2009,(12):22-22
由于学校整合,我从初中部到了小学部,刚开始还真是不适应。感受最深的就是小学生好告状,针尖大的事也要报告老师。有一次,我正在讲课,忽然听到学生告状:“老师,xxx上课喝水!”“喝水怎么了?”我不解地问。“我们上课不准喝水!”这个小插曲耽误了两分钟。讲完了课,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练习,报告之声又传来:“报告,老师小便!”我一惊:“老师小便?”随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差点笑出声来。  相似文献   

15.
周毅 《青年教师》2010,(3):17-17
一直偏内向的男孩有一天突然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当领读员。”母亲先是有些不解:“儿子,什么叫领读员呀?是不是英语课代表?”男孩解释:“不是,领读员比课代表小,大概就算课代表的助手吧,主要任务就是早自习的时候领着大家朗读英语。”母亲说:“这是挺好的想法,而且要求也不算太高。”  相似文献   

16.
吉拉德13岁那年,就在学校决定放寒假的最后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弗朗西斯小姐说:“这是今年的最后一课,不如大家来开个联欢会吧,因为明年我就要调去别的学校任教了,我真的舍不得大家!”  相似文献   

17.
棍子风波     
李静 《师道》2024,(2):24-25
<正>最近,我在讲授《翠鸟》一课。为了区别“杆”“竿”和“秆”,我专门利用午休时间上了一趟万松山,千访万寻找来树杆、竹竿、苇秆各一根,剔了旁枝,以作教具。正当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学校的时候,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啊!这是什么?”“老师发威了!老师要打人了!”说话的是一个二年级学生。我笑了:“棍子就一定是拿来打人的吗?”  相似文献   

18.
吉拉德13岁那年,全校考完试,就在学校决定放寒假的最后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弗朗西斯小姐说:“这是今年的最后一课,不如大家来开个联欢会吧,因为明年我就要调去别的学校任教了。我真的舍不得大家!”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个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在课前备课时.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让学生单从表面理解.一定会“离题万里”.故在教案设计时特别作个批注。果不其然.当学生读到“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一句时.有个学生举手问:“老师,‘碰壁’是什么意思?”我没急着回答,而是笑着对大家说:“问得好.‘碰壁’是什么意思呢?我想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这一问.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掀起了议论热潮:  相似文献   

20.
陈军 《江苏教育》2007,(3):58-58
离上课还有10分钟。我正在办公室反复斟酌着本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时.班长走了进来,“老师,今天的语文课,能否向你借10分钟?”“借10分钟?”我疑惑不解地望着他。“学校要举行演讲比赛,我不知道该选谁去.想利用这节课一点时间让大家推荐一下。”原来是这样.尽管我心里还是有点舍不得,因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我已安排好了,时间紧,要教的内容可不少。但望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眼光,我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