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熟虞山门     
常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西北隅有虞山绵延伸入,古人留下了“十里青山半入城”的优美诗句。 常熟城始筑于唐武德年间。当时县治  相似文献   

2.
我爱虞山     
江南小城常熟是一个鱼米之乡,人称福地常熟。其中的虞山位于城区西北,东南端伸入市区,真可谓十里青山半入城,这是常熟一道独特的风景。在城市的北端,我们站在街边就能领略虞山的秀美。抬头仰望,错落有致的山坡绿意盎然。言子墓、仲雍墓就位于虞山东麓,居高临下,气势非凡,想来古人也爱这虞山的清雅。沿着言子墓道的台阶拾级而上,两边苍松翠柏,四季葱茏,犹如置身绿色天堂。路途不远  相似文献   

3.
<正>乡土文化资源是学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自然风光、乡土地理、历史典故、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风民俗、民间艺术等。笔者家乡——常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1986年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当时江苏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市。常熟素有"文化之邦"和"学道名邦"之美誉。"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既是常熟的地理标志,又是鲜明的文化符号,历史上产  相似文献   

4.
正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我校追求"绿色生活教育"之梦的突破口。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体现地方特色、校本特色,课程实施体现实践性、探究性的特点,学校将所地处的虞山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将虞山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优化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一、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十里青山半入城",常熟虞山,人杰地灵。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使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地域  相似文献   

5.
常熟兴福寺     
兴福寺座落在常熟虞山北麓,距城八九里处。该寺创于南朝齐代,由邑人倪德光捐宅而建,初名大慈寺。至梁大同三年(537),改名为“兴福寺”。改名之由,据说是寺内正殿后有一巨石,上有纹路,左看象“兴”字,右看象“福”字。又因寺建于虞山破山涧侧,亦称“破山寺”。唐武宗  相似文献   

6.
常熟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常熟之虞山即相传为纪念周太王(古公亶父)的二儿子虞仲,他因让位而避奔江南,死于此而命名),而且文化源远流长。尤其在明末清初,常熟文化中的虞山诗派、虞山画派,严徵的琴学,钱谦益的诗歌,王翚、吴历的山水画,毛晋的私人刻书,瞿氏铁琴铜剑楼的藏书,等等,都达到了全国的一流水平。当代的常熟文化界,  相似文献   

7.
诗题中"破山"即今江苏常熟的虞山,破山寺本名兴福寺,始建于南齐,到常建赋诗之时,已有三百年左右的历史,可算是一处古迹了。  相似文献   

8.
晒月亮     
池莉 《语文新圃》2007,(9):17-18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  相似文献   

9.
晒月亮     
常熟有一座山,叫作虞山。虞山有一座寺,叫作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了,大约一千五百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因为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因为有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到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皆俱寂,惟闻钟磬音。”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疯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在字里,诡异又憨厚。出奇得漂亮!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清早起床,推开房门就是竹林…  相似文献   

10.
我校地处虞山脚下,"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土特产品、风味佳肴也久负盛名.学生大多数也是来自虞山周围.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小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利用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同时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是我校作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1.
常熟市大义中心小学位于树木葱茏、风景灵秀的常熟虞山北麓,拥有二万四千多平方米的绿化面积。近五年来,学校凭借丰富的校园绿化资源,坚持走“植物探究”特色之路。“植物探究”校本课程的开发坚持从“校园绿化”、“虞山生态”、“学科教材”和“网络环境”网大领域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显性与隐性资源,为学生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植物探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师:投影展示一组自己拍摄的家乡常熟的风景名胜图片。生:饶有兴趣地欣赏,并小声赞叹。) 师: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大自然中,白云飘荡,阳光灿烂,轻风送爽,绿草茵茵,十里虞山鸟语花香,尚湖之滨万紫千红……我们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的世界里。世上湖山,天下常熟,家乡到处都有值得去留心捕捉的美。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课文《核舟记》中有“虞山王毅叔远甫刻”之句,教材注释为“姓王,名毅,字叔远,常熟人。虞山,山名,在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过去文人常常用家乡的名胜代替自己的籍贯。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其实我们还能从中读出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蕴。我们常常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似乎有点抽象,而这寥寥数字...  相似文献   

14.
清代常熟诗坛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清代常熟文学分清初和清中叶(晚清属近代文学)两个阶段.清初,常熟诗坛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遗民诗人如群星璀璨,创作了众多忧国忧民的作品,烙下了时代印痕;二是以钱谦益为核心的虞山诗派,与云间、娄东鼎足而立,给中国诗歌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清中叶,"神韵"、"格调"、"性灵"诸说登陆常熟诗坛,造就了许多才华出众,颇具影响的诗人,给虞山文坛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5.
<正>主题词:诗词里的春天春日花事小时候,我以为春天是被文人墨客的诗催醒的:桃花诗里,纵情微醺赏花;丁香诗里,香染悠长的雨巷;梨花诗里,风吹仙袂飘飘举。一点点红、一片片白、一树树绿,欣欣然翻开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诗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世间大概也只有大才子苏轼在“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的世外桃源里,端见老农与黄牛在田间地头里胼手胝足地耕种,尽悉捕捉到清晨第一道阳光照射下来时,略带腥味的泥土夹杂着大自然的神秘气息,此时统统臣服在犁铧的步步推进之下,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08,(4)
她酷爱红领巾,刻苦钻研业务,努力走辅导员专业化之路;她醉心队活动,爱岗敬业,逐渐成长为少先队教育的行家里手;她紧扣时代脉搏,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内引外联,在少先队广阔天地里掀起了一股来自常熟虞山的"蕙的风"。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常熟市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自然与历史的恩泽,留给我们深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遗产,见证了常熟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塑造了常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坐落于常熟虞山南麓的石梅小学便是汲取着古城悠远的历史、葱茏的文化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李超朱晏民小朋友的这篇《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是一篇春天的赞美诗。小作者赞美春天,却从严冬写起,“寒流还在大地久久停留”,这或许取自于“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的悠深意境。“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文章撷取了春天的三个景象:春雨、春风和春光,正是它们各自的风姿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无限春色。春雨芳菲,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小作者精心编织的“春之景”,本身就是一首无言的诗。谁说不是呢,每当我们感受着浓浓春意的时候,不正类似于对诗的享受!“行走在春天的诗行里”,小作者的一大创意在于截取古人的咏春诗句来抒发这一主题。“随风…  相似文献   

19.
<正>青山如柱,支撑着万里如画的苍天;绿水如歌,歌唱着千丈如诗的青山。而我,一名黑土地上像泥土一样平凡的农村人民教师,就是架设在纯洁如花的学生和知识天堂之间的一座默默无闻的小石桥。是的,我是一座坚强而极具忍耐力的石桥。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我自然的和我的学生笑着走着;  相似文献   

20.
在海子的诗歌中“,春天”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意象“。春天”在他的诗中,不仅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场”,也是理想之所在。诗人热爱春天、向往春天。他的忧伤、喜悦、追求、痛苦、撕裂、以及最终的绝望,都在春天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