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商周家族形态研究》(下简称《形态》)一书是系统地研究我国商周时期家族形态的力作。作者朱凤瀚先生学养深厚,涉猎广泛,在先秦史、商周考古学以及古文字学各领域内均有很深的造诣,使得他在探讨商周时期的家族形态时能够融会贯通,突破旧说,其研究不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均超过同类著作。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这是我们党对现实的清醒判断,也是对未来的关键抉择。此轮发展方式转变可以说是继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之后的"二次经济改革",将确定中国现代化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经历了两期中学课程教学改革。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也与时俱进,出现了"宏大叙事"的连续转变,它们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史到现代化史,从现代化史到全球化史。两次转变实现了知识更新,提升了教学品质,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反映了我国思想理论界、历史学界逐渐积累的共识。教科书是课程的中心环节和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作者们在写作它们的过程中,致力于把它们写成各种问题、资料与理论的综合体,并  相似文献   

4.
在新中国成立60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形态发生了重大转变,实现了“以革命为中心的理论形态”到“以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形态”的历史性飞跃。在实现这一伟大转变和飞跃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都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完善和发展,是实现这一伟大飞跃的思想理论结晶,为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增加了具有中国因素和时代特色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型,本义为铸造器物的模子,泛指事物发展的模式、样式和方式。转型即由一种模式、样式、方式转变为另一种的要求和过程,在百度上解释为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它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转型往往是与升级紧密相连的,转型是手段,升级是目的。具体到职业教育,从宏观来说,就是政府对现代职教体系的变革,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从中观来说,就是职业学校通过对办学思想、办学手段、办学方法的变革,促进专业紧跟产业、行  相似文献   

6.
生活形态营销是一种非常有创意的营销方法,它颠覆了传统的营销概念,实现了以人为主体的新的营销理念。对生活形态营销提出的背景、研究的意义、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进行客观的综述和评价,指出当前国内有关生活形态营销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时期里,我军不仅要实现军委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而且要顺利完成作战和指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重大转变。研究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军的继续教育,有助于对人才进行战略思考和整体筹划,确立人才战略高定位,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为我军能够真正掌握21世纪军事斗争的主动权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乡形态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就此问题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城乡形态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对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
城乡形态问题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不同时期的国内外学者在不同的研究角度就此问题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未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城乡形态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并对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乡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教学教学中重视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的培养、揭示数学的本质、火热的数学思想、多讲道理等方面,对数学的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的模式转变进行了研究.同时也对目前国内数学学术形态向教育形态转变的局限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着重对世界主要国家教育现代化历史进程及其各国特色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地理、宗教等自然和社会因素对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入手,进一步剖析了形成不同国家教育现代化进程不同特色的内在原因,进而对比较教育领域有关教育现代化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文化面对的时代性张力主要包括了两个基本的方面:其一,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主要是以历时性的形态逐渐呈现出来的“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在当代中国却是以共时性的方式被挤压在同一个平面上。其二,当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还没有能够充分享受现代化之积极成就的时候,西方则已经走向了“后现代”,并提出了“走出现代性”的主张。这就使得当代中国在面向未来的选择中面临左冲右突的两难困境。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更为清楚地表明:在中国文化的现代开展中,全盘西化此路不通。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必须切实挺立民族文化精神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从理解的对象、理解的条件、理解的有效性、实现理解的途径以及理解的应用等问题入手来系统地分析江泽民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的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羌族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以羌族文化的代表人物“释比”为切入点论述了羌族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处境,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并在此期间受到了许多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影响,但学术界对其发展过程是依附还是借鉴分别持不同观点。通过分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嬗变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势必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欧洲教育》2013,45(4):3-7
The topic chosen for this issue deals with the problem of relating educational plans and policies to research that provides factual bases for the decisions involved. In European education, the concern for rational bases for planning and policy decisions is rather novel, but it grows in urgency as the striving for structural changes and curriculum modernization gains momentum in all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文化全球化的很多内容从根本上处于西方思维方式的影响之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文化在经济推动和携带下带有巨大的侵蚀力、渗透力。落后国家在全球化中的声音总是被掩盖或弱化。同时,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模式已经为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自觉接受并实践,而现代化本身具有强烈的西方文化印迹。非西方国家在与国际接轨过程中十分忧虑会散失越来越多的民族性文化。面临这样的文化困境,非西方国家应该认识到,任何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二重性。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的互动中既不断吸收着异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同时也不断地贡献出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人类共享、共有资源的一部分。因此各发展中国家应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以积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隔绝封闭的态度促进文化的交往和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为我们应对文化全球化的冲突与挑战提供了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式现代化展开历史唯物主义叙事,首先,要在世界历史的总体进程与现实背景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生成与时代方位,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世界历史”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从何处来,又向何处去”的理论视野;其次,要在现实的群众主体及其历史创造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主体与价值旨向,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人民群众”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依靠谁,又为了谁”的理论基础;再次,要在社会历史客观规律与人类主体能动选择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与中国特色,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客观规律”与“能动选择”构成了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为何正确,又有何特色”的理论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性与价值性,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逻辑。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现代化发展到世界整体化时的一个特定阶段。本文以儒学为例,讨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关系,指出,立足于文化发展的现实,着眼于文化发展的未来,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以世界各国文化为环境,既要反对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殖民主义,还要警惕文化世界主义演变为文化帝国主义;要充分认识到,融合古今,贯通中西,总结经验,各取所需,择善而从,取长补短,中外互利,是处理传统文化、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关系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