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我认知视角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主要成因包括经济状况、学校适应、学校关系、学习状况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弱势群体可以划分为人际关系弱势、学习弱势、经济弱势和学校适应弱势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弱势群体特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湖南省13所高校1467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弱势群体与非弱势群体在经济状况、适应状况、师生关系、家庭关系、学校关系、同伴关系、学习负担、学习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自认弱势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年级差异和生源差异;经济因素、学习因素和学校关系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自我认知为弱势的重要原因;存在家庭-经济弱势、人际-心理弱势、学校处境弱势和经济-学习弱势四种类型。因此,在寻求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对策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差异,建立包括经济支持、心理与学习指导、人际关系调节、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综合救助体系,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而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在就业中承受更大的压力,他们能否实现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借生态一词尝试提出弱势生态这个概念来分析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中在社会资本、经济支持、心理、观念、综合素质等方面综合弱势的一种生存和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心理失衡与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大一新生处于学习、生活适应与转型的关键时期,是高校心理弱势群体的高发人群,因此,正视并重视新生中心理弱势群体问题,分析心理弱势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积极有效的帮助对策,是促进心理弱势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5.
马加爵案件引发的深刻教训足以使人警醒,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中弱势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由于经济、学业或者生理心理问题,造成了一些大学生的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人际关系上存在障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今后一生的发展。从周围同学来说,应该给予弱势学生以包容、理解、尊重和关心;从家庭、学校和辅导员来说,应该给予弱势学生以关爱。同时,弱势学生自身也要开阔心胸,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6.
弱势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长,应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这也是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因素.这篇文章分析了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特别是困难弱势医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指出心理干预在困难弱势医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今后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公平的实质性问题也愈发突出,高校弱势学生群体在经济、学习、人际交往和心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并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文章通过详细的调查、科学的数据分析,掌握高校弱势学生群体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从而提出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人群存在心理弱势问题。从社会因素带来的强大的外部压力、环境和人际关系所引起的心理上的不适应性、不良的家庭因素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方式失当、青春期性问题所造成的心理失衡等对大学生心理弱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给予强势关怀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受到社会竞争不断加强、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感情波折和经济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时有发生,心理危机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个体发展和学校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常见心理应激源包括学习压力、个人发展、社交能力、感情交流、家庭经济和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应激的识别与干预可以通过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加强大学生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大学生心理应激预警与支持系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自我意识的概念,分析了大学时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详细论述了自我意识与常见不健康心理的联系,从客观评价自我、积极悦纳自我,不断塑造自我几个角度提出了培养健康自我意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不良择业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等诸多因素造成当代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种种不良心理问题。为帮助大学生顺利择业,必须多方位地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择业心理。社会方面要营造良好的择业环境与氛围;学校方面应广泛开展职业教育、择业指导以及心理咨询等工作;大学生自身应学会主动的心理调适。  相似文献   

14.
对河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着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心理不健康等问题,对此解决对策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李岩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109-110
在社会竞争的环境下,青年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必须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客观地自我评价、关心集体、团结互助中去引导,帮助青年大学生走上心理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今,有一部分农村贫困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经济条件的差距,知识视野的相对狭隘,新环境的难以适应等原因,容易造成适应困难、自卑、人际交往困难、挫折承受能力差等不良心理,本文对这几种不良心理进行的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肖建昌 《商洛学院学报》2006,20(4):93-95,104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不健全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自主意识增强,求职能力较差;强调自我发展,忽视国家需要;向往发达地区,追求现实利益;择业热点分散,功利因素突出等。要教育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坚持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想,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网络时代,大学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当前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现实出发,对之进行了心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问卷,对某高校医学院386名一~三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回答正确率总体上在50%左右,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有27.2%的学生不能坚持每天吃早餐,而且早餐质量较差,早餐品种较单调.另外,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仅有9.8%,但他们具有良好的接受营养教育的态度,有89.6%学生愿意为了健康改变不良饮食习惯,92.5%的学生愿意以后更多地关注营养知识.结论:多数学生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不合理,但接受营养知识的态度较好,应加强医学生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新兴而庞大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成功就业不仅关系到自身及其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到高校、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公平与稳定。然而,由于严峻的整体就业形势、陈旧的传统就业观念、不健康的就业心理、较低的综合素质、高额的就业成本以及匮乏的社会资源.贫困大学生在签约时间、签约率、择业岗位三方面较普通大学毕业生显得滞后、偏低与偏差。要改变此局面,唯有贫困大学生毕业生自身、高校、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