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指导儿童认识鸟和昆虫的运动方式以及与运动方式相适应的翅的形态和构造,培养儿童观察和研究自然状况下动物习性的兴趣,从而发展他们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对鸟和昆虫怎样在空中飞行孰视无睹,特别是对鸟的飞行缺少直接了解,要使课堂研讨得起来,上课前半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应布置学生课外观察,看鸟飞行时怎样展翅、起飞、滑翔、着陆,有条件的学生最好能亲自饲养鸟进行观察,培养他们对鸟的研究兴趣。 上课时要准备几只活鸟、活蝴蝶、蜻蜒等会飞的昆虫,以及鸡或鸟的标本、一些鸡或鸟翅的飞羽。先给几分钟时间学生汇报课外饲养观察情况,然后研究鸟怎样在空中飞行,着重观察研究鸟翅的特点。取一根鸟或鸡的飞羽,用手摸一摸、掂一掂,看鸟翅主要由什么构  相似文献   

2.
昆虫、鸟类等动物的飞行器官在起源和结构上是不同的。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翅是昆虫的飞行器官,着生在昆虫的中胸和后胸背面。翅是昆虫中、后胸背面两侧体壁向外延伸扩展,並随着虫体发育成长,由上下两层体壁紧密愈合而成的(图1)。在愈合时沿气管增厚形成翅脉。在翅脉空隙中有神经分布,血液沿翅脉循环。翅脉有支持作用。翅脉在翅上的分布形式称为脉相。脉相因种而异,变化极大,是昆虫纲各目分类的主要依据。翅面上还有毛、鳞片等体壁的衍生物。昆虫的翅随着生活方式和所处环境不同而发生变异,如直翅类的复翅、蜂类的膜翅、甲虫类的鞘翅、椿象类的半鞘翅、蝶蛾类的鳞翅、蚊蝇类的平衡棒和蓟马类的缨翅等。 鸟类的飞行器官——翼是由前肢特化而成的。这是鸟类外形上与其他脊椎动物不同的显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教学中,用投影仪投影实物,演示教具,都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讲《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一课时,把捉来的蜈蚣、蜘蛛,放进透明度好的塑料盒中投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它们各有几条腿?是怎样爬行的?把蝗虫或甲虫的脚放在投影仪上,经放大后,可看清昆虫脚的特点,了解它们为什么不但能抓爬树,还能在植物叶子的边缘上爬行的原因——有爪。讲《动物怎样在空中飞行》一课时,把蜻蜓、蝗虫的翅进行投影,能清楚地看到昆虫的翅的特点和结构:膜质的、透明的,以及支持翅的翅脉。  相似文献   

4.
《昆虫》(第二册14课)是在学生通过对几种昆虫的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他们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培养学生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和兴趣.教学时应通过这些实例,生动地学习昆虫知识,其愉快教学片断举两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小学自然第二册《昆虫》一课,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昆虫的形态及研究蚂蚁的生活习性,把握昆虫的共同特征;研究动物生活习性,引起学生观察和研究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为以后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的: l.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认识动物吃东西的一些方式,以及牙齿、口器的构造。 2.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状态下动物习性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重点: 哺乳动物的三类牙齿和昆虫的口器。教学难点: 观察各种动物吃东西的方式。教具准备: 蝗虫模型。猪、羊、狗、马等动物的头骨标本。介绍昆虫口器的录像带,放大镜若干。学具准备: 蝗虫、蝉、蝈蝈、天牛、螳螂、蚊子、苍蝇、蝴蝶等活昆虫。  相似文献   

7.
联系比较落实知识初中《生物》第一册(下)的脊椎动物部分,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每一纲动物的主要特征。与生活环源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和发育特点,了解动物的多样性,了解并总结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等。教材中涉及的动物,有的学生见过,多数...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一些水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身体构造。渗透不同的环境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形体构造的内容,为以后研究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做准备。 2、激发学生观察和研究自然状况下动物习性的兴趣,并从而发展他们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鳍和有蹊脚的动物怎样在水中游泳  相似文献   

9.
自然常识内容繁杂,因此教学方法也须随教材不同而异,如: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发现法等等,但在动物昆虫之类的观察教学中,比较法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分辨能力。本学期第九册第五课上“蝶和蛾”一课采用了比较法教学。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城市学生对蝶和蛾都比较喜爱,常常被它们美丽的色影和形态所吸引。可是他们往往缺乏仔细观察  相似文献   

10.
《昆虫》     
《昆虫》(第二册十四课)教学目的是通过对几种昆虫形态的观察,指导学生掌握昆虫的共同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初步了解昆虫与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儿童研究昆虫生活习性的兴趣和能力。本课属于观察课型,教学设计思路是:在对蚂蚁和其它昆虫形态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分析等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昆虫的三个特征,建立昆  相似文献   

11.
美术能力:通过学习,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相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与可爱。用手工的方式完成对动物的造型,最后将它们组合成一幅完整的作品。知识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综合能力:在美术课上,将学生音乐、语文方面的知识展示出来,把音乐的旋律美、语文的语言美、美术的色彩和造型美融为一体,形成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层次上的理解。体验合作、发现的愉悦,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自信心,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大多具有两对翅,其前翅革质、稍厚、狭长、平时覆盖于身体背侧和后翅上,所以又被称为覆翅。并认为其作用就是保护,而不具有飞行的功能。如南开大学等五校合编的《昆虫学》(1980年人教版)中说“蝗虫等直翅目昆虫,前翅质地坚韧如皮革,有翅脉,已不用来飞行,平时完全盖在体背侧面和后翅上。”许多相关的教材中也都讲蝗虫前翅的功能是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分析《昆虫》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小学自然第三册学生认识了蚂蚁、蟋蟀等动物的基础上 ,指导学生初步建立昆虫的概念。本课与《两栖动物》、《益虫和害虫》两课构成本册教材的“动物”教学单元 ;从能力培养看 ,属于“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的系列。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 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 ,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都要经过变态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 人格目标 :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多学好问、…  相似文献   

14.
当一种生物的运动受到光刺激的影响时,根据受光的吸引与否,分别被称为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这是千百万年演化出来的昆虫导航系统。它们以星光或月光为坐标,使眼睛始终与某一光源成一角度,以便在夜晚保持直线飞行。它们无法抗拒光的吸引,哪怕是很微弱的光刺激它们也会做出反应。现在的夜晚,火光或灯光的强度明显超过了月光和星光的强度,于是,昆虫在夜间飞行时就会感到人造光的“强刺激”,纷纷以直线或螺旋线路径扑过去。由于这些光源距离太近,无法为昆虫正确导航,最后使昆虫落个死路一条或者被狠狠地撞一下。(摘自《科学世界》)为什么许多昆虫…  相似文献   

15.
第三册第四课《动物怎样在地上行动》和本单元各课一样,都是研究动物的行为习性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它们适应生活环境的本领之一,是动物生活习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对昆虫、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等类动物中的某些个体有了一定了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它们为自然界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本课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生活中昆虫的形态和花纹,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本课教学内容偏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通过对昆虫的观察了解,将观察体验和绘画、手工制作融为一体,画自己喜爱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标本,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17.
如何在观察实验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就此问题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1 注重实物观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 ,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动物和环境》时 ,我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鱼、昆虫带进课堂 ,观察它们的身体构造、颜色、外形、运动方法以及它们吃的食物 ,然后让学生说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充分活跃了气氛。我又问 :“鱼这样的外形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说 :“人们根据鱼的外形制造了很多机器 ,以利于在水中运动减少阻力。”有位学生观察到别的同学在使用起子时手指不注意好向下…  相似文献   

18.
人类与动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是在航天技术这一高科技领域中,人类也得到动物的“恩惠”。苍蝇与“平衡棒”苍蝇只用一对前翅飞行,后一对翅膀已退化成一对哑铃状的“平衡棒”(楫翅)。这一对小棒,能使它飞行时保持身体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⑵知道火箭的飞行和主要用途;⑶提高学生观察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⑷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火箭知识的了解和制作水火箭的体验,激发学生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人生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2.理解反冲运动的  相似文献   

20.
[课例简析]《昆虫》(“九义”教材人教版第八册第八课)一课,是教师在低年级教学了《蚂蚁》、《蟋蟀》等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昆虫概念.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昆虫一生要经过变态;通过对虫子的观察和分类活动,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判断一些常见的动物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本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