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公示语在城市国际化的进程中举足轻重。以丽水市区常见公示语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英语国家的平行文本就信息内容和形式表达方面进行一些对比分析,找出差异,以期为地方性公示语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汉语公示语英译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公示语是我国对外宣传以及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目的翻译论和文本类型说以及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共同为我们提供了公示语翻译的理论支持。在其指导下,该文尝试对汉语公示语英译原则进行研究,同时提出一些可行的汉语公示语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校园公示语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从文本交际功能及译文接受者角度看,功能目的论对校园公示语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校园公示语的英译应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在目的与文化语境中具备与源文相同的功能。校园公示语的翻译方法有:借译法;移植法;意译法;补偿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对公示语的文本类型进行分析,认为公示语主要可以分为具有指称功能或信息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表情功能的公示语,具有诉求功能或呼唤功能的公示语。本文还从语用语言等效与社交语用等效探讨了公示语翻译的语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公示语的调查分析发现,公示语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具有明显的中式英语特征,译文不准确或不地道。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该在英译公示语时参照平行文本,接着提出相关翻译策略。英译公示语时译者应该将目标语读者的阅读期待和习惯放在中心位置,才能使译文得到他们的认同而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量收集的旅游景区公示语为基础,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园林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得出以下结论:在旅游景区公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目标文本的目的,使译文能够向游客提供必要信息。由于汉语与英语在语言、文化背景上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按照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的要求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方法,探索公示语汉英翻译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公示语是一种具有告示、劝导、指示、提示、警示和宣传等功能的文本,而医院公示语是公示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文本类型学翻译理论,可把文本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通过对扬州市区六家医院进行实地走访,梳理和归类所收集的素材,对这六家医院公示语存在的错误翻译进行分析,发现文本类型学翻译理论对医院公示语的翻译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吴含 《英语辅导》2014,(4):172-176
基于翻译全球本土化的考量,具有文化特色的公示语的译写应该跟其他类型公示语有所区别,以彰显公示语的文化承载功能与效用,实现目标受众与翻译文本之间的深层互动与文化交流。岭南特色公示语的特点主要集中在曲艺、民俗、建筑、手工艺及饮食文化等方面,这些文本的英译分析展示了此类特色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及所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公示语作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门面,其英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进行公示语汉英翻译活动时,翻译工作者应善于语用移情,将汉语文本中的文化因素转移到英语译文中来,以达到成功的文化交流的目的。本文将在阐述公示语的特点及语用移情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将语用移情运用到公示语的汉英翻译中,以期促进我国公示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从功能对等谈旅游公示语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公示语的英译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旅游公示语的主要文本类型,并从"功能对等"的原则探讨了旅游公式语的翻译策略,即旅游公示语的英译必须从文化内涵的差异出发而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实现翻译的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11.
陕西旅游近年来不但没有升温,反而呈下降之势。当务之急是寻找契机,使陕西文化的优势为旅游所充分利用,同时又使陕西的旅游为文化所包容,二者相辅相成,才有可能重现陕西昔日之风采,共建陕西今日之辉煌。  相似文献   

12.
陕西东府是"戏曲之乡",同州梆子、老腔、碗碗腔、阿宫腔、线偶戏、迷胡等百花齐放。东府戏曲独特的魅力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先后形成东府戏曲研究的两次高潮: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介绍戏曲剧种,挖掘戏曲剧目;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研究围绕着源流、音乐、传承、剧本整理等内容。东府戏曲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各位研究者对症下药,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迫于战争压力,国民政府组织东部工业内迁,以保护民族工业。迁陕工业尽管改变了陕西近代落后的工业布局,为其现代工业框架奠定了良好基础,随之带来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拉动了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但也因迁入地过于集中、产业结构不舍理等给陕西现代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东路皮影戏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东路皮影戏经历了起源、发展、成熟、繁荣、兴盛到衰败的历程,有着独特的演唱艺术特色和雕刻工艺特色,它仍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丁戊奇荒席卷了中国北方地区并且波及到了南方部分地区。虽然当时的重灾区主要是河南和山西,但是陕西省的受灾程度也较为严重,人口大量死亡与逃荒,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并且关中平原土壤肥沃,农工商业发达,是陕西的富庶之地,也是陕西人口的集中居住地,当关中平原出现灾情后,势必会加重陕西的整体灾害程度。本文从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两个角度探讨了陕西与山西、河南两省同为重灾区的原因,从而对丁戊奇荒时陕西灾情能有更深认识。  相似文献   

16.
17.
陕西平利话的归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指出陕南平利话应归属江淮官话,并指出讨论平利话的归属必须考虑相关的历史人地理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平利话在声韵调方面存在着江淮官话的许多最明显的特征,与西南官话有关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18.
印度佛塔建筑样式传入秦东地区以后,一方面继续发挥供奉佛事的作用,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以及民风民俗相结合,衍化出多种建筑格式和多种功用的秦东古塔建筑,现在保存基本完好且影响较大的有慧照寺塔、安庆寺塔、金龙寺塔、罗山寺塔、百良塔、精进寺塔、慧彻寺塔、崇寿寺塔、法源寺塔、圣佛寺塔等几十座,一座座古塔饱经风霜雨露巍然屹立,历经沧桑劫难雄姿犹存,表现出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秦东地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延川秧歌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及其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渗透着黄土意识、乡土意识及潜在的文化心理素质和强烈的生命意识等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20.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陕西民间文学有着无限丰富的文化旅游价值。开发、利用陕西民间文学中的旅游资源,应注重挖掘民间传说、帝王故事、古代诗文,以及土特名产、工艺品的传说故事和民间说唱、地方戏、歌谣、民歌的价值,以真正打造出陕西的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