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画手与写人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画家列宾语)。因而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赌徒们各式各样的手,通过他们手的形态、姿势、动作的复杂变化,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赌徒们赤裸裸的内心世界。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也可以说手是心灵的一面镜子。“画眼”和“画手”都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以课本上的名家名篇为例,对“画手”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大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国画家列宾语)。美国画家伯里曼说:“手被看作是动作的奴隶,但是动作的奴隶却是表达感情的大师”。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我  相似文献   

3.
画手与写人     
手的“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人体语言”大家庭中的重要“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俄画家列宾语)。因而,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也十分注重“画手”。本以中学课本上的名家名篇为例,对“画手”的艺术功能作一番粗浅的赏析,以期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手在人体语言这个“大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同脸一样能反映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是“人的第二面孔”。美国画家伯里曼认为:“手被看作是动作的奴隶,但是动作的奴隶却是表达感情的大师。”因而,许多著名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除了“画眼睛”,还十分注重“画手”。“画手”可以收到以下几种效果。一、表明人物的身份人类用双手创造了世界,因此,在这个最常见的“劳动工具”上自然留下了各种职业的印记。作家就是通过描写从事各种职业的人的手,来表明人物的身份。如,在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长期在海上漂泊,靠捕捞牡蛎为生,因而他的…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是先生创作体会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前辈作家作品的规律总结,真可谓慧眼独具,慧眼识“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化,也是人物肖像描写的中心。“画眼睛...  相似文献   

6.
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户。要表现出一个人的“灵魂”,无论画家还是作家,都不会放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绘。鲁迅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画眼睛”。他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祝福》对祥林嫂的眼睛描写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有神,真切地反映了人物每况愈下的生活历程。《伤逝》对子君眼睛的两次的描写亦是神情毕肖。在鲁迅的创作中,大量的“画眼睛”却不局限于肖像描写,而是指最能显示人物精神世界的典型细节。孔乙己那件“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就是孔乙己的“眼睛”。在《故乡》里,二十多年后的闰土见“我”不再喊“迅哥儿”而虔诚地叫“老  相似文献   

7.
“画眼睛”是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突出特点,他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对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艺术手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理解:画人物要善于画眼睛;“画眼睛”不局限于画眼睛;画好眼睛,先要观察眼睛。要学会画“眼睛”先要学会观察,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明的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总喜欢写人的眼睛。鲁迅说过:"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就是说,刻画眼睛是揭示和突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的最好方法。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  相似文献   

9.
眼睛的妙喻     
[小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画眼睛,其实就是画心灵。无论什么人,无论他的内心思想多么的复杂和隐秘,也无论他的内心情感是多  相似文献   

10.
眼睛描写作用例说朱喜春鲁迅先生曾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眼睛最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变化,眼睛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刻画好作品人物,突出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作家...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大致说来,新时期文学对“人”采取了三种不同的视角:从社会变动中观察人;从文化意蕴中发现人;在哲学人类学层次上去思考人。本文想对此作一个简要描述。在具体展开之前,有必要检索一下,新时期作家是在什么样的的精神气氛之下去思考“人”的。首先,新时期文学生长于一个特殊的土壤。十年浩劫残忍血腥痛苦荒谬的记忆,以及记忆背后“左”的幽灵的发现,是作家思考、发掘、表现的取之不尽的源泉。作家们的思维无法摆脱那样一个大的框架,如顾诚说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站在新的时代高度对梦一样的历史记忆的反思滋生的“自省”意识是激  相似文献   

12.
鲁迅在谈自己写小说的经验时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子”(达.芬奇《笔记》),“眼睛是这样敏感的器官.根据它,你们就有可能臆度出你们这位谈话人的感情”(阿·托尔斯泰《论文学》)。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曾说:“要极俭省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意思是说人物的眼光、眼神是其内心世界的反映。在不同的场合,人的心理活动常常会通过其眼光、眼神表现出来。作家王愿坚深谙(ān)这一点,在《七根火柴》一文作了有力地实践。文中,作者8次描写了主人公无名战士的眼睛,塑造了英雄感人的形象,很好地表达了中心思想。尽管作者多次描写了主人公的眼睛、眼神,我们读起来并不觉得单调累赘,反而觉得十分感人,异常精彩。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得归功于作者精妙的画眼艺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用特写方式描写无名战士的眼睛,以显…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细致     
李公麟,号龙眠居士,是宋代杰出的画家。所绘之画,多为珍品,尤其是人物形象画,逼真传神。他有一幅《贤己图》,画得非常精妙。画中一群赌徒围着一个小盆掷"骰子",小盆正中的五个骰子都已显出点数,只有一个骰子尚在盆中旋转未定,围观的赌徒都盯着它,其中一个人着急地站起来,伸长脖子,将头俯伏到盆沿上,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评画     
1.苏轼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造诣。‘-、目r.口.....口.2一天,苏轼的好友黄山谷、秦少游正在欣赏李奋麟的新柞(贤己图)。扩,遇耀 4.几个赌徒都焦急地盯着那个打转的殷子,其中一个人神情紧张,俯着身子,张大嘴巴,像在喊什么。 3.画面上是一伙赌徒,围着一个小盆投散于,五个停止的般子朝上的都是六个点,还有一个散子正在盆里打转转。 6.苏轼指着画说:“这是个福建人,他在喊‘六’。”黄山谷和秦少游一听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知道的?”苏轼评画@心源 @青禾  相似文献   

16.
初为人师     
当我面对讲台下50多双闪烁、明亮、睿智的眼睛时,我的周身热血急剧地流淌,手心一个劲儿地泌出热汗。我记得自己在黑板上写“第一课”三个字的时候,手就有些颤抖,似乎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被老师叫上讲台,作演板一样地忐忑不安。我内心不停地告诫自己:“今天是当老师,不是当学生;初为人师,要镇定自若,不要让学生们看出‘破绽’,”啊,初为人师  相似文献   

17.
手 第二张脸     
<正>有人说,手是人的第二张脸,因为一个人做什么工作、有怎样的生活经历,往往会通过手的状态反映出来。科学家认为,手和眼睛、大脑一样,是使人能够具有高度智慧的重要器官,借助手势、手语,手还可以传达复杂的情感,难怪艺术家们会创作这么多关于手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18.
鲁迅曾经说过,“要极节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幅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鲁迅在这里所说的“画眼睛”,实际上是我国传  相似文献   

19.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可传神”、“画龙点睛”等等,却很少说“手可传神”。其实,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手与眼睛能同样传神,对手进行描写和刻画也有“点睛”作用。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动。眼睛和脸部表情最容易诚实地泄漏心灵秘密,特别引人注意;而对于手,人们倒常会忘记它也能泄漏内心消息而有所忽略。如果能抓住手的反应画人物,有时会更加逼真。“执手相看泪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大画家达·芬奇说:“被称为心灵之窗的眼睛,乃是心灵的要道。心灵依靠它才得以最广泛最宏伟地考察大自然的无穷作品。”鲁迅也曾说过:“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可见,人物描写贵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