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晚明的社会转型时期,《型世言》的作者正如余英时先生指出的,自觉担当起重建社会道德文化秩序和对社会、政治进行批判的知识分子使命。而《型世言》正是作者以小说创作向我们展示的这种知识分子特有精神和意识的使命感。其批判是深刻而全面的,涉及到对社会政治、世情及对人格的批判,而其重建社会秩序的方式之一则是运用惩戒示警和通过善恶果报重建文化信仰。  相似文献   

2.
天地境界与忧患精神──论张炜小说近作的主题演进耿传明(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张炜80年代中期以前的小说有一个中心主题,即现实社会政治道德批判主题。这个时期,他的小说带有很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试图通过社会政治道德批判来干预现实,推动改革。即使像《古船》这...  相似文献   

3.
清代中叶,大批文人以通俗小说来表达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通过小说世界的虚拟来抒写自己的抱负,表达自己的牢骚与感伤,通俗小说成为文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媒介。传统诗文的抒情言志因素被引入通俗小说,使得通俗小说具有了文人品格。文人们将通俗小说视为"立言"之一种,当作可以藏之名山的著述。这些文人独立创作的通俗小说被称为"文人小说"。清代通俗小说的文人化进程也是通俗小说走向真正的独立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才学小说是清代通俗小说的一个特殊门类,适应着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和文化需求,同时也是士人逃避政治迫害和展示才华的一种尝试.康熙后期成书的《女仙外史》是其滥觞,乾隆、嘉庆时期出现的《野叟曝言》《蟫史》《燕山外史》《草木春秋演义》是其发展,而《镜花缘》则代表了才学小说的最高成就并确立了才学小说作为通俗小说一个类别的小说史地位.不过,通俗小说只有采用通俗的文体讲述通俗的故事,才能获得最佳的通俗效果.而才学小说在小说中大谈知识与学问,多游离于人物描写之外,不但破坏了人物形象的完整,阻碍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也损害了小说营造的意境,违背了小说以人物塑造为职志的艺术规律,因而是不可取的,也是难以获得读者认可的.故道光以后才学小说式微,仅有《如意君传》《白鱼亭》等为其余响.  相似文献   

5.
叶小凤是一个具有英雄气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中讲究运用寄托和移情来实现文学的教化功能,反对一般的黑幕小说。其《古戍寒笳记》和《前辈先生》代表了通俗小说的两条正路。即侠骨柔情的英雄主义和愤世嫉俗的批判精神,后来为优秀通俗小说继承。因此,叶小凤的创作还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6.
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其文坛边缘地位决定了它的世俗化色彩。明末清初,大批文人介入通俗小说的创作领域,以他们的文心、文笔对小说这一通俗文类进行了艺术打造,使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均有了“雅化”的趋向,并具有了独特的文人品性。这一变化,强化了通俗小说创作中的现实感和个性色彩,并对清代文人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上清传》是政治小说,但并非党争政治小说,其用意不在攻击陆贽,而在批判皇帝。德宗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小说向人们揭示,封建官场各色人物的升降、荣辱和生死皆为皇帝所掌握,只要皇帝不信任、不满意、不高兴,厄运就会随时降临。小说在批判皇帝的深度和力度上超过《长恨歌传》《东城老父传》等著名传奇小说,在小说史上理应给予应有的地位。其思想价值是批判锋芒直指封建皇帝的道德和人格,敢于直白表达对皇帝的不敬和否定,充分体现了唐传奇作家的政治勇气;反映了封建帝王信重臣子有始无终,封建官员难有善终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当官从政的巨大风险;反映出皇帝是官场斗争的总根源,揭示了祸自君出,乱自上作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8.
《百川书志》是明代高儒所著的私家藏书书目,收录了大量的小说和戏曲。高儒是中国第一位在书目中收录通俗小说的藏书家,他的小说观念对探寻通俗小说观念的演变和小说地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将从《百川书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去分析高儒的小说观念的特色,并从他的家世背景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探求其小说观念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性的因素》(1978)是某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成熟期的一部重要小说,它集消遣小说与严肃小说于一体,熔间谍小说、政治小说、道德小说于一炉。表面看,它是一部消遣的间谍小说,写了国际之间的间谍斗争。间谍小说一般以情节取胜,属于通俗文学之列。但《人性的因素》却又不同于一般的间谍小说,它既侧重于对社会生活画面的展示以显其政治倾向,又侧重于人物惭心世界的剖析,以显示其精神道德力量。前者,构成小说的社会批判性;后者,更显示小说在形象刻划上的高度水平。二者合一,构成《人性的因素》作为严肃小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小说评点是一个特殊的场域,评点者、小说和读者构成一个立体流动的三角结构,交错着不同的审美趣味。金圣叹评点《水浒传》,对于作品、读者以及作为评点者自己都有所定位,并真实呈现出评点者在雅与俗之间的游走,从而形成了一个连接文人与通俗小说、文人趣味与大众趣味的场域,反映着晚明这一历史时期中文人雅文学与大众通俗文学之间的沟通与拉锯。  相似文献   

11.
从《欢喜冤家》看晚明文人价值观念的变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欢喜冤家》通过对颇为敏感的两性生活的深入剖析,寄寓自我对于个体生命价值的热情关注和严肃思考,试图建立用感性生命取代理性原则的新的价值体系,因而既不同于竭力向读者灌输道德意识的劝善之作,也与“着意所写,专在性交”的色情小说大异旨趣。明中叶兴起的心学与佛教净土观念的交互影响,使晚明文人对人性的本质有了新的理解,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小说创作中反映出来。从《金瓶梅》到晚明的通俗小说,清晰地呈现出知识阶层价值观念变更的发展轨迹。《欢喜冤家》的问世,标志着晚明文人世俗化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狄更斯以杰出的文学大师而闻名于世,同时也是社会评论家和批评家。狄更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和民生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他在其作品中展现出卓越的透视力,有效地利用小说对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政治和道德弊端进行尖锐的批评,同时对英国社会的弱势阶层给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且对一些重要的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做出了贡献。狄更斯相信社会必须具有道德才能生存,道德的力量可以造福社会,有意识地将自己的小说建造成一个道德库,以此来改造社会,消除人间罪恶。他的大多数小说是对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描写与批判,成为"英国状况"题材小说的创始人。他对社会的评论提高了阅读者的集体意识,有效推进了越来越影响当局决策的公众舆论的形成,也间接地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福利、政治、法律、城市治理及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带动了许多优秀作家利用小说对社会进行分析和批判,并影响英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乔伊斯在《都柏林人》中揭示了当时爱尔兰政治腐败、宗教信仰缺失、道德受到侵犯等问题,小说主旨以批判社会的黑暗与人心的涣散为目的,小说中采用了现代文化的技巧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小说创作,对张恨水的情感世界进行了分析,并从“通俗小说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作家的批判意识,通俗小说的改良及体探索”三个方面对其小说创作归纳与概述。  相似文献   

15.
自嘉靖元年《三国演义》刊行到万历二十年《西游记》刊行,所出的15种小说都与嘉靖有关;且有13种为章回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在一开始就以巨幅长篇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更何况其中还包含了明代小说的最高成就四大奇书,并在题材上涵括了小说的四大类型:讲史、传奇、神魔与世情。它们辉前映后,在短短几十年间就预演了整个中国通俗小说的历程。“嘉靖”在文人细民的辗转流传中,已成了一则神话。嘉靖元年到万历二十年:世俗神话的建构嘉靖元年,《三国演义》刊行,紧接着《水浒》刊行,从而打破通俗小说史上明初的百年沉寂。“嘉靖…  相似文献   

16.
雅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雅俗之间互动砥砺,构筑了中国审美意识变迁的深层动力机制。明清文人参与编创或创作通俗小说,使得小说形式愈发整齐,语言愈发雅致,结构愈发讲究,诗文点缀愈发用心,思想情感之寓意愈发受到重视。明清通俗小说经历了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的进阶,达到古典文学创作巅峰,近代小说观也随之产生。李明军的《从书坊到书斋——明清通俗小说的雅化研究》以明代至清代嘉庆中期为研究时段,探讨明清通俗小说雅化的嬗变历程和文本呈现,开创了明清通俗小说研究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直接描写明遗民与满清统治对抗情节,而带有突出疏离意识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意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二是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三是炫耀才学的倾向;四是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实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道德要求上又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以社会文明批判为主旨的现代小说。如果说五四小说的文化批判是以张扬个性主义、建构自我的现代主体性为目标,文明批判则与之不同,其目的是造就群体和社会意义上的新风尚、新习俗。福泽谕吉认为,文明不能从个人来论定,文明论不在于讨论个人的精神发展,而是讨论广大群众的总的精神发展。所以,从文明论视野来看,《故乡》的乡土叙事有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所具有的启蒙主义叙事的特殊品质。这就是:文化批判作为思想批判关乎个体改造,文明批判作为社会批判关乎社会进步,以改变社会群体的生活习惯、生存方式为目的,二者具有不同的意旨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9.
《谁要逼疯玛尔蒂纳》是法国当代多产作家埃克斯布拉亚的中篇推理小说.在当代,在世界范围内,推理的、武打的、言情的、科幻的、民俗的之类小说,无例外地都被列入通俗小说.通俗小说的特点是,把创作目标定位在市场效益上,追求好销路,吸引读者群,并孜孜以求,乐此不疲.文人一般称此为“媚俗性”,含贬义.通俗小说在商业繁盛的国家(地区)最为火爆,例如东亚的日本、台湾、香港.近十  相似文献   

20.
《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宝库中的两件珍品。这两部小说在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中出现最早。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然而,这两部小说到底成书于什么年代,对确定我国长篇通俗小说产生、成熟的时间,对研究通俗小说自身演变发展的历史及小说产生的礼会原因等,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应该说这是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造成这个难解之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