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业内外     
据《服务导报》报道,最近台湾一家由著名漫画家蔡志忠和企业家温世仁共同创办的明日工作室,在祖国大陆首次主动找上作家门。为其下属网站“未来书城”一次买断王蒙等30多位大陆作家部分作品的5年电子版权,读者可在网上免费下载作家作品。据悉明日工作室在北京、上海及南京等地设有三家分支机构。在  相似文献   

2.
网络泡沫化之前,已故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总裁温世仁先生就曾经成立明日工作室,积极向作家签购作品的数字版权,其愿景是发展数字阅读。但随着网络泡沫化,出版数字化开始搁浅。近来,数字出版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网络泡沫化之前,已故的台湾英业达集团副总裁温世仁先生就曾经成立明日工作室,积极向作家签购作品的数字版权,其愿景是发展数字阅读。但随着网络泡沫化,出版数字化开始搁浅。近来,数字出版似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从事内容数字版权收购的华艺数位  相似文献   

4.
安余 《出版参考》2006,(9S):33-34
温世仁生前极其喜爱武侠小说,50岁成立明日工作室,仍是为了武侠小说。温世仁生前拟好大纲的小说《秦时明月》,由工作室动员写手合力完成,去年底出版发行。而明日工作室举办的武侠小说百万大赏今年将诞生第一位盟主,第二届征文也已展开,温世仁生前、身后和武侠的情谊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5.
台湾明日工作室创办人温世仁近日在一场名为“未来之书”的发表会上表示,科技再发达,“书”绝对不会消失,却可以用不同的面貌来呈现。而且只要稍稍改变装载“书”的容器,未来的书将拥有不可限量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闵捷  李想 《新闻战线》2022,(10):28-31
目前,中国青年报社已经成立了“中国青年说”工作室“氧气视频”工作室、“图知道”工作室、“中青文化融媒”工作室等十余个工作室,各自根据自身定位,组成了多支年轻化、融媒化的人才队伍,为用户提供有意义、有趣味的文化产品。“中国青年说”工作室通过“正能量主题+创新节目形式+多平台传播”的创作模式,持续优化节目,已有获得赞助资金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新闻工作室成为报纸新亮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耿伟 《传媒观察》2003,(11):17-18
“新闻工作室”虽然是个时尚名词,大家却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从流行于IT业、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当它移植到新闻媒体身上的时候,电视和广播首先接纳了它。后来,“新闻工作室”几乎成了声像媒体的“常规阵地”。  相似文献   

8.
业界动向     
蔡志忠将推出物理漫画书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计划今年底将开始出版物理漫画书,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当理论物理学家。在谈到以后的工作计划时,蔡志忠说今年夏天他要在台湾大学开一个“东方雅典学院”,培养艺术类人才。学院的名字取自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开办的世界上第一所大学“雅典学院”。同时,蔡志忠今年底还计划推出3本物理方面的漫画书,未来还打算出版的有漫画几何漫画微积分等。他笑言,自己从小喜欢几何,代数稍差一些。1998年以来,他花了大量时间做物理和数学方面的研究觉得自己可以当个理论物理学家。对于自己为什么选…  相似文献   

9.
9月15日,“第五届数字出版金鼎奖”入围名单公布,共有27件优秀作品入围,得奖名单将于10月26日颁奖典礼时同步揭晓,得奖者将得到获奖证书及20万元的奖金。此外,为鼓励对数字出版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主办方还开设了“评审团特别奖”,此次获此殊荣的是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岳洪治 《出版史料》2010,(3):116-120
由《稚子心语》《孩童世界》《爱在心底》集合而成的“爱与美亲子阅读丛书”,于2009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以精装图文书的形式隆重推出,受到业界的关注和读者的欢迎。台湾漫画大师蔡志忠先生,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金波先生鼎力推荐,认为这是一部不应错过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9月15日,“第五届数字出版金鼎奖”入围名单公布,共有27件优秀作品入围,得奖名单将于10月26日颁奖典礼时同步揭晓,得奖者将得到获奖证书及20万元的奖金。此外,为鼓励对数字出版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主办方还开设了“评审团特别奖”,此次获此殊荣的是明日工作室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继。3·15”50位作家出版人联名声讨百度之后,作家维权又有了新动态。7月4日,“作家维权联盟”在京宣告成立,倡议人为韩寒、李承鹏等5位作家和路金波、沈浩波等5位出版商。联盟执行人贝志城表示,该联盟是一个以公司为实体的公益性机构,为签约作家代理诉讼维权。  相似文献   

13.
世界数字出版开端于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代表,欧美老牌出版社纷纷向数字出版领域伸出橄榄枝。由于技术发展和出版观念的滞后,台湾的数字出版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台湾已故的英业达集团负责人温世仁以新台币1亿元成立“明日工作室”,才开启了数字出版的艰难发展历程。十年来,台湾出版业也一度面临着数字出版的几大瓶颈:版权保护、政策扶植、改变阅读习惯、产业链、规模效应、个性服务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杨骏 《青年记者》2012,(18):55-56
新闻工作室,其实是从工作室的概念嫁接和延伸过来的.而工作室则是流行于IT、广告人、制片人、作家、画家等领域的时尚称谓.当它移植到新闻媒体身上,电视、广播首先接纳了它.2003年,《深圳特区报》大胆地将“徐华新闻工作室”和“朱文蔚新闻工作室”推到读者面前,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工作室类属 新闻工作室是媒体为了达到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化,吸引更多受众和提升效益指标,以名人效应特设的新闻策划平台.这个平台的生存风格,不是简单的编采,而是以智慧和灵感去燃烧激情,两个字:策划.  相似文献   

15.
(一) 中国青年报新闻信息中心信息部,是1999年年底报社编辑部重组后成立的一个新部门,是新组建的新闻信息中心下属三个部门之一;现有人员14人,下设6个工作室,分别为:信息采集工作室、100702信息工作室、报刊资料工作室、图书采购和借阅工作室、国内资料工作室、国际资料工作室。这6个工作室都是为报社编采一线提供服务而设置的。由6个工作室组成的信息部,是直接为报社编采工作进行多元化服务的职能部门。  相似文献   

16.
南苏格  浦翰林 《传媒》2020,(10):55-57
融媒体时代,人民日报社积极探索媒体融合,成立了以财经类时事为主导的融媒体工作室——麻辣财经,将看似不接地气的财经新闻报道做成一道道符合大众口味的“家常菜”。本文结合人民日报社“麻辣财经”融媒体工作室打造新闻“爆款产品”的成功经验,分析主流新闻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值得借鉴与尝试的媒体融合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徐苏 《传媒观察》2004,(3):36-37
我国报业正处在一个充满竞争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增加版面、扩充内容,成为报纸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报明日100版”、“本报明日200版”,一沓沓厚厚的报纸,让人们在不经意间感到:报纸已悄然进入了“厚报”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与台湾出版界的“独行侠”、林郁工作室的当家人林郁(本名翁天培)接触时,给人最强烈的感觉是——与众不同! 林郁自1987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以来,短短的几年,在强手如林的台湾出版界迅速崛起,拼杀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新潮社、小畅书房、林郁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国际村文库书店等八家出版社相继成立,传记文学之旅、新译名家名著、当代作家精品、人间智慧文库等十几个系列产品接踵推出,年出新书200余种,再版书达300种……透过这些令人钦服称羡的成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为出好书而“让生命充分燃烧起来”的出版人的喜悅与烦恼,以及他走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9.
(一)   中国青年报新闻信息中心信息部,是1999年年底报社编辑部重组后成立的一个新部门,是新组建的新闻信息中心下属三个部门之一;现有人员14人,下设6个工作室,分别为:信息采集工作室、100702信息工作室、报刊资料工作室、图书采购和借阅工作室、国内资料工作室、国际资料工作室.这6个工作室都是为报社编采一线提供服务而设置的.由6个工作室组成的信息部,是直接为报社编采工作进行多元化服务的职能部门.   ……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成立以来,以融媒体的表达方式、多元化的产品类型,积极探索“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的新路径。本文以新时代斯诺工作室的实践为例,分析其工作机制、策划思路、叙事方式、传播策略,以期为借力外嘴做好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