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的神话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水浒传》第111回“张顺夜伏金山寺,宋江智取润州城”是一段精彩手笔——“地分吴楚,江心内有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一座寺,藏在山凹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扬州,一边是浙西润州,今时镇江是也。”  相似文献   

2.
镇江本是江南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近代藏书史上贡献卓著。据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镇江金山寺就没有文宗阁专藏《四库》,至清嘉庆时,阮元又在焦山建立书藏。建国以来,有关文宗阁的研究、评介甚多,而对焦山书藏论述却较少。为此,笔者曾走访焦山和镇江博物馆,参阅有关书目史料,对焦山书藏加以介绍。清嘉庆十九年(1814),仪征阮元与江都观察丁淮等在镇江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名为“焦山书藏”,以作藏书之所,并为之集句“藏之名山”。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卒(王益)文达,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五十余年,其学裕识优,勤劳懋著。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继加恩晋为太傅。  相似文献   

3.
“来到九江城,必游烟水亭”.这是不少游客对楼阁典雅的烟水亭所发出的赞美之辞.它以其“山头水色薄笼烟”的绰约风姿,获得了不少游人的赞美.而《九江日报》周末副刊“烟水亭”,在广大读者心目中留下了同样迷人的印象. 我是“烟水亭”副刊的热情读者.1986年1月1日《九江日报》复刊,“烟水亭”第一期就以它丰富的內容,活泼的版面吸引了我.从此,每到周末,我就和千万读者一样,怀着极大的兴趣,在“烟水亭”中“游览”了。1987年8月15日,“烟水亭”刊出  相似文献   

4.
镇江焦山书藏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城镇江山明水秀,名胜众多;是全国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也是历代藏书的圣地。先后出现过文宗阁、焦山书藏、绍宗藏书楼等全国有影响的藏书楼,其中焦山书藏最能体现“书赖名山藏,山因古书觏”之特色。 焦山书藏为清著名学者、三朝重臣阮元首倡,这是他继杭州创办灵隐书藏后创办的又一重要书藏。嘉庆十八年(1813)阮元任漕运总督,这年春天,他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及藏书事,议决在焦山设立书藏。嘉庆十九年(1814),阮元命丁百川等人在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以作藏书之所,定名“焦山书藏”。 为了加强焦山书藏的管理,阮元做了大量工作,从书库的布局、书橱的制造到书籍的编排都亲自过问,就连象刻印章、管钥匙之类的小事都亲自嘱办。他曾“属借庵簿录管匙之;复刻铜章、书楼匾、订条例,一如灵隐;观察丁公百川为治此藏事而蒇之。”(阮元《焦山书藏记》)他还酌订规程,制订了具体的《焦山书藏条例》,规定:一,送书入藏者,寺僧转给一收到字票。二,书不分部,惟以次第分号,收满“相”字号橱,再收“此”字号橱。三,印钤书面暨书首叶,每本皆然。四,每书或写书脑,或挂绵纸签,以便查检。五,守藏僧二人,照灵隐书藏例,由盐运司月给香灯银十两。其送  相似文献   

5.
《午亭文编》五十卷,清陈廷敬撰。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山西泽州人。因《水经注》载“沁水经午壁亭”,而名其家曰“午亭山村”,世亦雅称之为“午壁”。顺治十五年进士,仕途亨通,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一年卒,卒谥文贞。著有《尊闻堂集》八十卷,后来又重编为《午亭文编》五十卷,交付门人侯官林佶手写刻印。成为清代著名的“林氏四写”之一、《午亭文编》问世以来,见之于国内各家书目著录的,主要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康熙47年刻本,其二为乾隆刻本(如《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四库简明目录标注》、《清人文集  相似文献   

6.
拾金小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爱拾闪闪发光的金子。我爱金子的光泽和实在。一个人品格高尚,人们就说:“这是块金子!”一座山矿藏丰富,人们就说:“这是座金山!”一句话出口不凡,人们就说:“说得好啊,这话金贵!”谢老(觉哉)的文海生涯就处处使人直接感受到“金子的光泽和实在”。本文只是拾得谢老的几块金子的结集,因而名曰《拾金小集》。  相似文献   

7.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焦山书藏前期目录,保存了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二年所收图籍档案。本文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通过对焦山书藏官私共建模式、重视守藏僧选拔、藏弆时人著述、藏书整理保护、对士人开放等管理举措的探析,再现了阮元的书藏管理思想,丰富了江南藏书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清代镇江地区官绅、士人、僧人间的文化活动,揭示了焦山书藏对藏书楼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莫友芝(1811—1871)是晚清贵州著名的学者、宋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郑珍皆被人目为西南巨儒,在文学史、艺术史、学术史上都很有贡献。他生平著述繁富,除已刊刻行世的《郘亭诗钞》、《郘亭遗诗》、《影山词》、《郘亭遗文》、《宋元旧本书经眼录》、《郘亭知见传本书目》、《遵义府志》(与郑珍合著)、《黔诗纪略》、《唐写本说文木部笺异》、《樗茧注》(郑珍著,莫友芝注)、《韵学源流》、《古今集联》、《持静斋藏书记要》等十数种外,散佚人间的重要未刊手稿还有很多,如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善本室的《甲辰家规》(甲辰即道光二十四年,1844),收在莫友芝手稿《郘亭文集》中。其封面有庸斋题记:  相似文献   

9.
荐羞僖公十七年:“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竹添光鸿曰:“羞,食味也。”①杨伯峻曰:“荐羞同义连绵词。……雍巫职在烹割,故进所食之品物。”②按:《说文.丑部》:“羞,进献也。”“荐羞”同义连文。隐公三年《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僖公三十年《传》:“荐五味,羞嘉谷。”皆以“荐”、“羞”相对。《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正以“献”释“荐羞”。既曰“厚献”,则所献未必为肴馔可知。欲鞭之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王叔岷曰:“案《国…  相似文献   

10.
时运的数理     
在中国哲人的头脑中,“时”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的意义不仅是时间.还广延为时候、时机,汉扬雄说:“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谌身哉。”(《汉书·扬雄传》)他所说的“时”就是此意。追究起来,“时”的哲学化本源于《周易·彖传·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它是告示人们实行亨通启蒙要把握时机且适中。后来有人说:“易道深矣!一言以蔽之曰:时中。”(清惠栋《易汉学·易尚时中说》)此说显然失之偏颇,但也确实点破了易理之中对于“时”概念的阐释和运用。接着,时务、时势以及时运之类的概念便衍生出来.本文单说“时运”。在这里,时运取意于“某时的运数”,它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或朝政等。  相似文献   

11.
3月26日星期六今日上午举行大会,听姚依林作关于《198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和王丙乾作关于《1988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登车去人民大会堂之前,在龙潭饭店门口的休息室小坐,认识了江苏省南京市的戴市长,镇江市的陈市长。因我小时候在镇江上过小学,便对陈市长说:“你是我的父母官。”他笑着说:“哪里,哪里。”陈市长名璧显,无锡人。原来是沙洲市市长,一年多以前才移任镇江的。镇江也是个名胜荟萃之地,除了金、丝、北固三山外,还有竹林寺、鹤林寺、招隐寺等,如保护整治得法,可以招徕更多的中外游客,是大有出息  相似文献   

12.
曾经保存于中山公园的大铜钟是公共租界的历史遗物,在近代上海很有些名气,故而有关文字记载比较多。以下摘录的引文均为资料原文。1931年出版的《上海志·园林》中,有赵君豪题写的《上海之园林》一文,内附中山公园的几幅照片,其中有题为“亭前之铜钟”的一幅照片。文章介绍说:“园中又有中国式之亭一座,可蔽风雨,亭前置巨钟,于园中颇有历史,余未详其考据”云云。据工部局(608—6—651)号档案记载:大铜钟是“美国纽约门尼莱商店在1865年所铸造的,于1881年运来上海,悬挂在中央巡捕房。钟的底部直径是6英尺3英寸、高4英尺,重约2吨半。”1958年…  相似文献   

13.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14.
我们将焦点文献定义为:是在以它为基础而组成的类别中处于中心地位的那个文献。虽然至今尚未有人提出过焦点文献的概念,但我们坚信:焦点文献确实存在于古代书目分类者的主观心理,并相应地影响着古代书目分类形态。《七略》“总别群书”为38种,其中的“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孝经”等8个类别直接使用了具体文献的名称。难怪早年姚名达先生说《七略》的《六艺略》是“以古书对象分”。此外,《七略  相似文献   

15.
联共(布)中央1938年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讲到《真理报》时说:“它是遵照列宁的指示,由斯大林、奥里明斯基和波利塔也夫发起创办的。”根据1946年俄文版《斯大林全集》翻译的中文版第2卷383页,有一条注释说:“《真理报》是根据列宁的指示和斯大林的倡议创办的。斯大林作为党的中央委员领导拟定《真理报》编辑方针的工作。”1947年《斯大林传略》出版,其中说:“《真理报》是‘根据斯大林的倡议’出版的,他‘为报纸规定了方  相似文献   

16.
兰璞 《西安档案》2006,(6):10-12
兵谏亭为西安事变有数的几个纪念性建筑之一,址在临潼骊山当年蒋先生“被捉”或“避走”处。其肇建的时间,一说在事变后,一说在抗战胜利后,一说事变后建立抗战后重修,久焉难以详考;而且初始名称,有说“蒙难亭”者,有说“正气亭”者,有说“复兴亭”者,也有说初名“正气亭”而后改“蒙难亭”,或初名“蒙难亭”而后改“复兴亭”者,亦久焉难以详考。但其解放后数十年间皆称“捉蒋亭”,斯为不争之事实,自1986年事变50周年纪念其易名“兵谏亭”,更是人所共知.毋庸赘言。  相似文献   

17.
眼下,一些媒体对“凌晨”的乱用,已经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程度!如北京某报在《现场目击》栏内刊发一幅新闻照片时竟称:“昨天凌晨零时10分左右……”至于“凌晨1时许”、“凌晨两时”等等,更是俯拾皆是,不胜枚举!作为时间概念的“凌晨”,它是有其相对的时段界定的,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凌晨”的释义是:“天快亮的时候”;1999年版《辞海》对其的释义不仅与《现代汉语词典》完全相同,且以白居易诗句“薄幕萧条投寺宿,凌晨清净与僧期”相佐证。由此可见,“凌晨”不是固定在从每天的几时几分起到几时几分止,它是“浮动”的,即随季节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点校的《午亭文编》,2017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书刊之一。《午亭文编》50卷,凡诗20卷、杂著4卷、经解4卷、奏疏等各体文20卷、《杜律诗话》2卷,为清代名臣陈廷敬撰,收入《四库全书》。陈廷敬(1639—1712),字子瑞,号说岩,晚号午亭,谥文贞,清代泽州(今山西阳城市)人。初名黄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历仕顺康两朝50  相似文献   

19.
去年我在镇江市参加“江苏省广播新闻业务讲座”时,抽空到金山寺参观名胜古迹。在金山慈寿塔西下侧的悬崖上,有一个“法海洞”,洞中有法海和尚的塑像,老法海端坐在那里闭自参禅。导游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法海和尚是河东人,本姓裴,是唐宣宗大中年间丞相裴休的儿子。裴休笃信佛教,因而送子出家,取名法海,先在江西庐山学道,后来镇江金山,把原来盘踞此洞的一条白蟒斗败,驱蟒入海,他就在这个洞中住下。有一天,法海到江边挖土,挖出一批黄金,就叫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学人在镇江英国领事馆的初建时间问题上观点不一。新近从英国国家档案馆获取的一批档案为解决该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在这批档案中,绘制于1864年7月的《镇江英租界平面图》与绘制于1871年9月30日的《根据现状在镇江领事建筑预留地(317号)上构建房屋的草图》否定了镇江英国领事馆"1864年建成"说,而绘制于1876年5月19日的《镇江英国领事馆馆区平面图》及大英工部总署的数十份文件支持了"1876年建成"说。自镇江1861年开埠后的十多年里,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馆址经历了北固山甘露寺、焦山自然庵、西津渡观音洞3次迁移。1872年11月,大英工部总署远东分部的第二任主管罗伯特·H.波伊斯开始提议在镇江建造新领事馆。1873年6月,波伊斯完成镇江新领事馆馆舍的设计说明。1876年,领事官邸与领事办公室、警官宿舍、监狱两幢新建筑竣工。英国人对镇江口岸地位认识的变化影响了领事馆的建造过程,其中1867年至1876年期间镇江英国领事馆的降格无疑是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