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度里,都是既没有尽善尽美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又没有尽善尽美的教科书和教学资源,而只有不断追求完美的教师。俄罗斯教育家波拉夫采夫说:“一个知识渊博的、热爱自己工作的、生气勃勃的、精力充沛的教师,一定会使任何教学大纲变活,并补正最差的教科书。”教师开发教学资源和选择教材的权力是有限的,但使用教材的科学和艺术是无限的。  相似文献   

2.
正授课是由教材、教师、学生、教学情境构成的一种"生态体系"。授课也是一种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性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但任何教师的课都没有尽善尽美的,课堂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所以对自己的课进行课后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一节一次函数课进行了回顾,通过具体案例对如何组织开放式的教学,整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述。一、教材分析  相似文献   

3.
任何版本的教材都是经过教育教学有关部门及教材编写者精心设计编排出来的,其中凝结了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教材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必备资料,它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着指挥棒的作用。然而,任何事情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即使教材的编撰也同样如此。本文试图讨论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策略,以贡献自己对于完善化学教材这一重任的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作为国标版教材,在体系编排、人文精神关怀、更新语文理念等方面,努力做到了尽善尽美,然而仍然有些美中不足、缺失人文精神的地方,提出来见教于大家学者.  相似文献   

5.
选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教学.但无可否认,某些课文由于作者或译者的粗心,并未尽善尽美,语句上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疏漏.  相似文献   

6.
没有教材不成教学,而“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应该永远没有固定的教材”,教材的改变才能带动教学方式的改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如果不钻研教材,教材又如何能有所改变呢?所有的教学改革又如何落到实处呢?那些优秀的教师们之所以能拥有鲜活灵动的课堂,就是因为他们非比寻常地钻研了教材。  相似文献   

7.
"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教材是载体、是材料.教材并非尽善尽美,许多内容及教材要求完全可以根据实际进行再创造.教学时教师对教材可以进行取合,更应当创造.教师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使用教材.  相似文献   

8.
正长期以来,我们对课堂教学完美性的评价已经形成一种定势认识:教学的每个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任何一个环节有遗漏或出差错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教学的缺失,是一节不完美的课。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观摩课,教学的过程如一场精彩的表演,师生的每一句对话、每一个动作都是恰如其分的,整节课上没有废话,没有无意义的行为,没有多余的环节,一切尽在教师的控制之下。教师在教学中做到滴水不漏、尽善尽美。但  相似文献   

9.
钱春艳 《考试周刊》2014,(96):13-13
<正>目前,语文教材上的作文都是沿用了几年的题材,这些略显老套的教学内容,如何能搭上现实生活,让它更好地成为孩子书写生活、抒发情感的天地呢?这就要考验教者的匠心独运。因此,基于教学内容,教师要设计多元的"习作活动",让学生的习作弥散自由生长的气息。莫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没有生活,没有故事,任何作品都很难有一种经久的生命力。语文老师应该尽力丰富、设计这样的生活和故事。下面我以苏教版四年级习作举隅。  相似文献   

10.
期待     
长期以来,大家都指责语文教师肢解课文,可从来没有人问,为什么语文教师要肢解课文呢?显然没有人愿意肢解。或者喜欢肢解。问题是尽管不愿意、尽管不喜欢、尽管像今天的许多教师那样边肢解边在内心责怪自己,但是他们不得不肢解,也不可能不去肢解。过去有人推脱说,造成这种现象是考试的过错。其实这没有说到点子上,语文考试有问题,这不假;但是造成肢解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意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改进完善,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实际,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一位人物能像孔子那样对中国文化产生如此深刻久远的影响。没有任何一门学说能象孔子所创立的儒学那样占据国家社会意识形态主导地位二千多年而不衰。所以.中国人常常将孔子看作是中国思想或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精髓的集中体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和“尽善尽美”都是孔子的音乐思想,表达的“过犹不及”与“中和”的审美哲学,情感、道德、理性的交融,达到高度的统一,这样的音乐才会更大、更正、更有力量、更感动人深,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3.
空白,《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指空着,没有被填满或没有被利用的部分。图画雕绘满纸,未必尽善尽美。倘若适当留下空白,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这种美就叫空白美。小学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文章不胜枚举,作者在创作时,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教材改革的教学实践中,什么是一堂好课,是大家探讨最多的话题,有人说,一堂好课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好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有人说,好课是追求学生收获的,如同农民没有收获的耕耘是徒劳的一样,学生没有收获的课是失败的,收获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也有人说,一堂好课不仅是解决了学生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课,教师不但能答疑,而且还能启疑,能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还有人说,一堂好课,学生应当觉得轻松,感到兴奋,感到自信,好课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满足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相似文献   

15.
陆克珍 《快乐阅读》2012,(19):40-41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它包含着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好教材的指引,正如《论语?魏灵公》所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对语文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育是国家的母语教育,任何国家对它都很重视。美日都是经济强国,通过学习研究其小学语文教材,对其进行比较,从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中得出有利于发展我国语文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人们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要预先有准备,有了准备,则可以获得成功,没有准备,则会遭到失败。语文教师上课也是一样,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课前认真备好  相似文献   

17.
完美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执教的每一堂课都能够目标全面、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环节顺畅、主题鲜明,从而获得尽善尽美的效果。但是,教师这些面面俱到的努力有时反而会产生令课堂不堪重负、学生感受淡薄的结果。教学,往往会因“完美”而  相似文献   

18.
从教近20年,正好赶上语文教学不断呼唤改革的时代,在呼唤面前曾经期待过,曾经呐喊过,现在静心反思,语文教师最需要的是能够激发教学思维和灵感的东西,语文教学改革最后要归结到让语文教师拥有这东西;至于教学方式,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才能,任何一位教师创造的教学方式,无论他有多么权威,都无法号令于整个语文教学.这东西是什么?是语文知识.目前,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的,看来,今后的语文教材恐怕也难以改变这种状况,那么语文教师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引领学生深入作品的肌理,甚至到达言语的神经末梢,无论怎么教,"引领"不可少,拿什么去引领,知识.至于方法实在是次要的事.比如分析法,作为方法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分析什么和在什么东西指导下去分析.同样,我们也不能指望,从反对分析一转身强调言语实践和感悟,就能够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是语文教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和要求,顺应教材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旨趣、学生的阅读意向、教师的教学风格等,综合运用语文学科的系统知识和相关专业理论对教材的编排体系、各单元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教学重点等准确把握,对每篇课文的知识系统、范文系统、助读系统、作业系统等内容要素进行科学而艺术地加工、转化和创生,实现教学要素的优化组合,达成教学目标的技能.区分语文教材研读类型,把握语文教师教材研读技能的训练策略对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有效教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语文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在相当一部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活动严重脱离文本,语文教材的使用效率偏低,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文本中去,我们把文本分解了,我们把文本杀死了,活生生的文本让我们肢解为毫无生气毫无吸引力的僵死的硬邦邦的知识。文学文本理应带给学生的文学本身所独有的“美”无法在课堂上呈现,使当下的语文课不光学生不爱听,不爱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感觉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大减,或者说荡然无存,高效课堂更是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