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这既是对建国40周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为今后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相对的,有制约的。发展党内民主不是无限制的发展,要受到党的根本宗旨和理想信念的限制,在这个限度内党内民主应当是充分的。发展党内民主要处理好民主与党的纪律的关系,纪律既要维护集中的权威,保证能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维护民主的权威,保护党员的民主权利。发展党内民主,不能脱离基本的国情、党情。对我们党来说,发展党内民主一要批判和肃清封建主义意识的影响,二要高度警惕和抵制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思潮,三要逐步完善不能急躁。  相似文献   

3.
德育民主化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只有培养出具有民主素质的公民,才能与民主社会相适应。为此,必须在中小学进行民主教育。在这里,社会主义民主与所谓的“大民主”、无政府主义等极端民主化毫无共同之处。其特点是它受到法律约束。即民主必须在一定的法律制度范围内进行,一切与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法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统治阶级之所以要制定法律,建立法制,就是为了保护本阶级的民主,维护自己的统治。社会主义法制是保护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有力武器。在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对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进程有重要意义。由于林彪、“四人帮”煽动的无政府主义流毒的影响,有些人至今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他们把民主与法制对立起来,以为讲法制会妨碍民主,限制民主。有的甚至借口行使民主权利聚众闹事,扰乱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破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已经输入到中国。社会主义主张借助国家、政府的力量实现自由,与自由主义借助国民自身力量有较大差距。无政府主义在实现自由的方式上则不要国家和政府,与自由主义所主张的限制国家、政府的权限亦不同。革命派与改良派介绍了许多西方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也注意到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自由,并将其传入中国,甚至有人认为在中国现实条件下社会主义的自由比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更容易实现。这是当时中国新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朴素认识,但是却影响了许多先进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6.
无政府主义又称为安那其主义。对于权威,哲学上的无政府主义者沃尔夫认为,自律是一个人追求的最高目标,任何外在权威都是反自律的,所以要反对一切外在权威。这就是所谓的权威悖论。法律实证主义者拉兹提出了服务性的权威观,认为权威是人与适用他们的理由之间的中介,只有当权威符合通常证立性命题时,权威才取得了正当性。一个接受权威的人,必须始终承认权威不是凭空而生的,而是基于自己内心的行为理由而适用于自身。据此,权威与自律可能并不存在冲突,这为解决沃尔夫权威困境提供了途径,并能对安那其主义进行反驳。  相似文献   

7.
“中央要有权威”是邓小平提出的重要思想。中央权威是发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领导核心作用,维护改革秩序和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中央权威是在民主基础上实行正确集中的体现,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权威,并同国家宪法、法律权威相一致的。加强和维护中央权威,必须坚持与健全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三大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政、外交工作的总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宪法理论告诉我们,宪法政治就是民主政治,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权威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宪法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试论谭嗣同《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谭嗣同的思想,前人论述颇多,然从未有议及其具有无政府主义思想者.然其代表作<仁学>里又的确含有无政府主义思想.<仁学>中体现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否定一切权威的思想;以暗杀方式来打破权威的思想;不要政府,无限自由的思想;没有权威,人人自立,人人自主的"均势社会"的理想.谭嗣同的这些思想,表明他不仅具有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思想,而且具有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无政府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质上即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切实保证人民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首先确立宪法权威,因为宪法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依据,没有宪法权威,不按宪法办事,便没有现代民主政治;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公职人员的公仆意识,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条件,只有公职人员充分意识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才能用好人民的权力,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2.
辛亥革命前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业余宣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辛亥革命前,讲习会派和新世纪社的无政府主义者都积极地宣传过马克思主义.讲习会派介绍了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却公开表示不完全赞同马克思主义,反对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新世纪社成员论证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合理性,赞同暴力革命,分析了社会主义与国家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区别,却极力混淆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实际上是把社会主义作为无政府主义的经济主张来宣传的.尽管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存在着偏差,但他们的宣传还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主教育与教师权威非但不矛盾,而且是互为条件并相辅相成的:教师真正的权威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获得;也只有教育民主,才能够保证教师拥有真正的权威。这样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5.
王尔德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中,阐述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政治观.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制度观念和道德观念的信仰危机,社会主义思潮的盛行,是他倾向社会主义的时代原因;继承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想,吸纳中国庄子无为思想,是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形成的内因;艺术具有独立性、不应受道德约束的文艺理论,对于他无政府主义政治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工》2008,(12):45-45
党国英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认为,选择自由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历史的必然。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有活力和竞争性的制度。自由市场经济需要秩序和稳定,秩序的维护需要权威,最有效的权威行使者是政府,而最具活力的政府又是民主政府。民主政府维护市场秩序的最基本目标是自由、正义和稳定。民主手段与自由、效率、正义和稳定诸目标相结合,构成当代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政治市场准则。  相似文献   

17.
有了集体权威,我似乎放弃了班主任的“个人权威”。我追求着一个目标,把教师个人的权威融入学生集体的权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艺术与管理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要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充满社会主义的平等意识与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中国,毛泽东曾提出实行民主新政来打破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邓小平则首开建立法制型民主的先河,强调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作为一种治国安邦的新思路,法制型民主要求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通过制度来体现,依靠法律来保障。它既不同于无政府主义的“大民主”,也有异于西方式的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公共权威转换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领域出现了公共权威弱化及其流失的现象,成为转型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转型时期的中国需要公共权威,需要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现现代民主精神的公共权威——法理型权威。确立法理型权威,必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国家机关建设,强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权威;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使法律意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内化为公民的共同信念、民族精神、社会共识和集体文化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交互关系的本质就是辅导员教师权力运用和学生对于教师权力反作用的交互机制。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信息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辅导员教育权威出现了弱化的表现,表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感召权威的消解、信息化背景下专业权威的失却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法定权威的解构。重构新时代民主、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需以辅导员专业权威的塑造为根本,以辅导员感召权威的发扬为核心,以辅导员法定权威的树立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