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4 毫秒
1.
体验教学与生物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中 ,有显性的知识 ,也有隐性的知识 ,前者以概念、原理、事实等来表征 ,后者以态度、价值、信念、习惯等来表征。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 ,而隐性知识的获得则要复杂得多。一般来说 ,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应该加强体验教学 ,而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进行体验学习的重要形式。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精神的产生和形成 ,如果缺少实验的“体验”将会大打折扣。因此 ,我们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 ,应该加强体验…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根据小学数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设计的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目标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掌握七巧板的制作方法;利用七巧板拼出有创意的图案,体验数学之美;在探索图形的性质和变化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在线学习,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教学重点通过七巧板的制作、拼摆和在线学习,鼓励学生探索七巧板的性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后展示学习成果的技能…  相似文献   

3.
一、教师专业隐性知识1、教师专业隐性知识的内涵。知识可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指能够明确表述和清晰反思的知识,即可以写在书本上及能说出来的知识;隐性知识则是难以明确表述和清晰反思、不能以正规的方式加以传递的知识,它的获得一般不需要他人的帮助。教师专业隐性知识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隐性知识,即有关学科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等的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资源有外显性和内隐性,而内隐性资源又可以区分为内隐素材性资源和内隐条件性资源,内隐素材性资源是指不以文本形式显性表述的,潜藏于显性知识深层的隐性知识,它包括数学知识的文化元素、过程元素、逻辑元素和背景元素.按照2017年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文化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语言、方法,以及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内隐条件性资源是指教师对素材性资源的理解,结合外显条件性资源构建的一种适宜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它包括构建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学习情境,营造平等的课堂对话氛围,使用有效的方式提出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隐性知识的发现与解决,是学科能力的体现,也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方向和手段。历史教材中有现成文字表述、显而易见的知识即是显性知识。而那些在课本文字中没有直接表述、潜藏于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即被称为隐性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是有机联系的,显性知识是隐性知识的表现形式,隐性知识依托显性知识而存在。是显性知识的深化、概括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孔令萍 《考试周刊》2009,(11):97-97
快乐就是人的一种高兴和喜悦的心情。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快乐,同时也就有了许许多多体验快乐的心情与机会。《数学新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自己的亲身体验。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应给其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在联系生活中体验,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学生在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是在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去体验快乐。  相似文献   

7.
隐性知识是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的 ,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具体来说 ,它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课本中无明确表述或虽有表述 ,但不在一定的知识范围之内 ,须经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不同的教材 ,包含的隐性知识不同 ,大学教材中的一些基本史实、基本观点 ,对高中学生来说是隐性知识 ,高校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 ,也存在着一些互为隐性的知识。所以隐性知识是相对而言的 ,是受学生的学习阶段、教材的编写要求、知识范围等方面制约而出现的。隐性知识挖掘得当 ,可以增强历史知识的系统性、立体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 ,得…  相似文献   

8.
隐性知识的概念是1958年英国科学家兼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l-1976)在其著作《个人知识:一种后批判哲学的探索》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波兰尼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公式表述了的知识”;而作为与显性知识相辅相成的另一类知识就足“隐件知以”。他认为知识具有个人性和意会性,所谓“隐性”,是指尚未被古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臀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体验性数学学习,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行为体验,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积极的心理体验。教师要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数学,寻找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作用。这种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让学生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之中。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而且体现了"三维"目标,使得学生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获得数学知识。一、通过创设情境进行体验式教学有些数学知识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进行情感的体验,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愉快地获得知识,提高课堂的教  相似文献   

11.
温伟平 《中学教研》2004,(11):24-26
同一数学问题以不同的表述方式呈现会给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同的难易障碍,若给出的条件是直接的、问题的表述是显性的,则解决问题会相对容易;若给出的条件是间接的、问题的表述是隐性的,则解决问题会相对棘手.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挖掘问题的表述,将隐性等式转化成显性等式,将晦涩问题转化为学生最熟悉、最感亲切的问题,化困惑为明晰,进而拨开障碍顺利解决问题.本文将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就如何充分挖掘隐性等式来解决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渴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益,并恳望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相似文献   

12.
一、隐性知识理论在当代知识理论中,知识总体上可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或缄默知识。英国学者波兰尼明确指出: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如我们有关自己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前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我们就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显性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符号进行逻辑说明,也被称为明确知识、言语的知识、清晰的知识,而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如何在第一学段的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呢?本文以教学二年级"有趣的七巧板"一课为例,剖析"步步生趣、层层感悟、环环深入"等过程,着力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使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妙趣横生、富有意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洪英 《时代教育》2009,(9):186-186
现代数学教学,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以学生的发展设定教学目标,创设活动实例,让他们在实践和探索中体验数学价值,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内化来获得知识,获得探索数学知识的方法,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再用于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失败的艰辛,品尝成功的喜悦,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5.
学生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隐性知识是一切知识之源,学生在自己隐性知识的基础上,默会的理解、吸收、深化显性知识同时达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隐性知识如何生成、获得的,如何实现知识类型的转化,以及该如何创造条件便于隐性知识的生成与获得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对数学课程目标提出了三个层面的要求:在知识教育层面,强调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了解它们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即知识、思想和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三大要素.数学内容是可用文字和符号来记录和描述的,而数学思想则是数学意识,重在领会、运用,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虽说数学思想是蕴涵在教材显性知识中的隐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不是强迫学生学习知识,而是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并在课堂中体验学习的愉悦。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可以使用导入式教学,因为导入式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消除学生的疲劳,让学生在教学中逐渐体验到学习中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设定的一种辅助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案例来引领学生学习,从而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题目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体验",就是指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只有用内心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才能牢固地掌握学生知识,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而生动活泼的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数学活动水平过程性目标的动词,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变化、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活知识,才能达到真正有意义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