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中,教师的情感居主导地位,对学生的情感起诱发和培养的作用。而学生的认识和情感也是融合的,难以分割的。两者的关系是内在的、渗透的、互补的。正如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感情也。可见,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师职业行为的一种需要,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理解、接受、记忆和运用。一、语言渲染,营造情感氛围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中介因素。教师语言是否具有幽默风趣和抑扬顿挫的魅力,是否能展现流动的韵律之美,是否能营造一种感染力及导向力俱佳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了人类的思想上、感情上的心弦,刺激之,兴奋之,鼓励之."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篇流淌着诗意美的散文.课堂的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要靠教师审美化、情感化了的有声和体态语言,去发挥"以情激情"的美感作用,才能使教学引人人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才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徐娟 《考试周刊》2014,(6):46-47
<正>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总是直接跟情感体验相联系。因此,作文教学就情感诱发而言,尤为重要。而现阶段,对于作文教学而言,学生能写的东西越来越少,更谈不上情感的抒发。即使有些许的表露,也只是蜻蜓点水,无关痛痒,为了应付而完成。面对这样的难题,结合自己切身的经历,就如何培养孩子作文中情感的抒发,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走进大自然———激发作文情感的加油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情感是伴随着认识活动而产生的。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  相似文献   

4.
张祥  张彩霞 《甘肃教育》2014,(17):107-107
正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尝试将情感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现分述如下。一、新课导入,情感酝酿之源生动的导语能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和情绪,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创设一堂课情感意境的突破口,是强化、优化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许多教师习惯于在课前进行与课文有关的介绍、评述、提问等,以"师说"为主。其实,"他说"、"生说"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更有效的途径。"他说",就是通过丰富的教具设计或是现代电化教学  相似文献   

5.
当今的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目标,而健康良好的情感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学是情感教学,是愉悦人的一种审美活动,只有抓住情感这根主线,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中,要用感情朗读渲染情感;用真情诱发情感;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激发情感;用具体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调动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美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响亮地提了出来,《外国小说欣赏》作为新课标中的选修课,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也是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写道:"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就是要通过这门课的教学,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情感取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我们应做一个有情义的人;阅读中,我们应善于感受作者的情感;这样在写作中,我们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外国小说欣赏》时贯穿情感教育,其好处主要有二:一是情感积淀,  相似文献   

7.
陆燕 《考试周刊》2014,(32):133-134
正伟大导师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同样,思想品德课如果没有感情,学生就无法愉快地接受知识。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缺乏情感艺术,枯燥乏味地从理论到理论地空洞说教,又怎能激起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和情感呢?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又怎能使思想品德课教学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下面是我关于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体会。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  相似文献   

8.
一、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音乐作品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主观的情感体验.它不是情感无节制的宣泄.而是理性所规范并在想象中诱发出的情感抒发.渗透了目的性。它利用丰富多彩的声音形态传递着复杂的感情信息并使之得到升华.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特点。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听觉器官感知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9.
巴金说过:"我写作是因为我心里有很多话想说,有许多事情要倾诉。"所以作文的确应是一种真实情感表达的场所。从作文教学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看,学习活动不只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还是伴随着认识过程的情感过程。知识要以情感为媒介发生作用的。情感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写作氛围,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动笔,对作文学习投入情感,才能在作文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对事物、对生活的情感。因而,笔者认为,真实的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的真实感情在课堂中表现出来呢?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开在心灵的花朵,正因为情感的存在,才使得一个人变得有血有肉、实实在在,而不是空有一副皮囊。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而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完善的人",它要促进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人文性最强的一门学科,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教育.但是长期以来道德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忽略.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使学生一直在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本文主要从"感情备课、情投其中"、"巧妙导入、借情带情"、"创造情境、共鸣生情"、"广泛阅读、怡情冶情"四方面对在教学实际中如何渗透"情"的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强烈的情  相似文献   

13.
李琴芳 《考试周刊》2013,(39):34-35
美育的目的主要是"陶冶感情"。语文美育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过多关注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则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从理解审美情感入手,指出其与语文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就语文教学的三要素:教材、教师、学生,论述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呼吁语文学科更多地关怀人性、人本身,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  相似文献   

14.
柳权兰 《教师》2011,(9):45-45
情感教育作为新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学的渗透,使情感教学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并且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和灵魂。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对学生进行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了小学生要正确而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之要求。这就不难看出,投入感情,是开展朗读教学中的最高目标与追求。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问题。  相似文献   

16.
法国著名教育家赫伯特认为,教育应该辅导学生情感的发展。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情感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么,何谓情感教育呢?“情感教育指的是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凭借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性情感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17.
梁启超是一位感情丰富热烈的人,他的学研究作,也打上了这种印记。他往往能够在“知人论世”的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体会作之“意”而深层次地求得作之“情”,而且他是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超乎强烈的感情去观照、碰撞研究对象的感情。此外,他的论语言也充溢着浓厚的情感。富于情感,可以说是梁启超学研究的一个鲜明特质。  相似文献   

18.
"情感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从诱发学习心向,激发与巩固兴趣,不怕犯错误等方面注重对学生情感策略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声乐离不开情感因素,"情"是"声"灵魂和生命。针对师范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殊性,研究和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声乐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以感情培养为着眼点,构建良好的主导和主体关系,挖掘作品的思想情感,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融入音乐,参与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有效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孙小娟 《考试周刊》2013,(29):25-25
<正>语文是一门极具思想内涵的课程,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重要。语文教材颇具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的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的喷涌的结晶。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泻驰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可以说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