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引导不到位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构建切实有效的舆情引导路径。文章通过对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生命周期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为高校提供了网络舆情引导紧急方案、网络舆情修复方案及常态化管理方案,为高校探索出适合本校的网络舆情引导路径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研究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职工教育》2014,(22):136-138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为便捷,互动性更强,给原本就极为敏感的高校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特征,避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的传播管理失控,是当前十分迫切的工作。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占领舆论传播阵地,并从事前预警、信息发布、舆情应对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4.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新闻应对方面,尚存在很大不足。高校突发性事件管理需要从突发事件新闻预警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以及全媒体监控和及时反馈合作等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及时发现、引导、化解新媒体传播给高校突发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高校撑起舆情防控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5,(57):163-164
在新媒体浪潮的影响下,新媒体在高校得到极大推广和运用,成为学生舆情传播的主流方式。但是在高校运用新媒体传播舆情的过程中,因缺少正确的理念模式,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沦为传播工具的趋势,舆情传播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本文将重点探讨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指导高校新媒体的舆情传播工作,提高高校引导和管理学生舆情的能力,增强新媒体环境下舆情传播的可控性,构建和谐的校园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6.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和表达交流思想的场所。当前,重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重庆高校应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引导机制和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对高校突发事件的新类型、成因从7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舆情传播特点进行归类总结,初步探讨了有效管控突发事件的方法。这对于高校管理者系统地认识突发事件,掌握其舆情传播规律,及时化解,突发事件正确引导舆情,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风向标和晴雨表。正确把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做好舆情的控制和引导工作,关系到高校改革发展的大局。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扮演着"网络平民"、"意见领袖"、"信息员"、"新闻发言人"、"安抚员"等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移动终端的快速普及,高校网络环境特别是舆情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高校一旦发生突发事件,便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甚至助推突发事件发展,产生不可预测的危害性后果。而高校本身又具有主体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因此对高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分析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的信息监测机制、信息研判机制、决策应对机制和善后总结机制,探索构建突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突发网络舆情预警象限、应对预案措施和信息库资源积累等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预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互动也更强,给原本就极为敏感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的工作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网络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避免校园突发事件发生之后传播管理的失控,是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在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优势,并从舆情监控、防范防控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1.
毛宇锋 《江苏高教》2017,(12):82-85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高校在研究并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蝴蝶效应"的产生要素、机制等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对策机制,能有效降低或规避"蝴蝶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新社交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越来越容易演变成网络舆情,对师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高校突发事件涉及人员、新社交媒体传播特点、高校学生心理特征和高校应对网络舆情的机制等四个方面简述了目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同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工作,从加强高校师生心理健康建设,提供法律援助和使用研究生指导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做到事前预防,事后采用基于大数据的舆情平台的舆情监测功能及时发现舆情,加强舆论引导,为网络舆情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引发网络舆情"蝴蝶效应",对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师生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高校在研究并掌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蝴蝶效应"的产生要素、机制等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监测、预警、应对、修复等对策机制,能有效降低或规避"蝴蝶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产生和壮大不断改造着舆论生态,也对高校处理突发事件构成了新的挑战。从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和新媒体的特点等不同角度,分析新媒体时代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公共舆情的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结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思考,提出了强化高校公关形象建设和制度建设,增加信息透明度和体现真诚的态度,针对新媒体的特点采用对症下药的应对技巧等措施,对高校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传播的“草根性”“碎片化”“裂变式”的特点增加了高校研究生网络舆情管理的难度,直接影响高校网络舆情形势的安全稳定和高校的长远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研究生网络舆情管理面临的挑战及研究生网络舆情应对的现状,提出“观念引导、阵地管理、队伍培育、机制保障”的“四位一体”研究生网络舆情管理的安全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与引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以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为依据,通过社会网络大数据等分析技术的使用实现有效引导过程。在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以大数据社会网络为依据使用定量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从技术和管理视角出发,探究了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具体引导管理策略,以期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事件呈现出新的变化与特征,具体表现为“群体极化”倾向突出,舆情内容涉及较广,舆情传播风险较大,舆情发生频次密集等特点。高校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存在管理部门缺乏协同,引导平台建设滞后,工作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加之网络新媒体在舆情信息传播中的推动作用,致使高校在处理网络舆情事件过程中常常陷入困境。由此,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管理,强化网络舆情引导措施,维护高校乃至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学校突发事件中,新媒体舆情具有爆炸性、开放性、集纳性、交互性、偏差性、起伏性特征.学校突发事件的新媒体舆情存在着诱发"代入感"、放大"焦虑感"、引发"晕轮效应"、转为"线下行动"的巨大风险.当前学校突发事件新媒体舆情引导在理念上"管理思维"定势明显,教育治理观念淡薄,尚未形成多元共治机制,"数字化素养"不足.改进当前中...  相似文献   

19.
科学有效地处置突发事件是确保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前提。在网络等新媒体极其发达的今天,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始终与网络舆论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息息相关;突发事件的网络引导工作,已经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管理的基本内容。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北京大学青年研究中心在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处置过程中形成了确保舆论稳定基础上实现舆...  相似文献   

20.
当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给高校安全稳定带来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成为提升高校治理能力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应该在分析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生成原因的基础上,从提升新闻应对能力、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形成有针对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