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3.
服饰是文明社会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人类社会志趣情操的外在物化表现形式,更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在我国古代等级社会,服饰也是礼仪制度的重要标志。“复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论语》中,孔子从服饰的质料、颜色、搭配、加工,在不同时际、场合的运用等方面作出了诸多论述,孔子对服饰的要求已经形成一整套与其复礼思想相适应的服饰观。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审美意识必然植根于特定的背景。从西方古代哲学观、艺术文化思潮、科学技术三方面阐述了西方服饰审美思想的成因。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古老帝国封闭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开始冲击中国社会,人们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开始接受着西方文化的洗涤,得风气之先者莫过于服饰的变革.服饰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人们对美追求的表现之一.受洋装的冲击与异化,城市女子服饰从传统走向现代,呈现多样化.特别是上海妇女的服饰,已形成独特的文化风格--海...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的输入,因为有强大的儒家思想作文化支撑,均为外来文化被同化,而输出也是承载儒家文化的服饰被模拟和吸收。但近代中国,由于中西方各种思想交融的影响,服饰理念也有变化,以多种风格呈现:国内的服装品牌要么彻底西化,要么保持传统风格却面临狭窄市场,要么以西方风格诠释中国元素。现代中国服饰的道路,不在于复兴传统服饰的形式或内涵,而在于这种复兴必须建立在符合时代审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史上服饰文化的输入,因为有强大的儒家思想作文化支撑,均为外来文化被同化,而输出也是承载儒家文化的服饰被模拟和吸收.但近代中国,由于中西方各种思想交融的影响,服饰理念也有变化,以多种风格呈现:国内的服装品牌要么彻底西化,要么保持传统风格却面临狭窄市场,要么以西方风格诠释中国元素.现代中国服饰的道路,不在于复兴传统服饰的形式或内涵,而在于这种复兴必须建立在符合时代审美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唐代服饰堪称设计史上的一朵奇葩,在服饰制度上因袭了隋朝传统,在服饰文化上呈现为"中西交融",在服饰形式上表现为"衣带渐宽",凸显出一种"变"与"不变"的精神气度,一个侧面见证和诠释了雍容典丽的大唐文明。唐代服饰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思想,是历史的必然、时代的选择,对后世服饰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阶级社会里,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等级森严,阶级界限泾渭分明。人与人之间等级的差别,便大量反映在人们生活上的差异。这便使古代服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历代都有严格的服饰制度,用来显示等级差别,自古代到清代,服饰是用以区别贵贱、尊卑的一种标志。服饰的色彩、形制、质料和图案花纹等,均有严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十八世纪中国清代服饰与西方罗可可风格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当时服饰带来的影响,论述了这两种服饰在结构、纹饰、形制等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东方服装造型是平面的,运用直线裁剪,主要表现服饰礼仪和教化功能。西方服装造型是以塑造女性的三围曲线和立体的造型为主题。东西方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理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东西方服装上的性别差异入手,探讨了东西方对于人体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的服装造型特征.通过对东西方服饰以及其他艺术门类的比较,阐述东西方文化在服饰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分析比较了十八世纪中国清代服饰与西方罗可可风格服饰的形成与发展,探讨了中西文化交流对当前服饰带来的影响,论述了这两种服饰在结构、纹饰、形制等方面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西方服装的神韵内涵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服装造型是平面的,运用直线裁剪,主要表现服饰礼仪和教化功能。西方服装造型是以塑造女性的三国曲线和立体的造型为主题。东西方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理念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世界,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国家、民族文化都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应用共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发展也走向了新的高潮。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许多人对西方文化显示出强烈的兴趣,无论是从西方的语言、服饰,还是西方的思想、文化,都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面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如何推动中国民族声乐发展,使其走向世界,成为当前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到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我们都不难发现:当大学在中西方以独立的社会学术组织形态浮出历史水面时,它本源于学术活动的规律和逻辑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大学精神的彰显.故此,西方现代大学制度的发端是大学自治、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的精神传统;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肇始则是潜心向学、追求学术的书院精神、中体西用的思想宗旨以及学术至上的大学理念.纵深的历史证实基于崇尚学术的精神传统是中西方现代大学制度肇始的思想根基与共同指向.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服饰美学思想浅论祁嘉华一、中国服饰美学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任何思想观念的产生,都是“从物质生产的一定形式产生:第一,一定的社会结构;第二,人对自然的一定关系。人们的国家制度和人们的精神方式由这两者决定,因而人们的精神生产的性质也由这两者决定...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服装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服饰形态在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及西方物质的侵入与渗透下变化明显。虽然,当时上海服饰在中国占据了时髦主体,但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广州,在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独特城市人文特征及外来文化影响下,广州女性服饰在中国近代服装史上呈现出独特文化内涵及服饰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从服饰文化的角度对中国传统儒家服饰礼制、佛教人体美学和佛教造像服饰的中国化特征以及传统儒家服饰制度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深入论述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佛教的服饰制度在人体美学思维观念和服饰文化观念之间的冲突与融合,并以此探究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20.
元朝在确立服饰制度时,施行了汉制衮冕与蒙古族传统质孙并行的服饰双轨制,使元代服饰呈现出多元的、南北文化融合的局面。元代的服饰制度从实施的过程到其形式都颇具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汉法”与“旧俗”碰撞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