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举办听书活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听书是一个新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听书呢?听书是信息接收的个性化选择;听书是打破时空的音频革命;听书是现代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环境下听书是一个新的市场,它为没有时间看书、为行动中的群体、为有阅读障碍的群体提供一种便捷式的读书方案。“听书”将引发一场阅读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浅谈阅读跨越——“听书”:读者阅读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苹 《图书馆界》2011,(2):55-56,71
人们通常所说的阅读指的是读书,是相对纸质图书而言的,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今的阅读方式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听书"的概念对于工作繁忙的现代人而言已不再陌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网络环境下的"听书"就是不受时间、行动的限制,将人们说书的内容存放在MP3、MP4等播放器里,是一种便携式的读书方式,这种方式已经成为所有"没有时间静下来读书"的人群接受知识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3.
孙宇 《出版参考》2018,(6):43-44,68
听书正成为越来越流行的阅读方式,出版机构将纸质图书内容做有声阅读二次开发已不再新鲜,用来分发资源的各类平台也已不胜枚举.从国外市场成功先例,到政府支持,国内听书市场看似一片大好,实际仍然机遇与挑战并存.本文分析了国内听书市场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一日千里,鉴于目前人们只能在互联网上看书,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情报中心,图书馆应主动的加强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应以多种形式举办听书活动。并将这些听书活动上传互联网做成数据库,这样广大读者可以随时利用自己的电脑、MP3、MP4听书。  相似文献   

5.
现今,用耳朵"听书"这种阅读方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家庭认可。我国儿童"听书"产业的发展与国外相比,虽未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但前景广阔。数字化出版背景下,发掘儿童电子听书终端资源潜力,提高编辑制作水平,拓展多样化销售市场,有利于儿童有声读物走向成熟,从而成为具有无限潜力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UTAUT2模型与感知互动理论构建研究模型,对听书平台的大学生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法分析影响大学生选择听书平台意愿的因素,进而对听书平台提出了加强娱乐性与互动性建设、完善内容资源、合理定价、创新听书实现方式的建议,同时对图书馆发展有声阅读推广提出了打造自有听书平台、丰富自身听书资源、积极开展三方合作的建议,以期为听书平台和图书馆有声阅读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所谓“听书”就是用来听的“书”,主要包括CD或者互联网上音频格式的文章和资料。这些音频文件不仅可以在电脑上播放,还可以在MP3和汽车里播放。它实际上是数字革命在图书出版业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本文主要探讨听书类网站的发展,及出版单位如何发现听书市场的蓝海。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索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在阅读效果方面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提升大学生手机阅读效果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实验法,选取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在相同时间内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对手机看书和听书的阅读效果进行测评,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结论]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利用手机看书与听书的阅读效果有显著性差异,利用手机看书的阅读效果要比利用手机听书的阅读效果更好,且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利用手机看书和听书没有显著影响,并提出根据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手机阅读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起源、载体和特点等方面对当前网络环境下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的听书活动进行了介绍,并从设备支持、数据库建设、馆员培训等方面对图书馆如何利用听书来开展读者服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听书:阅读的时尚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通常指读书,是相对纸质图书而言。数字化时代,书籍不再作为唯一的一种文化实体而存在,对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听书"意味着一种新的生活及阅读方式,它是信息接受的个性化选择,是在网络环境下不受时间、行动限制的一种便携式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听书的市场     
“听书”就是通过听觉来欣赏的图书。一些版社聘请专业的播音员或图书作者本身,朗图书内容,运用语音压缩技术,在一张CD-OM光碟中存储不失真的播讲内容,并将光盘成mp3格式。有车族、家庭主妇、文化白领、人、盲人、儿童、学生都被列为目标消费者。在中国,评书应该是“听书”的鼻祖。近来,工社华章公司特意开发出面向企业经管人员听书。Silverfox:有声读物是我国近年开始兴起的个新的出版领域,但是它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题,其市场空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目前有声读物出版市场狭小主要受社会文因素的制约。除了儿童会通过听故事的方式听书”…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听书,对于中国人来说,或许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人们坐在茶楼酒肆,听说书人在那里绘声绘色地讲述天文地理、古今传奇。这是比较原始的听书,离不开一个大活人坐在那里。有了广播、收录机,听书人方便了许多,同一部书的听众也迅速扩大。近年来,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赋予了听书概念全新的内涵和外延。听书已逐渐显现出它的市场价值,成为国内外业界青睐的新的图书市场生态位点(ecological niche)。2003年,在其出版行业整体态势不良的状况下,德国听书的发展态势显得格外引人注目。2002年汉堡“听公司”诞生,推广自制音像制品,倡导互动式学习…  相似文献   

13.
随着智能手机对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覆盖及微信阅读、听书、APP阅读器、视频直播等的兴起,新媒体主导的现代阅读方式正全面冲击着传统纸质书的阅读.此时的读者应该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阅读,从而理解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很艰苦的,而精深的知识是不易得的;除非我们精研此道,走进阅读的深处,否则我们就无法打开表层,进入到一种可选择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声音对于阅读的具有重要意义,贯穿着阅读的两种形态,朗读和听书.朗读可以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拓展阅读的深度.听书可以扩大阅读受众,拓展阅读的广度.文章探讨了图书馆以朗读和听书为切入点开展阅读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国内内容最多、用户量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正版产品"氧气听书"2.0版本客户端正式发布。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数字阅读逐渐步入"有声时代"。美国音频出版商协会(APA)的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有声读物的出版数量为7 237种——这是可以查到的最新数据。这个数量比2010年(6 200种)增长了17%,比2009年(4 602种)增长了57%。中国的有声读物市场同样颇具潜力。目前,国内市场正规听书网站已有200余家,一些电子书阅读软件也纷纷添加"听书"功能。国内领先的数字阅读服务提供商天翼阅读公司则开发了专门的"听书"客户端"氧气听书"。  相似文献   

16.
电子听书资源建设与图书馆网络时代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图书馆收藏电子听书的必要性及提供电子听书借阅服务的可能性;总结了合理运用电子听书资源对图书馆在网络时代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5月16日是全国第二十个助残日,浙江图书馆盲人图书室推出“听书器”外借服务,吸引了众多视障读者的关注,数十名视障读者还参加了“听书器”使用方法培训,并借出了首批听书器。图书馆党员志愿者为视障读者提供一对一的现场指导,确保每一位视障读者都能灵活使用听书器。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以大学生有声书用户群体为对象,探究其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图书馆界引入有声书资源或听书服务的理论设想相呼应,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听书信息服务提供实证参考。[方法/过程] 在整合式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与有声书资源的特征,尝试性地引入感知成本、感知娱乐以及个人创新性三个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法收集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结论] 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便利条件、感知成本与个人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向有显著影响;努力期望与感知娱乐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向的显著影响未得到验证,作为调节变量的学生类型的作用也并未得到验证。最后,在研究假设验证结果基础上,修正原有的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9.
服务评价是智慧图书馆听书服务提质增效的关键,服务不足是制约智慧图书馆听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基于图书馆员微观调查数据界定了智慧图书馆听书服务的关键评价指标,构建了服务评价机制,基于用户微观调查数据梳理了智慧图书馆听书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服务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碎片化内容的应用需求,移动听书APP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移动音频产业的发展,比较了移动听书APP与移动电台(FM) APP的区别及国内主流听书APP的市场现状.此外,通过对“懒人听书”进行的实地考察,从产业链角度分析了移动听书APP的特点,认为版权隐患等问题依然存在的同时,移动听书产业已经搭建起了初步的生态链,并将会呈现由内容主导发展为服务主导,运营模式趋于多元化发展,更加注重优质IP的开发以及回归伴随性本身,听书场景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