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的总结中没有编辑字数。因为我觉得,当代的编辑工作早已经越过了那个只讲字数的阶段了。就像中国举重队早已经不讲每天举起了多少公斤一样。编辑用脑四步走不久前,我与一位同事有次关于编辑工作的对话。他说,编辑是一件很辛苦的劳动云云。我说,是的,在某些阶段是,现在已经不是了。坦白地说,做  相似文献   

2.
用激情铸造编辑大义--评任火专著《编辑独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这个月份算起,我辞去主编工作正好一年.就是说,我与23年的编辑生涯告别得干净彻底.好像没有多少感慨,也没有多少值得回味的东西.尽管23年的光阴,占据了我生命中的最重要的阶段,但是,过去了,也就那么过去了,既没有激动也没有沮丧,更不想提笔去写什么关于编辑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问:我经常给报社投稿,但至今还没有与编辑见过面,你能否谈谈编辑的心理? 答:你想了解编辑的心理这很好,人们常说:做生意的要了解行情,写报道的要掌握版情。版情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编辑的意图。编辑的心理学我没有研究过,但是从我多年当记者与编辑打交道的过程中,感到编辑是非常喜欢好稿子的,而且对于鲜活的货(稿)也舍得给好版面。编辑会识货(稿),你写了好稿一般是埋没不了的。不能因为一篇应该见报的稿没见诸报端,就笼统地说编辑没水平。人们常说,编辑是无名英雄,天天为“他人做嫁衣”,确实如此。他们辛勤的劳作应该受到记者、通讯员和读者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我主张每个编辑都建立编辑档案。这档案当然不是人事档案,也不是书稿档案,而是编辑在伏案工作时积累起来的文书档案。我想,真正的有心人,真正以编辑作为事业的人,总多少要有点自己的工作记载。我的实践告诉我,有没有这样的档案积累大不一样,从长远着想,建立编辑档案,更是搞好编辑工作,提高编辑素质非要不可的。现在我已经积累了六十余袋编辑档案。也许那收破烂的凭他那比秤还准的眼力,会估一下说:“五十斤,给你八元钱吧?”而我哩,却视之如宝贝。它真有点什么价值没有呢?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想到,我能成为一名党报编辑,更没有想到当文艺编辑。5年前,我正上高中一年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83团中学读书。那时,虽然我的作文写得不错,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讲评,但我根本没有想到将来会当编辑。一次,在班里举行的联欢会上,我来了灵感,信口吟了一首小诗。同学们听后,都说写得不错,纷纷劝我投稿。在大家的鼓励下,当天我就将那首小诗誊写在稿纸上,寄给了《阿勒泰报》。  相似文献   

6.
我的编辑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出版社做过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从来没有离开过策划和组织书稿工作,一晃儿就是二十几年.我在给编辑讲业务课时,有的编辑给我出了一个题目,让我谈谈在策划和编辑书稿过程中的切身体会.这便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缘由.说是"体验"也好,说是"教训"也好,期望对同行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关于期刊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我说些什么呢?咱们都是当编辑的,都是同行;我又编过几种期刊,跟各位可以说是小同行。我就说说我是怎么当起编辑来的吧。我生长在一个编辑的家庭里。我的父亲叶圣陶,大家都说他是文学家,是教育家,是语文学家,其实他当编辑的时间比干什么都长,花在编辑工作上的心力比干什么都多,就是没有人说他是个编辑家。我父亲一九二三年进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正式当编辑,到一九六六年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这四十三年间,他几乎没有放下过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8.
“扳道岔”的人我没有想到会当编辑,更没有想到当文艺编辑。 1958年,我从部队转业,来到江西黄岗山垦殖场。开始,我被分配在蔬菜队。这期间,我曾陆陆续续写过一些通讯稿。在公社化高潮中,我被借调到总场编辑室。开始了编辑生涯。走上了决定我一生命运的道路。我经常怀念一个人。他像是铁路的扳道员,在我前进的道路上扳动了道岔。他叫王曙光。是当时总场副场长。他很了解宣传工  相似文献   

9.
刘晓涵 《编辑学报》2012,24(3):300-301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到编辑部工作已经快3年了。至今仍记得3年前入职面试时主任的提问:"编辑工作并没有想象中清闲,一个认真负责的编辑,工作将会是繁忙甚至繁琐的。为什么会在博士毕业后选择做一名编辑,你考虑好了吗?"当时我回答:"因为编辑工作是一份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工作,我很想尝试!"这近3年的编辑工作,确实如想象中一样给  相似文献   

10.
编辑琐记     
论年头,我虽然做了30多年的编辑工作,但是要问我:怎样做编辑工作了只得老老实实地回答:说不上来。为什么说不上来?因为平时没有认真总结经验,也没有认真思考。这里只能就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说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1.
何处有香丘     
人生有多少契机来自出人意料的因缘?不期然,我打开了编辑这扇门。 现在,我或许还没有资格来对它品头论足。而在这个空间,在与它最初的肌肤之亲中,我开始发现了一些优美的以至于让人心动的景致。翰墨书香的灵韵,编来读往的挚情,足以让我对编辑这份工作、这个职业流连忘返。每当读到一些老编辑对编辑工作的回忆文字时,我总会怦然心动,那“是成熟的柚子的芬芳,是海螺回应海风的旋律”呀!  相似文献   

12.
编辑工作一二三———我的编辑工作经验●王建辉我做编辑工作才15年,和中青年编辑年龄相仿,并没有多少资格谈这个题目。什么叫经验?《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我毕竟干了15年的编辑工作,经验还是有一些可谈的。要说我的工作经验,我把它概括为...  相似文献   

13.
在成为一名编辑之前 ,我曾经有过一段穿着白大褂紧张忙碌地穿梭于病人之间的短暂经历。后来鬼使神差地干起了编辑 ,没有了忙似陀螺的感觉 ,没有了救死扶伤的成就感 ,一下子感到空荡荡的 ,仿佛自己从事了一份“游手好闲”的职业。慢慢地我才进入了状态 ,省悟到这份貌似自由的职业的不易与压力 ,同时也渐渐体味出它的种种乐趣。首先 ,编辑工作算不上是份沉闷的工作 (虽然有时长时间伏案会令人觉得有点乏味 ) ,对不同书籍的编辑 ,可以满足我对于创造性自我表达的需求 ;当协助一个构想从萌芽到开花结果 ,当最初的草稿被打造成一本无论作者或我都…  相似文献   

14.
改稿之道     
编辑是要改稿的。改稿是编辑的应有之义。但是,怎么改,怎么改得适当、改得准确、改得精彩、改得漂亮,就很难讲了。编辑改稿,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坦率地讲,我本人就对编辑改我的稿子很少满意过。记得还是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时,我向某报社投了一篇稿子被采纳了,发表出来一看,虽然署名还是我,但内容大变,面目全非。战友们都为我感到高兴,而我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心情很是郁闷。这些年还不错,对我的稿子,编辑大都客气,不大删改,即使有所改动,也会和我商量,合作比较融洽。只是有一回,某编辑对我的稿子进行  相似文献   

15.
我和张洪玲同志就编辑概念的争论不是第一次了。张1997年在《编辑之友》第3期发表的《编辑作品概念不能重构》一文又对我的《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作了批驳。因为张文除了大量重复出现的语言逻辑毛病之外,并没有原则性的新意见,我本来不准备作答。但久久想来,我完全不作答复,作者和读者可能认为我默认了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巢峰 《编辑学刊》2007,(5):47-48
我做出版工作,特别是编辑工作是历史的误会.我是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小学没有读完,初中读了三个月,就是我的全部学历.  相似文献   

17.
甘厚兵 《军事记者》2008,(10):63-63
最近,笔者到基层采访与一些报道员接触时发现,他们中的一些人稿件出手不几天便给编辑打电话询问:“我那篇稿子收到没有?内容怎么样?能不能刊用?要不要再修改补充一下?”这种变相逼编辑回答的做法不妥。我认为,稿件刊用不刊用,不要问编辑。  相似文献   

18.
我是《信阳晚报》的总编辑,其实更是一名普通编辑和记者。工作20余年来,我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如今又走上管理岗位,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新闻工作一线,我在新闻一线体验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甘苦,也收获了新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9.
田霞 《军事记者》2008,(9):58-58
《新闻编辑论》置于书桌时,我首先被书页上的几行字吸引:他们是新闻稿件的组织者,他们是新闻人才的扶植者,他们是为人作嫁衣的奉献者。当了多少年的编辑及处长,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好好思考过,是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编辑。这就是作者以多年的记者生涯、编辑实践与对新闻理论研究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贴心的朋友能灵犀相通”。提起《编辑之友》,我就有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友爱和默契的感觉。在众多出版业务或学术刊物中,我似乎特别喜欢《编辑之友》,喜欢读它的文章,也喜欢给它写文章。局收发室的同志,因我常常来问《编辑之友》到了没有,久而久之,形成条件反射,《编辑之友》一到,就首先给了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