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浪中怎样使用浮漂,反映了钓鱼人的经验积累.因此见仁见智.各有各的窍门。有的坚持用立漂.有的则用斜漂、卧漂甚至沉漂,还有一些人干脆不用浮漂。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7,(19)
作为一个钓鱼人,竿线漂钩必不可少,而这其中画龙点睛的是浮漂。浮漂分广义浮漂,狭义浮漂。广义浮漂指凡是为钓鱼提供鱼讯的一切东西。浮漂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各种浮漂像链漂、立漂、球漂、夜光漂自不必说,海竿的铃铛,竿梢的抖动,竿子被拉倒,甚至海钓时上鱼的手感都可以认为是  相似文献   

3.
范宁 《钓鱼》2012,(22):18-19
怎样选购、收藏保养浮漂选购浮漂的三步曲一、外观检查购买浮漂时,第一步就是目检。方法是:将浮漂拿在手中,漂颈位置架在另一只手的拇指、食指间,边转动边检查漂身左右是否对称、漂尖与漂脚是否构成一条直线等。如果出现漂肩高低、宽窄不对称、漂身左右明显不等以及漂尖插入漂身的位置不同心等,则证明这支浮漂不是支做工精细的优质产品。  相似文献   

4.
浮漂的选择与如何调漂,是台钓的关键。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浮漂有孔翎漂、巴尔沙漂、塑料漂、芦竹漂、芦苇漂乃至木漂等等。相对而言,材质的选择对台钓的确有一定影响,但最为重要的却是浮漂的加工,也就是浮漂的浮力、形状、规格等几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史为林 《钓鱼》2008,(9):12-13
三、体积小的浮漂灵敏 比较的条件是两支浮漂的形状、漂尾粗细、长短、漂脚、使用的材料等其他都相同,只是大小不一样。体积大的浮漂在漂组中需配大铅坠,因而体积大,重量大,体积小的则相反。大小漂组的调、钓目相同。鱼对大、小漂组的作用力大小、时间和方向相同。在上述条件下,体积小的浮漂灵敏。不同的观点我们在《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上)》已提到过了,  相似文献   

6.
姜超 《中国钓鱼》2005,(8):60-60
多钓友在挑选浮漂时,只是把浮漂滚动一下,如果不颤动的就是同心度好,属于好漂,反之就是次品,这样挑漂是十分片面的。挑选一支好的浮漂,首先要根据自己所钓鱼情,选择适合的漂型,最主要的是,仔细挑选漂身和漂尾的漆是否均匀,漂身漆有没有气泡,是否有裂纹,漂尾和漂脚的接口是否有明显的缺陷,最后再挑选浮漂的同心度。需要一提的是,独根、多片拼合的孔雀羽浮漂,还有软尾的浮漂,因其加工和自身的原因,很难达到笔直,在挑选这样的浮漂时,可以适当放低对同心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使用长竿短线钓草缝,最让人烦 脑的事儿是解决浮漂问题。使用蜈蚣漂距离远些就不易看清楚,使用长身立漂入水困难出水还容易将漂折断。因此大多数钓友都使用短身浮漂。但短身浮漂的灵敏度不高,因此十分矛盾。我使用长身立漂钓草缝的方法是:用1厘米长细塑料电线外皮一段套在主线上充当漂座(漂脚粗可用气门心),漂座上端再套2~3毫米长一段气门心,浮漂插入漂座后将上端气门心套在视漂根部(见图),这样组装后浮漂与主线平行,在草缝中可直出直入,灵敏度也很高。此方法也适用于钓冰洞。望众钓友不妨一试用长身浮漂钓草缝@李世贤!呼…  相似文献   

8.
七星立漂     
七.星立漂克服了传统立漂漂目细、看不清楚的缺点,把漂豆均匀地排在漂目上,而且颜色都不一样,十分醒目。在矶钓过程中,即使浮漂离人很远,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浮漂微小的动作。七星立漂漂身采用巴尔杉木材质,浮力大,而且浮漂的每个号都与配重铅号相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9.
浮漂筒巧改     
李致奎 《钓鱼》2010,(8):49-49
渔具店出售的圆柱形透明塑料浮漂筒,因价格低、携带方便,是很多业余钓鱼人的首选。但这种浮漂筒容易损伤浮漂。一是几支浮漂装在一个筒中,浮漂与浮漂,浮漂与筒壁相互摩擦碰撞容易磨损浮漂的漆皮;二是携带时注意不够,漂筒倒立,容易使漂尾折弯损坏。我做一小改,方法简单,使用起来以上弊病也全解决了。  相似文献   

10.
史为林 《钓鱼》2008,(8):14-15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浮漂的话题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2007年的《钓鱼》杂志发表了多篇关于浮漂话题的文章,在阅读了钓友的文章包括笔者自己的文章后,总感到对于浮漂和漂(钓)组灵敏与迟钝的分析和认识存在一些缺陷,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尤其是理论根据不足,有的文章说得很含糊,不能使阅读文章的钓友从根本上了解什么样的浮漂更灵敏,钓组在什么样的调、钓状态下更灵敏,使人无所适从。如钓友们普遍认为小钩细线轻坠小漂钓灵敏,  相似文献   

11.
调漂的真谛     
在钓鱼活动中,竿、线、漂、钩、饵是钓鱼必不可少的几个主要要素。然而当我们具有了一流的竿、线,上乘的浮漂,状态不错的饵料,令人满意的钓位,就是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了吗?不一定。你什么都有,但如果你不能真正明白怎样调漂,没有读懂浮漂的语言,那么这一切都是白搭。这就是我们常见到有的钓友不论从钓箱、钓竿、钓线、浮漂乃  相似文献   

12.
配漂与选漂     
北京钓友吉利问:怎样根据不同的钓场和不同的鱼来选用浮漂?选用浮漂时与季节有无关系? 使用手竿垂钓,应根据不同的钓场——如流水静水、水深水浅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浮漂。垂钓时也应讲究钓什么鱼配置什么钓具,其中也包括浮漂在内。就是在不同的季节,用漂也要有所区别。下面就配漂和选漂等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供参考。 配漂。这里所说的配漂,就是在垂钓时选用什么样的浮漂。 流水与静水的区别 钓静水漂子讲究精巧灵敏,而钓流水时由于水有很大的推动力,所以就要加大浮漂的浮力。这就要根据水的流速,配相应的浮漂,不能用一…  相似文献   

13.
台钓(这里指塘钓)主要特点之一是:鱼咬钩时,浮漂反应灵敏。究其原因,除了使用的钓线比较软和细以外,主要是由于台漂构造比较合理,垂钓的人既重视选漂,又讲究调漂,使钩、坠、饵与浮漂的匹配尽量调整得当。为了取得适当的灵敏度,选漂和调漂是缺一不可的,有了灵敏度高的浮漂,不等于垂钓时反应就灵敏,还要看调漂好坏,调得不好,好的浮漂反应也会不灵敏。 一、台漂构造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余力 《中国钓鱼》2018,(12):41-41
台湾钓法中,主干用芦苇做的浮漂叫芦苇漂。但它干体薄而重,品位较低。有一种选用禾本科植物——“芒”的花茎作主干制成的浮漂,也称芦苇漂。这种浮漂干体内芯基本充实,性糯而质轻,相对浮力大,其表层初具防水性,若以手工精制再配以良好的浸渍工艺,浮漂入水后8小时的吸水率几乎是零,漂体的稳定性也甚好,是一种高品位的浮漂。  相似文献   

15.
安在胜 《钓鱼》2008,(6):20-21
在钓鱼活动中,竿线漂钩饵是钓鱼必不可少的几个主要要素。然而当我们具有了一流的竿线,上乘的浮漂,状态不错的饵料,令人满意的钓位,就是说我们占尽了天时、地利,就一定会有好的收获吗?我的回答,不一定。你什么都有,但如果你不能真正明白怎样调漂,没有读懂浮漂的语言,那么这一切都是白搭。这就是我们常见到有的钓友不论从钓箱、钓竿、钓线、浮漂乃至抄网、鱼钩都是名牌,但却常常钓获廖廖或者干脆钓不上鱼。这种情况在新手甚至有一定钓龄的钓友中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就是:一没有掌握正确的调漂方法,二没有真正的读懂漂的语言。而正确的调漂、熟练的读漂却正是钓鱼的关键环节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一些文章中提到了剩余浮力。浮 漂有浮力(实际上是水对浮漂产生浮力),当浮漂全部浸入水中,水对它产生的浮力最大。浮漂如果有一部分漂尖露出水面,就认为它有剩余浮力。  相似文献   

17.
<正>浮漂又叫浮子,南方也叫浮标,它由漂脚、漂身,漂尾三大部分组成,细说起来还有目数、漂肩等小的组成部分。钓鱼人用浮漂钓鱼是把它立于水面上几目,通过它露出的目数,观察鱼吃饵的动作。当浮漂出现下沉、上顶等动作后,马上提竿刺鱼,完成钓鱼的一个步骤,所以说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8.
一要防调迷糊漂。有时换窝,乙地的水,本来较甲地的水就深,但出现的情况仍然是浮漂沉入水层和浮现水面的漂粒与甲地完全一样。此时,有的人不仅没有意识到这往往是自己浮漂的浮力调得明显大于钩、坠、饵的沉力而导致钩、坠、饵根本就没有落底,反而还以为甲乙两地水深正合适,结果耽误了钓鱼。  相似文献   

19.
漂尾的粗细直接关系到浮漂的灵敏和醒目程度,而灵敏和醒目一直是两难全的。一般说。漂尾细灵敏度高,但观漂吃力;漂尾粗灵敏度低,但动态醒目。干国通和叶之恒两位钓友潜心钻研,琢磨出了一种新型浮漂——箭尾漂,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这种浮漂由于漂尾如弓箭的箭尾,故称箭尾漂。它既灵敏又醒目,特别适合老年和视力较差的钓友使用。  相似文献   

20.
自制漂筒     
胡浩 《钓鱼》2010,(1):49-49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眼睛”受到伤害,人的心里总是感到不舒服。现买的四方长形漂盒太占空间,可伸缩的漂筒外壳太软,浮漂放在一起又容易造成浮漂之间的挤压磨损。用PVC水管再加两个堵头就能做一个漂筒。制作简单实惠,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