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6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7题(以下简称“中华文明题”)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民族文化融合问题为切入点,将时事热点问题——“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历史学科的内容有机契合,将新课程标准着力描绘的“文明史观”充分渗透到高考历史命题之中,设计了一道32分的历史学科内综合题。本题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兰溪市第三中学戴胜旗老师通过对2006年多份全国高考文综卷中历史试题的分析,认为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人文性,即加强文化史考查、引导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如全国文综卷Ⅰ的第37题中华文明题、全国文综(北京)卷第37题“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题、全国文综(天津)卷第37题“书籍翻译与中西文化交流题”等。作为高考命题的这一变化无疑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种正确的导向,既利于改变文化史在高考和历史教学中的边缘地位,适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要求,也利于发挥历史在教育中起到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人文性使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指向现实,具有现实性;指向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指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虽然在纸笔为主要形式的高考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难以考查,但却可以通过考试进行引导。通过答题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3.
2012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第二问以SOLO分类评价法为评分细则依据.是2012年安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一大“靓点”(林桂平:《SOLO分类评价法与2012年安徽文综卷第37题》,《中学历史教学12012年第12期,第47—49页)。2013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卷第36题(以下简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题”)第二问“二度”以SOLO分类评价法作为理论依据制定评分细则,再度引起关注。这类试题的神奇魅力在哪里?笔者拟以本题为例略陈一二。  相似文献   

4.
在2005年的高考试题(含文科综合卷题、文理综合卷题和历史学科卷题)中,有一批以考查中外宪法为内容的题目。如:“文综”全国卷Ⅱ中的宪法是立国之本题(第16—18题)、美国宪法三个修正案与美国公民选举权变化题(第37题)。“文综”全国卷Ⅲ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19条题(第32题)、美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与黑人地位改善题(第37题)。“文综”天津卷中的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称路易十六为“国家第一公务员”题(第17题)。文理综合广东卷中的1954年我国颁布宪法题(第40题)。文理综合辽宁卷中的宪法反映国家政治文明状态题(第10—12题)。历史…  相似文献   

5.
王浩 《历史学习》2010,(4):24-25
由于“情境式选择题”干扰性增强,考生难以把握题目的主旨,所以,为了使同学们在解此类题目时减少失分,我将2008、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Ⅱ)中的历史选择题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以下几种解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自从2000年苏浙吉三省高考首次实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来,文科综合卷在高考改革进程中至今已经走过了五个春秋,并被大部分省市采用。笔者拟对近五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中的历史选择题进行一番比较,谈谈近五年来高考文综历史选择题的命制变化特征,以及对高三历史备考复习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Ⅰ使用于河北、河南、安徽、山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各省,其中的第13-24题,第37题和第39题第(4)(5)(6)问属于历史学科的内容。按试题类型划分,计有12道选择题共48分,两道主观题共52分;按考查内容划分,中国古代史为24分,中国近代现代史为40分,世界近代现代史为36分。纵观全卷,历史学科满分为100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叶军 《历史学习》2003,(10):26-28
历年上海高考历史试卷有“一幅古代到现实高度浓缩的历史画卷”之美誉,其“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弘扬时代主旋律,凸现活的历史教育”、“强调学以致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命题理念、命题的角度与技术乃至于命题的知识载体都起到了引领全国高考与中学历史教育的潮流。纵览2003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37题(长城题)借鉴了2001年上海卷37题(燕王夫人墓题)和2002年上海卷28题(秦砖·汉瓦与东汉·画像石题)而且与2003年上海卷第28题(唐代妇女三彩陶俑照片)有异曲同工之妙,很大程度地体现了上海高考卷的特色。其一,命题立意现代化1.以考…  相似文献   

9.
2001年我国将继续试行文科综合科目的高考改革,参加改革的省份将由今年的4个省扩大到16个省,了解和研究文科综合考试的内容和特点已成为高中教学的热点问题。本文试以2000年江苏、吉林、浙江三省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以下简称文科综合卷或综合卷)和全国“3 2”高考历史学科的试  相似文献   

10.
一、立意:着眼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Ⅰ第37题以“民族主义”为主线统率全题,整合了世界史中三个历史事件,让许多“猜题”专家大跌眼镜,“偏”成为一部分考  相似文献   

11.
2005年高考综(全国卷Ⅰ)第37题是一道以18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的若干史实为载体、以“民族主义”为主题的考题,命题从独特视角展开主题阐释,立意深、选材合理,不失为2005高考综卷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2.
SOLO分类评价法已经连续三年在安徽高考文综卷历史学科非选择题的设问中呈现,在近年来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地方卷中也频频出现。2012年安徽卷第37题第二问要求论述材料三中“物质生产方式”与“精神(或文化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观点,2013年安徽卷第36题第二问要求论述“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动荡的而又反复的过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吴士雄 《中国考试》2005,(10):40-41
据笔者抽样调查,200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Ⅲ的12道历史选择题中,出错率最高的是13题和18题。(这是笔者直接调查本地的近百名考生并和使用本试卷的外省市同行沟通信息后得出的结论。)这两题的错选,暴露出部分考生在历史学习和高考复习中的一些“不约而同”的错误做法和考场上的“不约而同”的错误思维,引人深思。下面先让我们看这两道试题:  相似文献   

14.
本刊2011年第5期《一道高考选择题的深度思考》(下称《思考》)对2009高考文科数学(广东卷)第10题提出异议,称该题,使教师的教学“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有两道以美国历史为考查内容的材料解析题,即Ⅱ卷的第37题和Ⅲ卷的第37题。前者从美国独立战争切入,引用的材料是《独立宣言》和三个美国宪法修正案;后者从美国南北战争切入,引用的材料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5年美国宪法修正案、美国选举权法和民权法的一些规定。笔者认为,在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中,这两道题是具有创新价值的上乘之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学科高考命题改革的走向,对历史教学(尤其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有重要的导向意义。那么,这两个题目“新”在哪里呢?第一是范式新视角新。…  相似文献   

16.
今年高考综试卷(本刊:全国卷Ⅲ)中历史选择题共有12题分别考查了珠江流域明的发展、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及中日关系三大主题。从学生们考试的情况得知历史选择题全对的不多,大多错一至两个,主要集中在第13题、14题。在此有必要作些反思,能对今后的复习备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全国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I第21题是今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最难的一道。题目为:  相似文献   

18.
据统计,2008年陕西省文史类考生112153名,文科综合卷之历史学科成绩为:48分的选择题平均成绩22.91分,得分率47.73%;52分的非选择题平均成绩38.69分,得分率74.4%。历史学科平均成绩61.60分,得分率61.6%。与前几年(2005~2007)相关情况比较,我们认为,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难度居中,选择题较难,非选择题比较容易。下面我们将结合阅卷情况,从两个方面谈谈对2008年文科综合全国卷Ⅰ历史试题的认识。一、从优秀卷面看试题的效度与考生的发挥在2008年高考文综之历史学科的阅卷中,各题阅卷教师都见到不少史实正确、分析完整、行文简练、字体  相似文献   

19.
张忠梅 《成才之路》2009,(28):64-64
2009年安徽省的高考史综试卷与以往全国卷相比最大的变化是试卷结构.地理选择题排在选择题后十题(分值为40分)。地理非选择题排在综合题的前两题(第33,34题),而并非与政史的大综合;另外地理试题在总体难度较2008年全国卷有下降,特别是选择题部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高考文综《考试大纲》对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拟定了“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本文结合2005年高考文科综合卷(江西卷)第38题,解析这些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