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二是使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法则,并能正确应用“先约分再相乘”的方法进行计算。结合教材的思路和学生思路,我认为首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掌握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样来安排教学,有利于学生对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一、复习旧知 1.用乘法算式表示:  相似文献   

2.
课题教学的一点体会江苏喻海林,郭学德第一阶段:解题置疑,读文觅答。这一阶段的教学,就是在揭示课题之后,教者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围绕课题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从中找到答案。例如,教学《“绿色的办公室”》,在学生理解“办公室”的意思之后...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中的一篇六干多字的小说。这样一篇长文,用一个课时来教.让学生读懂文章,理解主题,明白写法,必须讲究教学策略。首先,学生要充分预习课文。其次.要围绕学生阅读中的疑难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提出来,并且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的对策,才能促进教学的发展。1.曲解教材。主要表现为任意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对一些数学知识,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一知半解地向学生传授,造成知识上的错误。如约分,不少教师理解为“将分数约成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这样就把约分与分数化简混为一谈。原因与对策:加强教师的数学知识水平的提高。据调查,现在在职的小学数学教师,绝大部分的学历是中师,他们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与小学数学紧密相关的数学理论,不能较全面地掌握与小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5.
宛若运动员参加障碍赛,必须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到达终点一样,学生在新知的学习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这便是学习上的难点.如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变深奥为浅显.现就《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难点教学设计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课前预习,思考难点.如“约方”的教学,利用口算逐次约分,学生容易接受.而对于12/18(例2)如何一次性的约分呢?这便是一个难点.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分子、分母取什么数后就成为互质数?这个数用什么方法求?”思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起点,也是智力发展的推  相似文献   

6.
课本上“比”这部分内容中一般都有这样一类题,把下面的比改写成分数形式25:100,21:18。每次教学时,我都要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突出“改写”二字,然而总是事与愿违。同学们在写成分数形式之后,总不忘“约分”。这让我有些苦恼:学生为什么要“画蛇添足”?他们难道不知道这里只是借用分数形式,但还是比?既然是比,又怎能“约分”呢?于是,我决定展开调查。调查的结果让我吃惊: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分数可以约分,那比也应该可以化简呀!这是多么难得的课程资源呀!不能失去这个很好的资源。于是第二节课上,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时,我适时利用了这一资源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7.
王玮 《江西教育》2001,(2):45-46
一体现德育渗透的教学思想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技能为双重标准,要求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板书要根据语文学科“文道统一”的特点,遵循“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这样一个阅读教学的课堂结构模式,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再让学生从中认识课文的中心,接受思想教育,进而理解作者表现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如《过桥》一文的教学,先让学生理解“雷锋怎样背同学过桥”和“雷锋为什么背同学过桥”,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往往习惯于把教师看成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看成承受知识、接受训练的客体。但是,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走出校门之后,能“听人说话,说给人听,看人家写,写给别人看”(叶圣陶(在第二次教材座谈会上的发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逐步提高自学能力。从上述观点出发,笔者在这里重弹老调,谈谈中学语文常规教学中的预习和听课问题。一、坚持预习预习是听课的准备,要学生坚持先预习后听课,首先要让学生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反正老师会讲…  相似文献   

9.
孙莹 《华章》2011,(24)
面对文言文教学给学生造成的学习"苦难",让教师们感到"痛心".根据自己教学经历总结了一套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解决之前教师乏味的文言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的预习使其了解当堂重难点,预习新知,当堂理解,感受新知,夯实旧知.并且有效地突破重难点,化学生的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然地把所学的知识掌握并积累,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令学生学以致用,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如何将预习落到实处.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句读能力以及理解文本能力.通过积累的过程掌握必要的知识,培养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得能力.勤奋的练习使文言文的学习做到勤能补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诗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 ,展开想象 ,挖掘诗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是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此以《暮江吟》为例 ,谈谈对古诗教学的几点看法。运用学过的预习方法 ,放手让学生主动预习。《暮江吟》这首古诗是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五单元《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 ,因此在布置这首诗的预习时 ,我不提出预习的内容 ,而是让他们运用以前掌握的预习方法 ,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预习。上课时让学生说…  相似文献   

13.
“五段学习法”是指语文教学经过的五个阶段,即浏览———发问———阅读———回忆———复习。浏览,是指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大概读一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如教学《少年闰土》,课前可布置这样的预习作业:解决生字词;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结合插图体会少年闰土形象;看一看课后问题中标有着重号的词语和需要理解的重点句子。这样既可促使学生有目的地感知课文,又可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把未知的与已知的相结合,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发问,是指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围绕重点、难…  相似文献   

14.
汤浩 《湖南教育》2006,(8):21-22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消除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隔阂,在教学时找准学生的学习最近发展区,把熟知、亲近的生活数学带进课堂,让数学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的艺术性 ,体现在教师把课堂教学组织得生动活泼 ,让学生在课堂上既得到艺术享受 ,又学会语文知识 ,掌握学习方法 ,形成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 ,也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预习的艺术。 预习 ,就是让学生接触一下要学习的内容 ,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 ,为听课、学习新内容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指导学生预习 ,必须从实际出发 ,讲究方法 ,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如教《捞铁牛》这课 ,在预习时可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捞铁牛 ?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捞铁牛办法分几步 ?你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捞铁牛 ?学生带着这些…  相似文献   

16.
学生对2.4×3×0.25/0.5×0.8×1.5这种分子分母带有小数连乘形式的繁分数的化简,往往采用直接约分法,但因小数除法口算不熟练,或因约分结果的小数点位置点错,而导致整题化简结果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利用转化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设法把分子分母中的小数全部变成整数后再约分。例如:化简下列繁分数: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理念。《教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认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不仅可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教学结论是怎样得出的,某一数学知识是怎样应用的等等,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体验  相似文献   

18.
学习了分式的加减法后,只要同学们善于做归纳、总结工作,就不难发现:分式的加减,应用运算法则之后,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整式的加减和约分.因此,分式的加减可归纳、总结为这样一个规律:分式加减=通分+整式加减+约分.这样就把分式的加减还转化为整式的加减.这是我们所熟悉的运算.而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又与分数的通分和约分相类似,从而就把一种新的知识和新的运算纳入了我们已有的知识系统.知识之间就是这样互相联系和互相转化的.例1计算:分析应先降低分子的次数再通分相加.解原式=此例若采用一次性直接通分相加,则运算就冗繁…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课标改革的课堂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功夫下在课堂上,更要把功夫下在课前与课后。课堂上老师要放权,能让学生讲的先让学生讲,老师再做补充。课前学生自主预习、课后自主复习是必须的。课前带着问题预习课本,指定相关同学主动阅读课外相关知识做成资料卡片上课时讲。课后播放相关影片以帮助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0.
指导学生搞好数学课预习□玉门市玉门镇小学白银军1预习要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符合认识规律,又可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和倍、差倍问题前,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预习题:爸爸的体重中国千克,妈妈的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