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商洛学院学报》2017,(2):25-28
在碱性条件下,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CTAB)和正硅酸乙酯(TEOS)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出MCM-41分子筛。通过物理浸渍法对MCM-41分子筛进行表面功能化,制备出2-羰基丙酸邻羟基苯甲酰腙修饰MCM-41孔分子筛。研究了修饰分子筛对尾矿废水中镉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温度、分子筛用量等因素对功能化分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羰基丙酸邻羟基苯甲酰腙修饰MCM-41分子筛在吸附时间为30 min,pH为8.02,温度为40℃,吸附剂用量为0.08 g的条件下吸附性能最佳,最大去除率为95.6%。  相似文献   

2.
以水玻璃为硅源,在无压体系中合成含Al的硅基MCM-41,并采用XRD、TEM、27Al MASNMR及N2吸附-脱附等表征手段,系统研究Al的引入对MCM-41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l原子对MCM-41骨架Si进行同晶取代后,Al以四配位骨架和六配位骨架外Al的形式存在,Al-MCM-41仍能保持长程有序的一维孔道结构。并且随着Al掺杂量的增加,孔径和孔体积减小,当Si/Al=25时比表面积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MCM-41和HMS孔内组装[Eu(bpy)2]3+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的方法在MCM-41和HMS介孔材料孔内组装[Eu(bpy)2]3 (bpy:2,2-联吡啶).所得介孔复合材料经XRD、ICP等离子发射光谱、IR、N2吸附实验及光致发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介孔材料母体相比,组装稀土配合物后的介孔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有所下降;组装稀土配合物的介孔复合材料在氙光源激发下,均发射出特征的Eu3 光致发光谱;与组装稀土配合物的HMS介孔复合材料相比,组装后的MCM-41介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效率.MCM-41介孔材料是一种比HMS合适的载体,有助于增强介孔材料孔内组装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受Cd、Hg重金属污染的水体,研究了添加商业介孔SiO_2(MCM-41)对Cd~(2+)、Hg~(2+)的净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模拟实验表明:适量的MCM-41对Cd~(2+)、Hg~(2+)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特别是对于低Cd~(2+)、Hg~(2+)污染物浓度的水体,净化效率超过90%;而过量的MCM-41颗粒间易发生团聚现象影响吸附效率;降低水体温度、提高pH有利于提高MCM-41对Cd~(2+)、Hg~(2+)污染物的净化效率;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吸附速率较快,净化体系短时间内即可达到吸附饱和,可作为填料应用于饮用水净化装置。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Mg-Al LDHs和Mg-Al LDHs负载型高岭土微纳米层状结构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样品进行表征.考察了样品对水体中Cr(Ⅵ)的吸附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吸附等温和动力学过程.实验结果显示:Mg-Al LDHs高岭土负载前后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分别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和Langmuir等温方程,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4.36 mg/g和11.46 mg/g.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焙烧隔氧活化处理、负载磁性材料等途径制备了一种浮选尾煤基复合吸附剂,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其吸附水中Pb(Ⅱ)重金属离子效果的影响,对其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分析,结合XRD、MLA分析及氮吸附等手段对其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尾煤样品经过800℃高温焙烧改性后,高岭石含量有所减少,伊利石含量有所增加,且孔隙中的水或部分杂质被有效脱除,生成大量气体,从而显著增大了其比表面积和孔径,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负载Fe3O4再经800℃焙烧后的浮选尾煤对Pb(II)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尾煤基复合吸附剂对溶液中Pb(Ⅱ)的吸附过程,其对Pb(Ⅱ)的吸附主要是基于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嘉应学院学报》2017,(8):50-55
以污水厂的活性污泥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的直接耐晒黑G(Direct Black G,DB G)进行吸附性能研究.考察了污泥pH、吸附时间、污泥量、离子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对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污泥可以快速吸附水中的DB G,污泥吸附DB G时最佳污泥pH为1;离子浓度和温度变化对污泥吸附DB G的影响很小;Freundlich方程可以较好的描述DB G在污泥上的吸附等温过程;污泥对DB G的吸附行为可以用假二级动力学来描述,其吸附过程受膜扩散和颗粒扩散的共同影响,DB G质量浓度越高,前者影响作用越大.热力学分析表明污泥对DB G的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温度升高自发进行的趋势增大.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沧州地区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附近的土壤中接种培养、驯化的细菌(简称优势菌)对Pb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50 min,pH=6.0,铅离子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菌的质量浓度为2 g/L(湿重)时,铅离子的吸附率可达94.1%;当Pb2+的质量浓度为250 mg/L时,吸附量可达71.4 mg/g。其模型符合Langmuir和Freudlich方程。  相似文献   

9.
自1992年问世以来,基于介孔分子筛MCM-41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一直是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按照文献方法以水玻璃为原料制备出MCM-41,并对其孔腔进行化学修饰,即通过两步反应成功引入手性化合物,(1R,2R)-(-)-1,2-环己二胺和(1R,2R)-(+)-二苯基乙二胺。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所得材料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氯丙烷作为交联剂,合成了聚乙二醇交联壳聚糖.用红外光谱(FI-IR)对交联壳聚糖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交联壳聚糖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40℃、吸附剂用量为30 mg时,交联壳聚糖对溶液中Pb2+的吸附效率较高,吸附在交联壳聚糖上的铅离子可用1 mol/L的稀HCl洗脱.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测定,该法对Pb2+的检出限为0.72μg/mL(3σ,n=8),相对标准偏差为2.1%(n=5,ρ=5μg/mL),线性范围为0-20.00μg/mL,加标回收率在97.8%-102.6%之间.该方法用于奶制品中铅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利用低温炭化法来制备柚子皮活性炭吸附剂。探讨了吸附剂用量、温度、pH值、Cr(Ⅵ)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柚子皮吸附剂吸附处理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吸附剂用量10g/L,温度40℃,pH=4,吸附时间10h,Cr(Ⅵ)初始浓度为100mg/L时,Cr(Ⅵ)的去除率能达到98%以上。柚子皮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废弃花生壳对Cr(Ⅵ)浓度为50mg/L的模拟水样进行了静态吸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于Cr(Ⅵ)浓度为50mg/L的50mL模拟水样,在25℃下,用粒径为2-3mm花生壳吸附剂用量为1.0g、介质pH值为1.0、吸附时间为300min处理废水时,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9.55%。吸附后的水中Cr(Ⅵ)浓度为0.224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标准。随着体系温度的升高,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量增加,同时对吸附等温线及其模型的拟合进行了实验说明,Freundlich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吸附过程特征。  相似文献   

13.
将铜稳定、均匀分散在MCM 41型中孔材料的结构中 ,可充分发挥铜活性中心的催化活性。特定条件下 ,采用季铵盐类模板剂 ,在正硅酸乙酯 (TEOS)的水解聚沉时 ,向材料的结构中引入金属铜源 ,成功合成了分子自组装Cu MCM 41型分子筛。经XRD、FT IR、ED、HTEM、TG DTA分析 ,证实了样品属多晶态纳米材料 ,铜的骨架含量及脱模条件如焙烧温度、焙烧时间 ,对材料结构的稳定性及中孔有序度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H3 PW12 O40/TiO2-SiO2为催化剂,取代苯甲醛、乙酰乙酸乙酯和尿素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合成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探讨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固定取代苯甲醛的用量为0.04 mol和无水乙醇的量为15 mL的情况下,n(取代苯甲醛)∶n(乙酰乙酸乙酯)∶n(尿素)=1∶1.0∶1.5,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75 min,分别以对羟基苯甲醛、对硝基苯甲醛、茴香醛、4-氯苯甲醛、对甲氧基苯甲醛分别代替苯甲醛,产品收率为35.0%-89.2%.催化剂和合成产品分别采用IR, XRD和1 H NMR, IR, MS手段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La3+掺杂的纳米TiO2,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甲基橙溶液为降解目标,测定其紫外光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La3+的掺杂能有效抑制TiO2纳米颗粒的增长,提高晶相转变温度;稀土La3+的掺杂能有效提高TiO2纳米粉体的光催化活性,最佳初始掺杂物质的量比为0.02%.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大豆渣吸附Cu^2+的五个因素进行优化,建立了浓度(X1)、加入量(X2)、pH(X3)、温度(X4)、时间(X5)对吸附率(Y)的回归数学模型:Y=73.58219+5.50153X1+4.61857X2+19.47253X3+5.84406X4+3.62286X5—4.77678X1^2-2.69559X2^2-6.6478X3^2+2.78751X4^2-4.53383X5^2+0.14936X1X3—0.37914X1X4—0.12638X1X5+0.26425X2X3+1.02252X2X4—0.56296X2X5—3.55009X3X4—0.3102X3X,-0.33318X4X5。得出各因素对大豆渣吸附Cu^2+影响顺序为:pH〉温度〉浓度〉加入量〉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浓度、加入量,pH、温度、时间为40mg/L、0.1g、8、60℃、4h时,大豆渣对Cu^2+吸附率最高可达98.82%,验证值为97.98%,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以均苯三酰胺甘氨酸与Tb(NO3)3.6H2O为原料,加入到乙醇和水为1:1的溶液中,滴加吡啶调节溶液的pH值,密封静置反应,两周后生成无色晶体。通过荧光光谱、红外光谱、XRD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表明化合物为[Tb(TCMBT)].7H2O。  相似文献   

18.
在室温下,用六水合硝酸锌和对苯二甲酸为原料,通过扩散三乙胺制备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5)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水的含量,得到了不同形貌的纳/微米颗粒.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MNMOF-6的形貌为纳米颗粒的聚集体,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为50-100纳米,样品MNMOF-7,MNMOF-8和MNMOF-9的形貌分别为棒状、针状和带状,我们对不同形貌的MOF-5纳微米颗粒的氮气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廉价的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作为初始原料,四丙基氢氧化铵(TPAOH)为模板剂,分别采用两种合成方案制备出微孔分子筛ZSM-5样品。该法相较传统水热法,原料价廉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通过XRD、SEM、T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发现两种方案均合成出了较高质量的ZSM-5,但形貌分别为薄片型和长六方体型。最后考察了其对水中Cr(Ⅵ)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ZSM-5型样品对Cr(Ⅵ)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高分子微凝胶,以其为模板,在室温条件下,以硒代硫酸钠(Na2SeSO3)作为硒源,制备得到了Se—PAM无机-有机复合微球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复合微球的形貌、无机物硒晶形结构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