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混合式学习模式在电大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保障电大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课程学习资源不能有效支撑混合式学习开展的现象。学习资源成为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制约因素。以《建筑制图基础》课程为例,为适应混合式学习的开展需对学习资源的形式、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在资源建设中要特别关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使用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对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进行辅助教学设计,以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有效整合课堂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多因素共同构建大学生创新文化的混合学习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混合式学习模式目标明确,顺应时代潮流,可操作性强,将有利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创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特点,参照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理论,结合《网络教育应用》课程体系的变化与发展,阐述如何在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等阶段开展混合式学习,有效结合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教室环境下的学习的各种策略,实现混合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Moodle网络学习平台以及混合式学习,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从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方面对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进行了相关论述,教学实践表明,Moodle平台可以有效地实施混合式学习,为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所谓混合式学习,指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的启发、监控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初中生由于特殊的成长阶段,使用混合式学习方式对培养其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混合式学习的重要举措,重点从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网上学习资源为支撑、创设电子档案和多元学习载体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式学习是将传统面对面教学优势和在线学习优势相结合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不仅扩大了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机会,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支持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但混合式学习的优势并非自然而然产生的,它离不开精心地设计与实施。源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然后运用此模式对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的一个专题"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和维护"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对其应用效果开展了行动研究,实证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指导混合式学习实践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将MOOC融入传统教学过程中,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体的教学质量。然而,目前该类混合式教学侧重于知识信息的传递,对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尚缺乏有效的机制。为此,文章在MOOC资源下,结合“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的线下教学实践,应用主动学习理论,构建了MOOC资源下基于主动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学习成绩数据分析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发现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为混合式教学的深入改革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线教师,更要深思如何借助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软件、教学平台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笔者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引导学生学习网络优质学习资源,参与新教材资源的开发并形成有益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典型的教学案例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混合式学习中监控方式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呈现出日益广泛的应用趋势。混合式学习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强调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置才能既实现教师对教学的有效监控,又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以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混合式学习下基于信息技术的电子监控和传统教学的人工监控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这两种监控对混合式学习中学生行为和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对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以及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提高学习效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谭荣华 《考试周刊》2014,(11):106-107
文章以U-Learning视角设计网络课程学习资源,旨在弥补现有的网络课程对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动态学习支持的不足,具体分析U-Learning下的学习资源的特点,提出基于U-Learning视角下的网络课程学习资源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它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文章通过对合作学习模式、自我导向学习模式、问题本位学习模式、经验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模式等几种不同类型成人学习模式的探讨,试图找到他们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是学习科学的主旨,也是现阶段所要破解的e-Learning难题,因此,对学习科学视域下的e-Learning深度学习进行研究,追溯起源,把握热点对推进e-Learning学习意义深远。在梳理e-Learning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之上,剖析了学习科学领域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特征、有意义学习是深度学习的主旨、高水平思维是深度学习的核心等理念为依据构建了e-Learning环境下深度学习分析模型,继而又以此为据,对e-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研究发现,为了进一步推动学习科学的发展,深度学习的研究必须在学习过程的评估与分析、情感体验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在研究方法与研究视角方面进行多角度创新,研究应该更精细深入,多进行相关的量化研究,以充分利用学习评估技术对深度学习的现状进行把脉。  相似文献   

13.
以网络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新一代e-learning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范式下的教师来说,既是契机也是挑战。分布式认知是信息技术发展而催生的新理论,面对混合式的学习环境,以它为指导的为分布式认知教学范式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审视课堂环境,并且能够从学习方式、学习者、知识等方面培养集体创新创造、共同合作的能力,为集体智慧的激发创造条件。通过课堂观察与实例分析表明,运用分布式教学范式不仅能优化课堂环境内各种分布式资源的整合,同样的,高效多元的资源利用与共享也能激发集体智慧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使得课堂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泛在学习为背景,从学习资源的角度阐述了泛在学习环境下学习资源建设中存在的资源间离散程度高,资源呈现分散等问题,提出学习资源的聚合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文借鉴自然语言处理及数据挖掘等相关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利用聚类分析对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资源进行相应的处理与计算,基于“学习元”平台,对学习资源的聚合功能进行了设计与开发,实现了基于聚类分析的学习资源聚合.  相似文献   

15.
作为移动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刚刚起步,由于缺乏相关的标准指导,真正适用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还不多见。因此,要开发设计可重用、可共享的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首要前提。从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入手,结合学习对象理论,提出适用于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6.
赵勇 《辽宁教育研究》2012,(12):108-111
作为全球性的信息资源网络,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数量巨大、门类齐全的信息,这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条件。但由于互联网改变了传统教学、信息资源发布和成果评价的方式,对研究性学习的效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互联网网络资源时,必须探究基于网络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科学的发展需要从多学科的视角来审视,用生态学的视野审视学习活动就产生了学习生态观.用生态学的整体性视角审视网络学习,也迫切需要人们去构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但由此产生的诸如网络学习生态危机与平衡、网络学习中的情感交互、网络课程的生态设计与开发等新问题又需要人们进一步探寻.  相似文献   

18.
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获得成功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促进和利用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就成为基于计算机的学习环境设计的关键问题。欧洲电子学习网络推出的iClass项目以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与模型为指导,充分促进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实现。未来基于计算机学习环境的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资源的日益推广与现代教育的信息化推进,各类高校陆续开始建立校园网、在线学习平台及相关的电子教学资源库。但目前各类教学资源处于无序、有限共享、低效率等状态。为更有效地组织利用教学资源,方便学生的学习与应用,对现有教学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对成人教育的电子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探讨,研究应如何根据实际情况,建设一套完整的电子教学资源库,辅助教育的信息化推进。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职业指导工作,但从专业建设的角度来研究职业指导鲜见有人涉及,本文就是从这一新的视角,与专业建设相结合,探索如何推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