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命贵 《山东教育科研》2014,(9):I0001-I0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文化层面的交流与互动也更加频繁。“欧化”就是在这样的经济、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指的是传统的汉语文化在受到西方语言(尤其是英语)的浸染后发生的一系列语言、语义、句式等方面的变化。透过翻译,欧化汉语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书即是在此背景下对欧化翻译现象及过往的欧化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并分析了导致翻译欧化的内因和外因。  相似文献   

2.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欧化现象是现代汉语研究、现代汉语形成研究的重要领域。老舍作为重要的现代作家,其小说中的欧化现象很早便引起了学者注意。随着欧化研究逐步深入,去欧化现象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借助语料库,该研究对老舍1929-1961年间的小说进行考察后发现,老舍小说中存在去欧化现象,即代词“它”、介词“当”的使用频率先上升后下降;代词“它”指代对象、句法功能先增多后减少;“当……时候”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连词“或(者、是)”所衔成分的结构容量先扩增后缩减。这些历时变化揭示了去欧化现象发生在不同层面,且与欧化共存。  相似文献   

3.
张宏 《九江师专学报》2006,25(3):90-92,111
英语工具书里,汉译句子中“的的不休”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试从死译、冗余、泛用口语体、衔接与连贯四个方面,对英译汉中前置形容词修饰语这一欧化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翻译应当简化、精练,维护汉语言简意赅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们习惯把清末民初翻译所带来的在汉语中留下外来印迹的现象称为“欧化”。但由于当时的西方书籍大多是由日译文转译过来,因此,其中还含有“日化”的特征。鸳鸯蝴蝶派也是“日化”的自觉传播者。《小说画报》的语言中有非常典型的“日化”现象,对其进行分析,可以考辨出鸳鸯蝴蝶派文人对现代文学语言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语欧化与翻译间的历史关联出发,批判了欧化翻译对汉语以及汉民族文化所带来的破坏性,提出文学翻译中文言传统的部分回归可能是解决翻译中欧化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今,随着大量外国著作尤其是西方文学涌入中国,在极大丰富和拓宽中国读者视野的同时,也促进我国近代翻译事业的长足发展。本文旨在对近代英汉翻译中的欧化翻译现象的产生、表现、不同发展阶段及对汉语的欧化影响进行研究,列举各个时期翻译名家对欧化翻译的态度,探讨欧化翻译的合理性及限制性,以明确我们对欧化翻译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印欧语对于汉语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语言的演变就出现了欧化汉语.欧化语法现象的发展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历史,但是学术界对于欧化汉语的评价也褒贬不一.该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的各个方面分析产生欧化语法现象的原因,并对欧化的译文进行改进,从而减少在翻译的过程中欧化汉语带来的影响,并使其能够应用到我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鲁迅站在中国语言改革的高度,从改造整个中国语言体系的角度,提出“硬译”和“欧化”的翻译主张,目的是在汉语中输入新的内容和输入新的表现法,从而改进中文的文法和句法。鲁迅的这个翻译主张在中国近代译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可是竞遭到了强烈的攻击甚至漫骂。鲁迅“硬化”和“欧化”的主张对汉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英语的发展史充分证明鲁迅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自“五四”以来,汉语欧化现象长期受到学界关注。良性欧化对汉语的发展颇有裨益,而恶性欧化则化简为繁,化巧为拙,带来极大负面影响。以翻译写作学理论为指导,以当今热门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坏血:一个硅谷巨头的秘密与谎言》简体中文译本为例,详细梳理恶性欧化这一语法现象在译文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宏观译写过程及微观译写技巧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被”字结构,一直是欧化现象研究的重点。本文对比分析了汉英被动句句法差异,考察了现代“被”字结构的用法演变,指出“被”字结构欧化现象,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善加利用其善性欧化,能使汉语更富有张力和活力;欧而不化的,则应尽量规避。  相似文献   

12.
周立波作品中的“当……时候”“被……所……”“使……”都不是欧化语法,而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同义复音词“沉默、控制、嘶叫、激烈”与复合词“发表、拥护、咒骂、集体”不是周立波时代由于翻译而创造的新词,而是汉语固有的词语,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很常见。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前后,随着大量的西方科学典籍、文学作品翻译到中国来,不少知识分子受到印欧语的影响,不仅大量地使用音译的外来词,而且还自觉不自觉地把一些印欧语的语法现象引入到汉语的书面作品中,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化句。汉语中的欧化句有各种情况。有的表现在复句中各分句都勉强增添主语,因而使句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历时类比语料库和平行语料库,考察郑振铎译作中汉语助词、连词、第三人称代词、被字句和把字句是否存在欧化以及欧化程度.研究发现:不同类别语言项目欧化程度不一,即使同一类别下不同词的欧化程度也不同.文章在图里翻译规范的关照下,从初始规范、初步规范、操作规范对郑振铎译作欧化进行分析.译作的欧化体现了充分性、可接受性的中和,社会文化环境施加给译者的影响,以及译者为达到目地对各种翻译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五四白话文运动以来,翻译语言呈现出欧化趋势。白话文自身的缺陷是欧化翻译的内在动因,而改造国民思想则是欧化翻译的外在动因。虽然欧化翻译在五四时期遭到了一些反对,但因其在汉语改造以及提高汉语表达功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翻译中的欧化要有一定的度,恶性的欧化翻译不仅不利于汉语的健康成长,还会妨碍汉语的发展。对欧化翻译的正确态度是:积极引导,使其健康发展而非对其扼杀。  相似文献   

16.
欧化可以为汉语注入活力,使汉语更具表现力,但凡事过犹不及。《三杯茶》翻译中有的的不休、判断句替代描写句、滥用代名词等过度欧化的情况,对汉语的危害很大。翻译工作者应避免过度欧化,以保护汉语。  相似文献   

17.
翻译学科的快速发展使译文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地发展,但是在翻译过来的作品中“欧化”汉语还是频频出现,这不仅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也影响着翻译所肩负的文化传播的使命.重“形合”的英语和重“意合”的汉语在语言组织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然而译者在做英译汉时,总是跳不出英语“形合”框架而产出具有英语句子结构的汉语.本文主要分析教学中的实例,从英语句式结构方面探究其问题所在,并建议以化“有形”于“无形”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翻译中的费解现象不仅出现在初出茅庐者的笔下,甚至在一些成绩斐然者的译作中也有.本文以《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翻译为例,探讨了英译汉中费解现象的三种来源:①望文生义的随译②逻辑迷离的推论③令人望而生畏的欧化长句.  相似文献   

19.
中英文产生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及文化传统等各不相同,因此在汉语和英语互译的时候,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译的情况,特别是在两种语言的文学翻译中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在翻译实践中,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标准一直是译者们信奉的标准,然而在文学翻译中存在太多“不可译”的现象,如果盲目地遵循严复的翻译标准,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就会变得举步维艰。在英汉互译时,文学作品中诸多不可译现象的存在说明绝对“忠实”的文学翻译是不可能的,“神似”翻译理念为译者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文学翻译中做到传神、达到“神似”才是译者们应该遵循的真正标准。  相似文献   

20.
林语堂曾以“一捆矛盾”自喻,而对“白话文”的支持与对“欧化文”的反对似乎是其“又一捆矛盾”,而实则不然。文章从语言发生学、语法学、翻译学、语言心理学等维度分析了林语堂“欧化文(翻译)”批判的深层原因,并从语言哲学的高度对林语堂反对“字译”、坚持“句译”,“清顺自然”的行文要求、文化自信心的培养,以及“文白调和”的语录体的提倡等一系列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