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地理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又让课堂活起来呢?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3.
让课堂活起来,充满活力,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舞台”,把“表演权”还给学生。教师变“讲”为“导”,尊重学生人格,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快乐。  相似文献   

4.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5.
《学周刊C版》2016,(26):143-144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学科,如何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数学课“活”起来,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其实是让学生在课上“活”起来,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能够激发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探索新知。如何让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笔者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地,只有让课堂“活”起来才能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来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获得丰富的知识。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让课堂“活”起来时,每一位老师都在探究问题。然而高中英语课堂却始终难以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让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学生则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盲从依附。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把学生从“闷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要想让语法课堂“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动”则“活”。“动”既是前提又是过程,决定着“活”的始发和质量。“动”要求教师在分析语言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交流活动和情感体验,将不灵活的语法课堂变成快乐游戏的课堂;“动”意味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叶澜,2002),充分释放其内在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堂要变“活”,变“动”,成为生命课堂。生命的本质在于“动”,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就要摸准学生的兴奋点,找出学生的动情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主角,让每颗心都有飞翔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课堂充满生命的光彩呢?下面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因为“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呢?“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动”即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事半功倍;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师生互“动”,可提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已推广多年,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做法仍是盘根错节,藕断丝连。语文教学课堂内“满堂灌”、“讲风”依然存在,要想提高学生素质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让“静”的课堂“动”起来,使“死”的课堂“活”起来,让他们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相似文献   

13.
罗金水 《广西教育》2006,(1A):23-24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更加关注每个生命的存在,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充满更多的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创造性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所谓“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就是让每个孩子在课堂中“活”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如何让每个孩子真正在课堂上“活”起来?我认为:教育者要活化资源,珍视体验,强化倾听,通过正确有效的课堂对话与指导,让每个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强烈的角色意识,全方位地体验教学的真实与愉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叶澜教授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呼唤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认为“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参与、观察、讨论、操作,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表现创造成功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春风吹来了“活”的教育思想,让课堂“活”起来显得尤为必要,“活”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着和谐平等气氛的磁场,让交流、合作、讨论、辩论,一切都显得那么轻松活泼,能使学生学习更积极。更主动,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非常有效,也是发展学生的情感、能力、态度、世界观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尤其如此。让初中化学课堂“活”起来,努力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应当是我们每一个化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视语文学习为一件苦差事。要改变这种不良状态,提高课堂效率,可采取以下策略:情感共振,让课堂“活”起来;互动交流,让课堂“动”起来;幽默诙谐,让课堂“笑”起来;和谐融洽,让课堂“亲”起来;活动体验,让课堂“富”起来。  相似文献   

18.
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9.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应该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活”起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做学习的主人,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那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魏巍 《教师》2014,(9):100-100
课堂提问是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提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保持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充分吸引和调动学生,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以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