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校报的第一版即要闻版,承担着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学校党委和行政在一个时期的重大决策、工作重点以及广大师生员工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的重任.读者拿到报纸后,首先看到的就是要闻版,较之其它各版,其版位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报人皆以“黄金版”称之也不为过.版位的优越决定了编辑的工作重点应放在要闻版,但这并不是说编辑对其它各版就可以应付、凑和,而是说编辑对要闻版要刻意用心,因为要闻版是一张报纸的门脸,要闻版的水平应该就是一张报纸的水平.要闻版办好了,才能使其版位的优势转化为宣传的优势,从而充分发挥校报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
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 (一)版式、内容程式化,在受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校报形成了一副固有的"面孔",多为四开四版小报:一版为要闻版,刊载近期学院重大活动、会议的报道;二版为教学科研版或论文版,刊载本校或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或教职工的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或综合信息版;四版为文艺副刊.概而言之,整张报纸从内容到形式都乏善可陈,大部分校报要闻版和综合信息版充斥了会议报道和领导讲话,成为了"会议摘要"和"讲话记录"版;而因版面有限、信息量少、办报程式化、报道范围狭窄、趣味性差等原因,校报在师生中受欢迎程度不高,甚至有的校报刚发到师生手中就被扔到了垃圾角.  相似文献   

3.
校报既然作为一份报纸,就必须按新闻规律去办,按新闻规律办校报,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编辑、写作的新闻化。 所谓编辑、写作的新闻比,正是校报区别于简报、工作研究之类的样式,使校报成为一份报纸,这里新闻化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校报整个版面安排必须包括一般报纸必须的二个部分:即新闻、言论和副刊三要素。在图片配置、标题制作、版面编排等方面都应按照新闻的要求去做。第二层意思是指在具体写法上必须按一定的新闻体裁写报道,充分运用事实讲话,要  相似文献   

4.
报纸要闻版面编排探讨苏汉英报纸要闻版面,是读者窥视报纸性质和内容的窗口。要编排一个好的要闻版,使读者拿起报纸,便可领略整版的风采,显得抢眼,“抓人”,需具备的要素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是最基本的。一、凸现一个好的头条头条是要闻版挂帅的稿件,是报纸的门面...  相似文献   

5.
大众传播学十分重视“言论”这种体裁形式,誉之为传播媒介的“灵魂”、“旗帜”,高校校报亦然,近些年国内多次举办校报评比,其中就含“言论”一项。“非知之艰,行之唯艰”,认识到重要性和体现出重要性还有相当距离。从当前高校校报情况看,我的感觉是“言论”比不上其它类体裁活跃。在色彩缤纷的校报版面上还未能充分体现出它的“灵魂”和“旗帜”作用。翻开高校校报的历史,我们最受感染、深受鼓舞的是一篇篇时政兼评的“言论”的伟大力量。1914年起周恩来同志主办的《敬业》、《校风》、《会报》、《觉悟》等校报;1919年起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6.
一张报纸的版面设计优劣好比人的容貌和形体,我们也把它称之为给报纸“造相”,它的相貌如何,不仅是一个“门面”问题,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办报人和其学校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正因如此,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高校校报版面设计中“造相”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高校校报本身特点和国内外市场上优秀报纸的分析,提出了高校校报在版面设计过程中,要重视“造相”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目的是使我国高校校报在版面设计中力求明快、清晰、简洁、美观,更具视觉冲击力,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水平和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7.
教学原则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原则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反思过去,教学原则存在的问题是:“哲学化”倾向,“散化”倾向,“表述异化”倾向和“经验总结化”倾向;展望未来,教学原则的发展趋向是:重视学生整体面发展,重视教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校校报的问题与走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第一张高校校报《北洋大学校刊》面世至今,高校校报已有105年的发展历史,经历期刊式,简报式,不定期出版,油印或铅字印刷等坎坷进程,今天已经发展成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并颁发国内统一刊号的新闻纸,从而揭开高校校报发展中重要一页,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体制,资金,人员 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社会报纸相比,相当一部分注意,不是全部)校报还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不少的差距,还有相当的向高层次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试论“非教学论”研究倾向张熙一教学论要教学论化的问题,尚未受到重视和研究。这些年来,一般只讲教学论要科学化,也讲教学论要中国化,至于教学论化的问题,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然而,教学论研究中“非教学论”倾向却很明显,不同程度地削弱了教学论学科的地位,使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校报中的一支生力军,高职院校校报如果能找准自己的定位,在办报中适当汲取一些晚报“鲜活”的风格,突出行业报的“职业”特征,发挥导报的正确“引导”作用,那么离党对新闻宣传的要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就更近了一步,校报也才会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广大师生。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05,(5):4-5
人大代表、吉林省实验中学校长龚玲认为,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自身发展来讲,必须克服“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学科化”倾向主要指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正规课程,在课堂上系统讲授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术语,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真正的目的.“医学化”倾向则是有些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少数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咨询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校报新闻传播模式存在着六大特点:接近性、长周期、小容量、重复性、史料性和读者的高知识化。要使校报新闻传播达到最佳效果,就必须对校报传播的新闻主体——消息的写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最主要的对策就是不断改革创新,力求深化、客观化、短化和活化。  相似文献   

13.
信息时代,高校新闻媒体由传统的纸质媒体——校报一枝独秀到眼下的校报、广播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四驾齐驱,校报主流媒体的地位已受到严峻挑战,尤其是与网络新闻相比,校报往往扮演着“迟到的重复者”的角色。在如是新形势下,校报要生存发展,继续起到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惟有改革创新,提升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校报的功能很多,如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监督、信息交流、知识传播、丰富生活、资料档案等,但我认为,育人功能是最关键的。‘宿人”是校报全部功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校报与其他报纸的区别在于姓“校”,它必须服从于高等院校培养人才这个总目标。因此,“有人”理应是它的主要功能。校报如果失去了有人功能,就会失去校报的基本特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广、\校报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育人功能呢?下面我结合办报实践谈几点看法。一、在阅读过程中发挥育人功能这主要是通过新闻手段直接向广大读者宣传党的政策,传达学校的工作部署,传…  相似文献   

15.
所谓“理科化倾向”,简而言之,就是按照理科教学的思路与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理科化倾向”给语文教学造成的严重后果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使语文教学偏离了基本点,严重地削弱了语文课的教育功能。第二,它使语文教学减少了“情感”与“美感”,减弱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它使语文教师忽视文学素养的提高,造成教师素质的下降。以上几点,就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切实感受到的“理科化倾向”的弊端。至于这种倾向是否为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毛病,则还需大家来发表看法,但是无论如何,“语文不文”的现象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确是…  相似文献   

16.
苏军 《成才之路》2010,(23):I0012-I0012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报近日出满100期,学校邀请市、区新闻媒体的记者和校报历届主编,开了一个“校报百期纪念暨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从校园文化的视角,为校报未来的走向把脉。如今,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大为增加,尤其是校园网的建成,使他们能更为便捷地了解信息。那么。校报校刊还有存在必要吗?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长方德明说:“校报就是学校从设计到制造的文化产品,她具有独特的功能,受到师生的钟爱,这种土生土长的东西很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迄今我国高校已有一千多家校报,这无疑是党的教育新闻战线的一支生力军。在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今天,校报作为涵盖域广、受众文化水准高、具有极强的社会性的行业新闻愈来愈为世人所注目。如何不负众望,追求校报编排的高水平,从而使校报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加大校报编排的精美、规范、创新的力度。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把握校本课程的涵义,深刻认识校本课程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解决校本课程的地位问题;深入研究和密切关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质量标准问题及数量化、“本校化”、“师本化”倾向,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将有助于校本课程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校报言论是校报的“灵魂”和“眼睛”,充分认识言论建设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言论建设,是提高办报水平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 校报言论是校报舆论导向的“鼓点”和“号角” 如果说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报道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弘扬先进人物的奉献精神和模范事迹,批评各种不良现象,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校报崇高而神圣的职责的话,校报的言论,则是完成这种使命和任务的“鼓点”和“号角”。  相似文献   

20.
高校校报工作有“两少两多”的特点,即人手少.经费少;任务多,杂事多。因此,做校报工作确实很辛苦,但也能锻炼人。正如一位长期从事技报工作的老者在回忆时说过的:“校报已经成为我历史和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的欢乐和苦恼,它给我教诲和训诫,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对校报编辑人员来说,每一期校报都是一笔凝聚着他门心血和汗水的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的心血和汗水就是编辑人员付出的创遣性劳动。下面就本文的这个论题,谈几点初步的认识。一、校报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是校报工作的内在要求。(-)技报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