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从一位没有父亲的女孩子的视角叙述了学校的故事、老师的故事、教室的故事,还有女孩自己的故事。女孩叫萨哈拉,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一些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需要留级和进行特别辅导。如果我们按照考试成绩来界定每一位同学的话,可能有不少孩子就像萨哈拉这位女孩子一样,内心会感到失望、  相似文献   

2.
廖娟 《教育文汇》2010,(6):27-28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部有关教师的电影。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家里很穷,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她。教师节,很多学生都给老师送了昂贵的礼物,女孩却特意花了几天的时间为老师做了贺卡。老师对其他学生用钱买的礼物大为喜欢,而对女孩送的贺卡却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3.
张杰 《教育文汇》2006,(3):64-64
有一个故事很长长得像山涧的小澳漂着花香流向大海有一个故事很美美得像故事里的女孩让山里人传了一代又一代仍不能将她忘怀还听见我少年的歌声从窗口飞了出来后来,故事长了翅膀在山里山外传开人们分不清是传述那个美丽的故事还是传颂那个讲故事的女孩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只知道她来时像个城里的女孩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要到山里来只知道她来了就再没有离开看望母枚村头的小庙是我的母校小庙很小十个学生一位老师就已坐满放学了孩子们鱼贯而出我又看到顽皮的我第一个溜出教室惹得老师在身后直唤我的乳名说别再迟到了啊许多人都想听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说你说我     
初冬的中午,绍兴县实验初中校园里,6个初三女孩围坐在圆桌边,共读一位陌生女孩的并不陌生的心情故事——What究竟发生了什么陈舒:这个故事讲的是学生对老师态度的转变啊——从讨厌到喜欢,渐渐地有点爱慕了。这个年龄的女孩,接触的人面不太广吧,突然冒出一个这么帅的、又能让你发生情感转变的人,很好奇,也容易产生好感吧。方姝茜:对老师产生爱幕之情了。它描述的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缪诗卉:女孩自己觉得是喜欢,但好像仅仅是一种仰慕之情。徐莹之: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产生的一种情愫,会对一个特定的人产生一种感情,不一定是喜欢。老师对她很…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某市举行的一次小学英语口语比赛中,一个五年级的女孩讲了一个传统的中国故事《马良》。在故事中,马良不是一个男孩,而是一个女孩。故事讲完的时候,评委认为马良应该是一个男孩,所以提了一个问题:“马良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学生仍然回答:“在我的故事中,马良是一个女孩。”于是评委认为这个学生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责任     
与当老师的朋友聊天时,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对青年男女在同一个学校教书,女孩欣赏男孩的高大和帅气,男孩看中女孩的清纯和善良,在同事的羡慕声中,女孩和男孩为了婚事而奔忙。可是,男孩和女孩最终却未能走上爱情红地毯。一次地震,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批阅学生作业,男孩在逃命中却  相似文献   

7.
一个老师未必真能塑造灵魂,却能十分容易地伤害一个幼小的心灵.因为,孩子们正在成长,还根本没有学会自卫.有这么一个故事,让我读后不禁汗颜.有一个女孩,是班上学习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正>【背景简介】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小学时,参加合唱队,老师发现她唱歌跑调,非常气愤地将她"踢出"合唱队。3天后,老师为了队伍人数的平衡,让女孩重归合唱队,但是规定女孩只动口型不能发出声音。经历了这件事的女孩,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不能唱歌——唱不出来。甚至,到她成年,一遇到当众发言演讲,心里都会涌起极度的恐慌。这个女孩,就是著名的作家毕淑敏。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无数的事实,让我体会到我们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他人",我们的教育方式、言谈举止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塑造,甚至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命运。我深知作为一名小学老  相似文献   

9.
郭春柳 《班主任》2005,(6):18-20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摘了学校大门口的水仙花,正好被老师看到,问她为什么摘花,女孩说她奶奶鼻塞,她听邻居小朋友说,闻水仙花的香味可以通鼻,所以就来摘了.针对这个故事,苏霍姆林斯基列出了6种老师的态度,而认为最佳的选择是:老师赞扬女孩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照顾奶奶,并再摘一朵花奖给她.为什么这个教师的做法是最佳选择?我认为恰恰是因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注重人性的,是自然的教育.有人评价苏霍姆林斯基最突出的贡献在于作为一个前苏联的教育家,是他率先把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引入到社会主义教育中.我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日记教学是不可忽视的一块,因为日记是个人情绪的释放地,可以让学生的心灵按照生活真实的样子呈现.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钟情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之源,耐心倾听学生成长的声音,品读每一个学生的故事,关注其生活,从而引领学生走好学习和人生之路. 故事之一:“执著女孩”的追求 “我一直认为自己作文还行,比起那些‘流水账’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呢!也许,我天生不是写作的料儿;也许,我依旧在原地踏步.总之,最近我的心里一直都有一种莫名的恐慌,一种莫名的不踏实……嘿,你听听,这酸不溜秋的话语正是出自我,一个渴望长大、渴望成功的小女孩之口.有一股强烈的势头在压迫着我,我成了个小小的妒忌女星了……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幸运之神也能叩开我的大门.” 以上是一个“执著女孩”所作的《暴风雨奏鸣曲》中的片段,她用独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执著、自信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向老师倾吐心中的失落、委屈,诉说渴望被老师关注、理解的心愿.  相似文献   

11.
魏红彩 《今日教育》2010,(11):62-62
这个1972年发生在某小学校的故事也许很久远了,但是这个故事具有永恒的哲理宕示。郭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放在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面前,她让男孩先挑选,结果男孩选择了大的,女孩满脸的不高兴。郭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让男孩将小的苹果洗干净、削皮,切成块放到女孩面前。孩子们吃过以后郭老师问道:“好吃不好吃?”,男孩子说好吃,而女孩子嫌苹果太小。  相似文献   

12.
星期五,我们在学校乒乓球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看了一场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乡村教师——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让一个13岁的女孩魏敏芝代课。高老师把全部学生都交给了魏敏芝,并叮嘱她“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一个月中,魏老师为了保证“一个也不能少”经历了种种波折,许多镜头让我们时而钦佩赞叹,时而潸然泪下,故事虽然简单,但我的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教育编辑李振村老师曾经说:"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故事啊!语文教材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向孩子们传递着关于语文的各种知识,老师通过一个又一个富有故事感的课堂,把孩子们引入语文的世界.一本好的语文教科书,一定汇集了很多经典故事;一位好的语文老师,一定非常善于讲故事."的确,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具备故事素养,善于用故事来解决课堂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是由于量大难记、形多难写、音多难读,相比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其他方面的内容,就比较枯燥,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如果在识字课上让故事的馨香润泽学生们的心灵,他们必定兴趣盎然,使识字课充满情趣,充满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今天要说的是我与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故事一 男孩 2006年8月21日 星期一 晴 初识邓诗羽是在今天。他,个子矮矮、皮肤微黑、名字叫邓诗羽的小家伙,却给年轻的、稚嫩的我一个措手不及——军训逃跑了。我着急,生气,同校综治办的陶老师、杨老师四处寻他。  相似文献   

15.
生活像一个调色盘,其中蕴涵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痛苦……当然,我们最需要的莫过于充满鼓励的掌声了。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乡下女孩上初一时,寄宿在学校里。她很内向,也很自卑。老师注意到了她,老师听说她笛子吹得不错,便让她参加学校组织的联欢会,表演笛子独奏。女孩推却,但老师总是鼓励她,给她信心。晚会上,女孩圆满地吹完了曲子,老师在第一排为她鼓掌,随后响起了一阵掌声。因为掌声,女孩后来开朗了许多,成了学校有名的小小笛子演奏家。女孩成功了,是因为老师的掌声。这掌声对于一个需要鼓励的女孩来说是任何东西都比不…  相似文献   

16.
秋游见诲     
我,就是这么一个女孩,一个盼望亲眼目睹那波涛汹涌、巨浪荡涤大海的女孩。小时候,妈妈常在我耳边讲述大海的故事。上了小学,老师经常教我们唱关于大海的歌。识字之后,我又阅读了大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是她?     
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每年在全球高中生中择优提前录取,17岁女生王靖瑶出现在今年的名单中. 有故事的女孩 在"牛人"济济的南开中学理科实验班,王靖瑶的成绩名列前茅.然而,她五彩斑斓的内心世界,比她的成绩更漂亮.老师说,这是个有故事的女孩.  相似文献   

18.
曲老师: 我叫“惜缘”,是一名初三学生。我是一个开朗、活泼又大咧咧的女孩,在朋友、同学与家人中,他们都认为我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可是谁又知道我内心的苦闷呢?  相似文献   

19.
看到这个题目,或许很多老师都不陌生,特别是对"老师,我不想读"这句话.对于对这句话不太清楚的人而言,我还是有必要先讲一讲它的出处.这句话出自一个有名的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上一节公开课时,他请一位学生起来读一下课文,可是这位学生却以"老师,现在我不想读"拒绝了老师的要求.但是这位老师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而"笑容依然"地请学生坐下,让他等到想读的时候再读.  相似文献   

20.
“生活需要掌声”,初看这个题目似乎有点不通。仔细阅读全文以后,才知是指生活中掌声的意义。掌声成了我们生活的必需,倒也觉得妥帖了。这篇文章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小作者听到的:老师的掌声“拯救”了一个女孩寂寞、自卑的灵魂。女孩在老师掌声的鼓励下,开朗了许多,最后还成了学校有名的“小小笛子演奏家”。另一个是小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爸爸的掌声给她自信,鼓励她战胜困难,最后她终于学会了溜冰。其中前一个故事是一段引子,是对后文的衬托;而后一个故事则是全文的主体,也是小作者叙述的重点。小作者把自己开始学习溜冰,其间的曲折、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