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海淀区育英学校小学部张雪敬老师结合“世界上的国家”(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利用图画书《村里来了马戏团》,以拓展学习的形式,给学生上了一堂以“珍爱和平”为主题的出德与社会课。  相似文献   
2.
3.
随着教材对儿童生活的关注,儿童主体的重视,我国现行实验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都很重视儿童视角在教科书中的呈现。与过去以成人的叙事语言为叙事主体的形式相比较,儿童成为教科书中重要的叙事主体,具体表现为小主人公和其相对应的叙事语言。同时,小主人公的言语行为,也不仅仅是文本内容的简单呈现,它被负载了多种具有教育指向性的功能。这是我国小学社会科教科书的一个新的重要变化,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教育现象,它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教材的新要求。下面,本文就以人教社的《品德与生活》和《品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的老年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实施和开展已有近三年了,三年来从事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各方人士都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探索。如果说我们把这三年暂称为“初级阶段”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就需要反思和梳理对这两门新课程所做的探索,正视我们的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力图在下一个阶段有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教材的研究和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试图以教材编制者的视角,从操作机制、教材的建构和参与、教材建构的理念、呈现形式等若干方面,梳理编制和开发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群体在成就教材的过程中所坚持和追求的精神及理想。旨在以开放的心态,抛砖引玉,希望和更多的同仁共同探讨在《品德与社会》教材的编制和开发中,所共同面临的实际问题,拉近理想和现实的距离,为我们的儿童编制出一生受益的、高品质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从一位没有父亲的女孩子的视角叙述了学校的故事、老师的故事、教室的故事,还有女孩自己的故事.女孩叫萨哈拉,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一些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需要留级和进行特别辅导.  相似文献   
8.
从国家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以培养学会做人为核心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都力图推动我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实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但从宏观的教育环境到微观的课堂教学,可以看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依然很难实现。所以,在考问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何以落实这一老话题时,必须正视问题的本质所在,思考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新课程“品德与社会”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就在提倡课程回归生活的新观念下,在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与真实的、具体的儿童生活世界的碰撞中,尝试着、探索着。根据对教师教授“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观察,我们认为,目前教师在理念上基本能理解教育与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