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怎样才能称为“相比”? 高中物理必修教材指出:“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的情况下,衍射现象不明显,光可以看作是直线传播的.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障碍物怎样的尺寸才称得上可跟光的波长相比呢?今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单缝衍射照片提供的数据估算一下. 照片显示的是:用一束平行红光照射0.lmm宽的单缝时,发生了很明显的衍射.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 77μm~0.62 μm,不妨取λ=0.7 μm,缝宽d=0.1 mm,故d-λ=143,即缝宽是波…  相似文献   

2.
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干涉.通过一个缝的光和另一个缝的光迭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最基本的衍射现象是单缝衍射.通过单缝的光在屏上也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衍射条纹.干涉条纹和衍射条纹都是光波的迭加形成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为什么不统一叫做干涉条纹呢?  相似文献   

3.
杨氏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到底是不是相等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磊  梁吉峰 《物理教师》2008,29(11):27-2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得出相邻的明纹(或者暗纹)中心间距为:△x=L/dλ,其中L为双缝与屏的间距,d为双缝间距,对单色光而言,其波长λ为定值,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干涉图样为等间距的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但是在现行的高中物理教科书中所给的干涉条纹的照片却并非如此,如图1.我们可以看到只是在照片中央部分的干涉条件是等间距的,但是在其边缘部分的条纹的间距明显与中央部分的条纹间距不同.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4.
在光的干涉现象中,缝宽α远小于光波波长λ,每个小缝相当于1个线光源,光的干涉是有限的这几列线光源的相干叠加;而在光的衍射现象中,缝宽α与光波波长λ可相比拟,狭缝处波面上的各点都可以认为是发射球面子波的波源,光的衍射就是从同1波面上发出的这无限多个子波的相干叠加.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都是相干波的叠加,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5.
光能绕过障碍物或狭缝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光的衍射,即光能传播到障碍物的影所在的区域.让一束光照射到一微小圆形颗粒上,由于光能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在圆影的中心光相互叠加形成亮斑.这就是著名的泊松亮斑,如图1所示.光的衍射现象不容易观察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高中《物理》第三册(必修加选修)第二十章第二节“光的衍射”中有较多的实验插图,阅读材料还有泊松亮斑的介绍.波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光也是一种波,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教材上给出单色光通过狭缝和小孔发生衍射的照片,一般学校还可以用2513(GY-1型)激光光学演示仪在课堂上对单缝衍射、三缝衍射、光栅衍射、圆孔衍射和方孔衍射、矩形孔衍射、三角孔衍射等实验进行演示。  相似文献   

7.
高中物理关于机械波的衍射,课文是以水波和声波为例,指出:“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关于光的衍射,课文的结论是:“在障碍物的尺寸可以跟光的波长相比甚至比光的波长还要小的时候,衍射现象就十分明显了.”...  相似文献   

8.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如图所示,λ是入射光的波长,d为双缝的间距,D为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且d<相似文献   

9.
双缝干涉图样,实际上是两个单狭缝衍射的光在像屏上进行干涉的总和.缺级现象是双缝干涉中常见的现象.它是由于各缝自身发出的光波在像屏上某点各自抵消,应出现明纹的位置及其附近都呈现黑暗状态缘故.  相似文献   

10.
光的干涉明条纹变窄的缘由靖远师范学校周珺在教科书的彩图及课堂演示中,都可看到各明条纹距中央明条纹越远,则其宽度会变得越窄。这种现象是与结论(等宽条纹)相违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根据光的干涉理论,任意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间距式中r0为两缝中...  相似文献   

11.
干涉和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最基本的干涉现象是双缝。通过一个缝的光同另一个缝的光在屏上叠加,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我们说这是干涉条纹。  相似文献   

12.
1 干涉花样中的颜色不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 1.1 问题的提出,在杨氏双缝干涉的实验中用单色光做光源,两光源的光程差满足条件光强度为极大值,这些极大值将以中央明纹为轴线对称地分布在两侧,且明、暗相间,其颜色似乎与波长有关,若用白光照射,则除中央条纹为白色(边缘也为彩色)外,其余条纹都是彩带,很有规律地沿垂直条纹的轴线,由内向外,且都是由紫到红,形成一条条的彩色条纹,排列有序,相干光通过的介质的折射率无论怎样变化,这个顺序不会打乱,只是条纹相对原来位置向中央移动,当用白光照射薄膜时所形成的彩色干涉条纹也一样,这是否说明干涉条纹的颜色是由波长决定的呢?其实不然,波长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是一个变化量——是一个与介质折射率有关的量。例如,一束光让它一连穿过几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尽管入射光波长“λ”在各种介质中分别变成了λ_1,λ_2,λ_3,……,λ_n,这束光并未变成几种颜色相连的光束,仍然是λ射光的颜色。  相似文献   

13.
一、规律总结1.有关波的反射,牢牢抓住速度不变,并利用v=λ/T及s=vt分析和计算有关波的实际问题.2.有关波的折射,则应明确一点: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速改变,波长也随之改变.3.任何波都能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若波长为λ,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为d,则必须满足d≤λ,才能有明显的衍射现象发生.二、实例解析例1如果声源、障碍物和人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声源位于障碍物和人之间.当声源离人12m,离障碍物24m时,人是否可以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已知空气中声速为340m/s.)解析设O为声源,A为人,B为障碍物,如右图所示,则有t原=AvO=835…  相似文献   

14.
[实验目的]1.了解游标卡尺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2.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原理]1.练习使用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和游标尺上每一最小分隔之差,把不易直接测量的微小量通过“放大”,显示成容易测量的较大量,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2.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利用卡尺的两外测脚形成单缝,当单缝宽度与光波波长相近时,就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实验表明,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这是课本上对“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的一段叙述.在物理的教学中,总是力求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物理情景,而这里为什么用这么一个模糊的“相差不多”呢?怎样算是“相差不多”呢?  相似文献   

16.
梁瑞茂 《丽水学院学报》2000,22(5):17-17,38
光的干涉与衍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都是光在遇到障碍物之后所表现出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现象 ,但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不同的个性 ,同时又存在着相同的共性。由于光是一种波动 ,当遇到障碍物后 ,总是要产生叠加的效应 ,这对光的干涉和衍射来说应该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干涉 ,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衍射 ,有些时候干涉与衍射都同时存在着呢 ?对于一个纯干涉问题 (衍射现象可以忽略 ) ,光在传播过程中 ,其波阵面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 ,光的传播仍按直线进行。如油膜、肥皂膜、劈尖等干涉 ,光线通过这些障碍物后 ,其光程差是由这些障…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光子     
在研究光的粒子性时经常会涉及到光的衍射实验。在衍射实验中,如果只能使光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当曝光时间很短时,底片上就会出现一些无规则分布的点子,这些点子是光子打在底片上形成的,表现出了光的粒子性,如果曝光时间足够长,有大量光子通过狭缝,底片上就会出现规则的衍射条纹。明纹就是光子到达概率大的区域,暗纹就是光子到达概率少的区域,同时这个实验还说明光子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8.
[实验目的]1.学会使用游标卡尺,掌握其刻度原理.2.用卡尺观察光的单缝衍射现象.[实验原理]游标卡尺的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部分是主尺a和可沿主尺滑动的游标尺b.上边是两内测脚,下边是两外测脚,后面是固定在游标尺上的窄片c,可量槽和筒的深度.它是利用主尺和游标上每一分隔之差,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目的.可以用卡尺的两外测脚组成单缝,当调节缝宽与光波波长相近时,就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自然课本第九册第15课《反冲》实验1:让水从瓶子下面的小孔向同一切线方向喷出,使瓶子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反冲。在实验中要使水连续喷出,就必须不断地往瓶子里加水,否则水的压力不够,水喷不出来。喷(上接第18页)对小车的拉力。d.物理现象的研究实验。高中物理要求学生研究的物理现象有:平抛运动、电场中的等势线、电磁感应现象、光的衍射现象。对于这类实验应着重注意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得出正确实验结论。例如,在用卡尺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实验中,当窄缝宽度较大时看不到彩色条纹,当窄缝宽度达到…  相似文献   

20.
波的衍射和波的干涉现象是一切波特有的现象,关于这两种现象的习题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类型:一、波的衍射现象判断类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波的直线传播不是衍射现象,只有绕到障碍物阴影区域的现象才是明显的衍射现象,要弄清声波常见的几种现象:①反射——夏日雷声轰鸣不绝;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天坛回音壁;②衍射——隔墙有耳;只闻其声不见其人;③干涉——两频率相同的音叉发声时在空间产生的声音强弱相间的现象;④共鸣(发生体之间的共振现象)——钟鸣罄响;鸣沙的形成.二、波的衍射条件的分析类分析的依据是: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