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道安编撰的《综理众经录》总集名目,标列译人,铨品新旧,开佛典目录学之先河,创后世佛典目录编制之典范,显我国目录学“辩章学术、考镜源流”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吕澂编写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重点从佛典目录的分类、勘同和辨伪三方面论述它在中国佛教目录学上取得的新成就,进而推动我国佛教目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公共图书馆视听资料管理模式——以东莞图书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康通 《贵图学刊》2009,(2):20-21,33
本文着眼于吕澂编写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1],重点从佛典目录的分类、勘同和辨伪三方面论述它在中国佛教目录学上取得的新成就,进而推动我国佛教目录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吕澂《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作为研究视角,从佛典目录的分类、勘同和辨伪三方面论述它在佛教目录学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大学图书馆学报》2021,39(6):123-129
对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相关资料的整理与研究,既是目录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又是对目录学优秀传统的重要传承。文章从学目录学、用目录学、目录学学术贡献、张厚生与"全国目录学学术研讨会"等方面梳理了张厚生先生与目录学的情缘。回顾与思考是学科不断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继承和发扬目录学致用之道,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读书治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一个极富价值的特点,便是溯古达今,扼论学术简史的精彩笔法.这部分内容,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尤其与张舜徽极看重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关,也最能体现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风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微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舜徽《汉书·艺文志》的目录学研究,一个极富价值的特点,便是溯古达今,扼论学术简史的精彩笔法。这部分内容,是其较此前研究诸作改进完善的闪光点,尤其与张舜徽极看重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有关,也最能体现他"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风格。今天我们凭借前贤的成果对传统目录学进行更为深入、系统、全新之研究,对于张舜徽的目录学成就不能不给予相当的重视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关于目录学,我国现代目录学家刘咸炘先生曾经指出,“古之为此者,意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西方所谓批评学者相当。”“目录学者,所以明书之体性为其历史者也。”强调目录学必须“具批评之能”,“正伪补脱”,“定体达例”,进而才能“为读书门径”。无疑,这是一种很有见地的目录学观。此中国目录学所以优于西方目录学之所在,亦目录学作为独立的文献学科之使命所在也。  相似文献   

9.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批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多被称为我国目录学之目的、任务、核心和优良传统.笔者认为不妥.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录学是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在历史上堪称辉煌,名家卓然、影响深远.作为学津指南的目录学,曾为万千学子学海指航,书山辟路,使之成为学术之林中的显学.新中国的目录学研究同样成就骄人,繁花灼眼,果实摇红.建国后目录学研究既继承了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又汲取了苏联和西方目录学精华,结合自己的实际创新发展,融会贯通,奠定了现代目录学的巍巍基石.  相似文献   

11.
中日间图书交流有悠久的历史和许多丰富的史料,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领域。本刊将陆续刊发羽离子关于中日图书交流史的一组文章,除此文外尚有:仿隋唐东瀛建制藏书——日本对古代中国藏书体系的移植,唐风熏染的日本古典目录学——中国普通图书、类书、佛典三大分类组目之学被日本承继,揭开八世纪日本印刷术产生之谜——唐印刷术专著的新发现及其东传日本,盛行扶桑的汉籍三翻本——汉籍在日本流传方式的变化。请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学术传统。目录之学,乃学中第一紧要之事。从考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话语本体的起源入手,对章学诚这一目录学思想进行哲学解读,展开关乎孕育"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之时代背景的哲学思考,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源流与秉承及其乃中国传统目录学形而上之道两个角度对之进行更为深层、关乎其内涵的哲学思辨。  相似文献   

13.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传统目录学的最高成就。对《总目》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通过对民国时期《四库全书总目》学研究进展的梳理可以清晰看出,民国的目录学家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目录学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汲取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养分,从而使中国目录学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6,(2):111-117
章学诚重视学术源流的疏浚,而不是泛泛的学术考辨。他认为纷繁芜杂的图书差异和门类众多的学术纷争都可以转换为源流之辨,而目录学的旨趣即在于通过疏浚学术源流,引领"流"意义上的现实图书和学术回归"源"意义上的理想状态,从而将图书和学术化约为历时性的时间序列,而不是共时性的空间秩序。源流二分既是他考察图书、学术的根本视野,也是规范目录学理念和方法的基本原则。因此,疏浚学术的"源流",才是章学诚久执不改的目录学信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讨中国目录学的回归与重构,以为青年学子的学习、研究提供指引和借鉴。[方法/过程]以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基本意旨为起点,揭示中国目录学回归的必要性,通过对"985"高校目录学课程开设情况的调研,分析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学术传承变向、教育萎缩等实然困境。[结果/结论]从理论架构、学科书目的编纂和目录学的教学3个方面入手重构新时代的目录学,探索中国目录学传统回归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目录学的思想萌芽于编订"六经"的实践,即作了一些与目录有关的工作.关于孔子与目录学的关系,历来争论颇多.姚名达认为:"与其过而尊之,不如付之缺疑.吾人考查目录之渊源,固不能曲援孔丘为其祖先也."[1]基本上否定了孔子在古籍整理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守卫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1):137-14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之分类是吸收《七略》、《七录》以来我国古典目录学分类之精华,又根据时代和学术变化、发展的需要,因时制宜地创新和调整有关类目,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较为完善、对后世图书分类产生较大影响、集宋代目录学分类成果之大成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作为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中国索引》2010,8(1):32-38
本文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悟了目录学的若干问题,梳理目录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历史轨迹。探讨目录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承和创新,搜索引擎翻开了网络目录新篇章。论述目录服务的价值所在,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其将恩泽社会,流芳史册。  相似文献   

20.
英美目录学的源流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目录学发端于 15~ 16世纪 ,有着深厚的技术和实用传统。几百年来 ,英美目录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研究英美目录学之所长 ,为我所用 ,对于发展我国的目录学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2 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