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蹬式”短跑后蹬技术能够改变“后蹬型”技术的不足.“屈蹬式”后蹬结束时,膝关节仍保持较小的角度(150°~155°)这样就保证了屈膝肌较大的肌拉力角和拉力矩.另外小腿前倾用、后蹬角小,利于增大水平分力,减少重心波动差.因此在“屈蹬式”途中跑的后蹬阶段,后蹬腿产生后蹬力的生物力学特点是由大到小.对人体运动的作用,首先是使人体作向前上方加速运动;随后是使人体作垂直方向惯性运动、作水平方向加速运动.  相似文献   

2.
“后蹬跑”是传统的跑的专门练习之一,要求后蹬腿充分伸直,是传统上改进跑的技术和提高后蹬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屈蹬跑”是新式短跑技术,其后蹬结束时不象传统跑那样后蹬腿完全伸直,而是在膝关节处有一定的角度(膝夹角为150度-156度)。世界短跑名将刘易斯等都采用“屈蹬跑”技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田径运动的发展,塑胶跑道的使用,器材设备的更换,短跑技术的改进(加快蹬摆速度,缩短支撑时间,加快步频),传统的后蹬型技术已不能适应短跑技术的发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屈蹬式技术,即短跑后蹬阶段支撑下肢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伸展的后蹬技术。该技术已被世界大多数优秀运动员所采用。本文根据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特点,对跑的专门性练习进行分析,探求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跑的专门性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屈蹬式”短跑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支撑腿蹬伸太直、前摆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小腿折叠的时机过晚所致;大小腿折叠不紧,与平时的专门练习不正确有关。并对由“后蹬型”转变成“快速前摆型”的观点,提出议意。  相似文献   

5.
<正>一、对短跑摆动腿后摆的认识传统的短跑中一个复步技术包括:前摆、前摆后的下压、支撑、后蹬,分为前摆阶段、前支撑阶段、最大缓冲阶段、后蹬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训练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短跑的技术正由以前的后蹬式逐渐转变成以强调摆动能力为主的"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的屈蹬式短跑技术,这种技术与前一种技术的主要区别就  相似文献   

6.
对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运用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分析了短跑途中跑“屈蹬式”和“后蹬式”技术特点,找出了“屈蹬式”技术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有助于教练员、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及时掌握、合理运用该技术。  相似文献   

7.
后蹬式与屈蹬式短跑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屈蹬式短跑技术的支撑腿后蹬幅度小,膝角变化小,支撑时间短,向前水平速度大,蹬伸动作速度快,优于后蹬式短跑技术,有利于提高短跑速度。  相似文献   

8.
刘建平 《体育学刊》2000,(1):113-115,1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胶跑道的出现,短跑技术的发展已变“后蹬式”为“屈蹬式”跑法。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动作的纠正,需要设计相适应的跑的专门性练习,对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改进与短跑技术对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短跑后蹬理论中几个传统观念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的短跑后蹬理论的核心是强调后 蹬力量对跑速的影响。因为“后蹬是人体获得向前运动的动力”,所以“后蹬阶段的任务就是要加强后蹬力量,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田径》上册,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年版,14页;1989年版,25页),“要提高后蹬效果,必须加大后蹬力量,增大后蹬腿蹬直的程度”(《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8页)。多年来,这些理论一直是我们短跑教学与训练选择或设计练习手段、方法和评价技术的主要依据。然而,随着现代短跑“屈蹬式”技术的出现,短跑后蹬理论中的许多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一、技术分析 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技术特点也由原来的“摆动式”发展到当今的“屈蹬式”,在技术上更加强调高抬大腿、积极送髋、快蹬快摆、积极扒地,后蹬瞬间支撑腿膝关节不完全伸直的屈蹬技术。随着塑胶跑道的广泛应用,在跑动的过程中更加注重高重心、高摆大腿和短促的后蹬动作的跑法,形成更加适合快速跑的技术。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大重量、大强度的深蹲练习来增加腿部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固然可以增加腿部力量,但是这种训练侧重于发展股四头肌和髋屈肌群的力量,会造成肌纤维缩短  相似文献   

11.
对短跑后蹬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短跑后蹬要求膝关节不充分伸直的技术 ,目前已被我国短跑界所接受。但是 ,对于后蹬不充分伸直的技术概念以及训练的方法手段 ,尚存有诸多模糊认识。这在客观上影响着我国短跑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为此 ,本文就现代短跑后蹬技术的概念及其“屈蹬式”技术的关键因素 ,试析一二以作引玉之砖。1 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的由来关于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定论的概念 ,目前在国外权威性田径书刊中尚未有详细报道。只是在 80年代初期 ,我国的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短跑技术分析时发现 ,世界优秀短跑选手的后蹬腿膝关节的曲屈度 ,…  相似文献   

12.
现代短跑技术新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对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运动员支撑腿蹬伸太直、前摆速度过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小腿折叠的时机过晚所致。大小腿折叠不紧,与平时的专门练习不正确有关。并对由“后蹬型”转变成“快速前摆型”的观点,提出异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对现代短跑“屈蹬式”技术与“蹬直式”技术作了比较。指出“屈蹬式”技术更具有经济性和实效性。必须重视和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理解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短跑技术已由“直蹬”向“屈蹬”改进,本文在传统的途中跑专门性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了与“屈蹬式”技术相适应的专门性练习,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几种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传统短跑理论强调“后蹬是人体前进的动力阶段”,“后蹬力量越大,产生的加速度越大,速度越快,跑时要加大蹬地力量”。这种认识忽视了高速跑动过程中,人体各运动环节用力的共济性和系统性,缺乏对跑动中摆动腿摆动动作主导作用的深刻认识。有人把现代短跑摆动式着地技术看成是“屈蹬式”蹬伸技术,这种观点忽视了跑动动作协调配合的整体效益。我国学者王保成(1995年)提出,现代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环节。这种观点与国外大量有关研究资料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现代短跑技术正朝着加快蹬提速度,缩短支撑时间,加快步频的方向发展。它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人们俗称“屈蹬式”蹬伸技术。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证明,由于“屈蹬式”技术的大小腿折叠较紧(29°左右),减少了前摆的阻力距,加大了前摆的角速度,因而是先进的;另外,从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分析,后蹬时膝关  相似文献   

17.
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改进与短跑技术对接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建平 《体育学刊》2000,(1):113-1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塑胶跑道的出现,短跑技术的发展已变"后蹬式"为"屈蹬式"跑法.先进技术的掌握和动作的纠正,需要设计相适应的跑的专门性练习,对现代短跑专门性练习的改进与短跑技术对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根据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的特征,在对传统短跑专门性练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应现代“屈蹬式”短跑技术的专门性练习,为掌握现代短跑技术和提高专项成绩提供有效的教学、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从短跑支撑技术的发展看体育专业短跑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短跑技术的发展,“屈蹬”技术的出现,与体育专业传统的充分后蹬教学理论与方法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运动学的方法,对世界顶级短跑运动员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支撑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体育专业学生后蹬技术教学应采取“多元化”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短跑途中跑着地缓冲与后蹬技术的研究,认识了训练水平越高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缓冲距离为什么要相对增长,论证了有人认为在脚着地瞬间,脚与地面的水平速度有可能大于人体运动速度的不存在性。质疑了"屈蹬式"的后蹬技术特点是支撑腿后蹬动作幅度小的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