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书《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以下简称《试析》)是一本主要为中学语文教师服务的参考书。其最大的特色是切实有用。首先是内容切合实际,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一是分析难点。鲁迅作品中有不少难点,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塾里的老先生应该怎样评价;再如《风筝》的主题究竟应怎样理解;《社戏》的主人公是谁等等。《试析》一书,对中学浯文教材中十九篇鲁迅作品的难点,一一作了分  相似文献   

2.
故乡     
薛绥之、柳尚彭同志在《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中说得好。“‘我’与鲁迅之间不能划等号。‘我’是一个艺术形象,《故乡》的一些素材来自鲁迅一九一九年回绍兴搬家,但已经过艺术加工,不能简单地在‘我’与鲁迅之间划等号。如《故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4.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5.
就现行全国统用的中学语文教材(人教版)而言,鲁迅无疑是其中的“重镇”:从初一到高三,共收录其作品达16篇之多;加上前些年曾经入选并且读者耳熟能详的鲁迅作品(如《一件小事》《文学与出汗》《“友邦惊诧”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等),其数量将更加可观。盘点这些作品最初发表时的“原始面貌”,将更有利于我们解读其特定的  相似文献   

6.
把握了一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后,“突破口”的选取是至关重要的。突破口选好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事倍功半。鲁迅先生的《“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篇典型的驳论文,重点和难点容易把握,传统的教法是从疏通文字入手,以引导学生分析该文的论点和论据为突破口,以教师讲  相似文献   

7.
钟德涛 《成才之路》2009,(29):I0013-I0013
近日有媒体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鲁迅被剔出中学课本,这是一个伪话题。”据介绍,几年前,人教社就已经对鲁迅作品进行了适当调整,目前人教版的初中课本收录了8篇鲁迅文章,和课改前没有多大变化;高中教材中,去掉了《药》和《为了忘却的纪念》,保留了《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篇。关于鲁迅,从来都是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话题。最近几年,对鲁迅的排斥的声音始终不绝于耳。如今,借着一则“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一阵新的讨论热潮重又兴起,“鲁迅过时了”的论调甚嚣尘上。听到这些耸人听闻的言论,甚至在还没有弄清事情原委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李乡浏同志最近又推出了他的《鲁迅作品答疑》(甘肃少儿出版社),解答了508个疑难问题。《答疑》的特色是:一、资料丰富,答疑明了扼要。第一册,回答了初中语文课本上8篇鲁迅作品中的197个疑难问题;第二册,回答了高中语文课本上14篇鲁迅作品中的311个疑难问题。这些问题正是教师、学生和一般读者模模糊糊、似是而非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二、补充了若干史实,订正了若干语文课本注释的讹误。如胡也频,课本上既不注明本名和学名,又不注释“胡也频在上海也只见过一次面,谈了几句天”(鲁迅原文)。作者在  相似文献   

9.
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难教难学是不争的事实。教鲁迅作品应该教什么?我以为应当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语言;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情感;教鲁迅作品中富有“穿透力”的思想。下面笔者就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为例,谈谈对鲁迅作品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文中,鲁迅的文章一直是同学们学习的难点,这除了鲁迅作品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时代背景外,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鲁迅作品本身的难度造成的,如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字斟句酌、意蕴深刻、耐人寻味的语言运用,对文字表达效果的刻意追求等。《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中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的一篇,但其中也有一些句子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这里挑出一些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作品,越来越吸引广大的日本读者,阅读和研究鲁迅作品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地方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一些大学还把鲁迅的作品作为语文教材。如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教授中国文学史,有的还把鲁迅作品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有些学校还举行了关于鲁迅的报告会。为了适应日本广大读者日益增加的需要,日本已经出版发行了各种版本的《鲁迅选集》和《鲁迅文选》,而且发行量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2.
叶伟  尹刚 《学语文》2010,(6):20-20
一、关于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现状简析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各版本中,鲁迅作品占有相当数量.而且鲁迅也是初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最多的一位作家。其中,入教版收9篇,苏教版收6篇,语文版收5篇。主要有《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自传》、《社戏》、《同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雪》、《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平均占到阅读篇目的7%左右.以散文、小说居多。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180篇。其中现当代作品85篇,鲁迅作品共入选8篇,占整个初中语文作品的4.4%,占现当代作品的9.4%。入选的8篇文章,都是所选单元的首篇,充分说明了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要理解鲁迅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其深刻的思想性。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自然和生命热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  相似文献   

16.
杂文是鲁迅作品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冯雪峰 ) ,它既不同于记叙文 ,也不同于议论文 ,所以碰到散见于教材的不同单元中的鲁迅杂文 ,到底要归属何种文体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教学 ,着实成为教学的一大困惑。由于教材的编排体例 ,致使鲁迅的杂文仅仅只能用作单元教学重点的“例文”来处理。例如教材把《拿来主义》与《荷塘月色》放置在同一单元 ,其教学重点就是联系语境揣摩语言。这其实就是将原来含有无限可能性的鲁迅杂文 ,限制在揣摩语言这一特定的“点”来作为例子的一种片面的教学。而“鲁迅杂文的最显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围绕“初识鲁迅”的专题集中编排了四篇文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可分为两类,第一篇是鲁迅的作品;后面三篇是写鲁迅的文章。后三篇文章虽然同是写鲁迅的,但写作视角各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周哗从儿童和亲人的视角写的“伯父”鲁迅;  相似文献   

18.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十余篇,大多反映儿童生活,篇幅有限,价值颇高,它们共同闪现出鲁迅一致的儿童教育思想——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冯雪峰曾说“:在旧时代,鲁迅是最关心儿童生活幸福的人。”此话一点也不过分。鲁迅严肃的外表下,有一颗对儿童强烈的爱心,这从其笔下生动的儿童形象可以见得。无论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还是《社戏》中双喜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 ,“记念”与“纪念”被当作完全通用的词。 1 957年的《汉语词典》和 1 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在“记念”条后都只说“见“纪念”条。有的书 ,如《鲁迅名篇析疑》、《鲁迅作品难句解》 ,或把鲁迅作品中的“记念”换为“纪念” ,或将“纪念”换成“记念”。前几年出版的《高中语文教案》仍持此说。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参考》中则对此问题避而不谈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的教参 ,只是在标题的解释中 ,把“记念”换成“纪念”。如此一来 ,绝大多数中学语文教师一直就是这样向学生传授的。其实 ,这两个词是有区别的 ,完全用“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