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识《中国档案》,并非出于自觉自愿的喜欢,而是被前辈逼上梁山。更令人没想到的是,我与《中国档案》这耳提面命式的相识,却为我做好档案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7年,我毕业被分配到宁夏档案局保管利用部工作。苦读寒窗的生活终于结束了,当时心想要痛痛快快地玩一玩。但上班没几天,人大档案专业科班出身的宋杰老馆长就把我的美梦搅碎了!他一方面和蔼可亲地关心我的生活,另一方面却毫不含糊地锤炼我的工作,给了我一篇命题作文:浅谈  相似文献   

2.
步入牛年,我非常喜悦、爱不释手地捧着新版《中国档案》第一、二期杂志。她使我眼前一亮,哇!新版《中国档案》杂志,全刊精美彩色铜版纸胶印,心生感慨。我已在档案部门工作30多年,忆往昔,我从事档案工作后,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即在《中国档案》杂志上,题目为“档案馆缩微前的编目工作”(1984年第5期59页,当时刊名为《档案工作》)。从此以后,我和《中国档案》杂志的缘分就一直不断,经历了杂志的几届总编。  相似文献   

3.
经过军转考试并按排名选岗,我被分配到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工作。2014年11月10日,是我脱下穿了25年的军装到新单位报到的日子。那天下午,毕处长领我到档案室,把我交给了孟秋娟大姐,让我跟随孟大姐学习档案工作,嘱咐我一定要做一个像她一样的"优秀档案人"。11月11日一大早儿,我就来到了单位。孟大姐早早地帮我收拾好了办公桌,还给我准备了一些档案学方面的书籍,几本《中国档案》《山东档案》杂志和几份关于档案工作的文件。她微笑着对我说:"要想尽快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学习是最有效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我如获至宝。孟大姐1991年正式从事档案工作,至今已经整整24个年头了,仅凭这一点,就让我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中国档案》迎来了创刊60周年,应该说这是不平凡也不简单的60年。作为她的一个忠实读者、一个老通讯员,我不禁感慨万千。可以说,我从跨进档案大门的那天起,就与《中国档案》结下了不解之缘。《档案工作》引领我步入档案之门1985年初,我随父母从齐鲁大地来到了塞上江南——银川,又从自己熟悉的教育岗位转换到了一个全新的工作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局。  相似文献   

5.
《档案与建设》伴我二十年,成为我工作学习、理论研究和档案业务写作的良师益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全国档案战线经恢复整顿,各地加大了档案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档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我作为某陆军学校第一任档案助理员,迷迷糊糊地走上了这个岗位。当时我对档案两字相当陌生,对档案业务一窍不通,如何开展工作难住了我。恰巧此时《档案与建设》创刊了,第一次拿到《档案与建设》,她就深深吸引了我,我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口气从头看到尾,从此我一期不拉地期期拜读。凭借《档案与建设》的指导,我对档案工…  相似文献   

6.
不知不觉,《浙江档案》从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300个月,编辑发行了300期,可喜可贺!这是全国唯一一家,从创刊起就坚持每个月出一期的档案学刊物。在它以《浙江档案工作》名称创刊的初期,我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我大学本科毕业于人民大学档案系,然而当时,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阴差阳错,我却以外语干部的身份在浙江图书馆工作。不过专业难忘,从那时起我就成了它的忠实读者。百尺竿头——贺《浙江档案》创刊发行300期@何嘉荪$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  相似文献   

7.
在举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中国档案》杂志怡逢创刊60年,从我个人参加工作起即与《中国档案》(原《档案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回想起第一次在刊物上看到登载自己文章的情景仍历历在目。1982年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辽宁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工作。报到的第一天,时任副所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的第一批档案本科生许晶老师在与我谈话时就特别指出,国家档案局主管的《档案工作》是档案界最权威和最有影响力的专业刊物,要搞好档  相似文献   

8.
要闻摘编     
正《中国档案》杂志社副总编王天泉到广东采访调研4月8—11日,《中国档案》杂志社副总编王天泉就档案部门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和做好自身的改革以及做好档案文化宣传到广东实地采访调研。省档案局(馆)长莫震热情接待了王天泉副总编,并就广东档案部门进一步加强同《中国档案》杂志的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孟凡华副局(馆)长介绍了广东档案部门在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档案行政管理方式和档案公  相似文献   

9.
昨天晚上在学院机房值班.忙里偷闲踩了踩《档案界》,不想却被一位等待上机的女生“逮了个正着”.她问我是不是学档案的.我当时正头脑发晕.一时没反应过来.还真以为她有什么特异功能之类。看着我迷茫的眼神.她指了指电脑屏幕说:“我也是学档案的.对这个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坚守     
正今年是我大学毕业、从事档案工作的第28个年头,在这28年中我没有改行做其他工作,一直坚守在档案行业上。我大学学的是档案专业,起初,对档案、档案工作还不了解,是盲目的报考档案专业,之后进入了这个陌生而又神秘的世界里。从文书学到档案管理学,从中国档案史到世界档案史,我完成了四年的专业学习。从不了解档案到认识档案,我完成了对档  相似文献   

11.
郭韬 《兰台世界》2003,(9):12-13
我在本溪市档案馆从事照片档案的拍摄与征集工作20多年了,先后参加过国家档案局主编的《当代中国的档案事业》一书和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拍照,以及本溪市重大活动的拍照存档工作。我愿就自己在照片档案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做法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进步。主动参与,不甘人后,靠  相似文献   

12.
<正>我很喜欢泰戈尔的这句话:"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绿荫的。"选择了档案事业,就如同选择了叶的事业。档案工作平凡而又伟大,它演绎着我绿叶映红花的人生,彰显出我生命的价值,书写着我人生的别样精彩。走出家乡步入大学校园1986年夏天,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了——黑龙江大学历史系档案专  相似文献   

13.
鲁迅有一句名言,说是“中国公共的东西,实在不容易保存。如果当局是外行,他便将东西糟完,倘是内行,他便将东西偷完”。并引申出:“而其实也并不单是对于书籍或古董。”这段话出自一篇有名的杂文《谈所谓“大内档案”》,发表于1928年1月,谈的正是当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清宫八千麻袋档案的来龙去脉”事件。然而,这一事件当时并没有完结,而且断断续续延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8年。  相似文献   

14.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中国档案》创刊60年来,坚持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服务方向,已成中国期刊方阵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更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良师益友。在纪念《中国档案》创刊60周年活动中,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倍感兴奋和自豪。虽然,我在档案部门工作的时间还不算长,我与《中国档案》却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国家档案局局长毛福民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事业新局面》讲话中指出:“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档案工作,要突出根本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要做到经济建设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政治建设发展到哪个阶段,档案工作就服务到那个阶段;文化建设发展到什么水平,档案工作就服务到相应程度。” 档案工作如何更好为先进文化服务,笔者就此抛砖引玉,与诸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求共勉。 一、从加强理论研究上来认识档案与先进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987年2月我转业到海安县档案馆工作,首次看到《档案与建设》,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了,一口气拜读了几期。我觉得《档案与建设》贴近机关、基层和读者.是我们做好各项档案工作的好向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史书中,《史记》是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著作.它是一部研究汉武帝以前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记述了许多档案方面的工作和思想,对研究中国古代档案史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就《史记》中涉及到的档案思想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基层的档案工作者,也是《档案管理》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并时常把工作中的所感所想撰写出来投稿。1998年,我的处女作《诉讼档案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有幸被《档案管理》刊发。从此,便激发了我撰文、投稿的勇气,截至目前,已有3篇拙文相继被《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编  相似文献   

19.
我是学地矿工程专业的,现在却管理着一个单位的档案。若问我为什么执着于这一行,追根溯源,还得从我祖父谈起。 祖父是个老党员。早在二十年代中期,他就读于上海国民大学。期间,就加入了中共地下党,是我党早期发展的党员之一,曾任中共湖北省大冶区委宣传委员、大冶总工会宣传部长。大学毕业后,祖父回到原籍,将当时的革命刊物——蔡和森主编的《向导》第一期至第一百五十期、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等书籍带了回  相似文献   

20.
正《意见》的出台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对推动档案事业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作为档案工作者,深感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更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贯彻《意见》,根本在于学深学透,关键在于转变创新,重点在于狠抓落实。学深学透汇聚发展事业的正能量《意见》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五大方面、23条内容,全面分析了当前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档案事业发展的新方向,提出了档案工作的新重点。深入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