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164 2年 12月 2 5日英格兰东海岸中部林肯州格朗达姆镇南 13公里的乌尔索浦小村子里 ,诞生了一个只有三磅重的婴儿———牛顿 .牛顿是个不足月的遗腹子 ,父亲是一个农民 ,在他出生前就去世了 .三岁时母亲再嫁于牧师 ,他由外祖母和舅父收养 ,在家乡读完小学后 ,12岁进入格兰瑟中学 ,他对功课无兴趣 ,成绩低劣 ,被同学瞧不起 ,经常受到欺侮 ,使他在精神和肉体上遭受到极大的痛苦 .两年后继父去世 ,母亲带着两女一男三个小孩回到老家 ,生活十分艰难 ,一次牛顿把自己做的小风车拿到学校给同学看 ,突然一位同学夺去风车 ,扔在地上 ,连连踩踏 .通…  相似文献   

2.
美容与读书     
你想美丽大方吗?那么请多读书吧!读书能使人的容貌变美。许多人认为:长什么模样自己不能决定,也不能改变,除非是化妆或整容。事实并非如此。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有次向林肯推荐某人为阁员,但林肯没用,推荐的朋友问林肯何以不用他。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哦?可是,这不太严厉了!他不能为自己天生的脸孔负责呀!”“不。一个人过了40岁就该对自己的脸孔负责。”林肯其实不是以貌取人,他坚持认为:脸就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如何往往会体现在他的容貌上。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3.
宽容的力量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个叫斯坦东的战将,对林肯总统有很深的偏见。他认为林肯总统没文化,人憨,而且长相难看,常常在公开场合讽刺林肯,说林肯总统是个笨蛋,长得像长臂猿。有一次,他居然这样嘲笑林肯总统:“我们为什么非得到森林里去看大猩猩呢?白宫就有一个现成的在抓耳挠腮!”  相似文献   

4.
放弃的勇气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有一次,母亲带他出去玩。在公园里,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口琴,不一会儿就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他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舍不得放弃手中的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突然停止了吹奏,笑眯眯地看着他。就在这一瞬间,他做出了选择———他松开了手,毫不犹豫地放飞了气球,然后扑向母亲索要口琴。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口琴。而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件事上获得了一个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启示,那就是:当人生需要做出选择时,该放弃的就必须勇敢地抛弃。这之后,他考上了音乐学院,但是当他发现自…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因为那是他最贴心的玩具。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公园玩耍的间隙,他的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口琴,不一会儿就吹出了一首首动听的乐曲。他有心要母亲的口琴,但又  相似文献   

6.
放弃的勇气     
有一个孩子,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就是那五颜六色的气球,每次外出玩耍,他的手里总是拿着各种各样的气球。因为那是他最贴心的玩具。有一次,他母亲带他出去玩。在公园玩耍的间隙,他的母亲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精致的口琴,不一会儿就吹出了一首首  相似文献   

7.
林肯的家教     
有一句美国谚语说:“林肯的真诚与宽容。”在这位伟人的身上体现出的这种美德,与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亚伯拉罕·林肯于1809年出生在美国一个退伍军人的家庭,他的父亲是维护当地治安的上尉,薪水不高,还得经常去做伐木工人来养家糊口。林肯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读书识字,但不幸的是他9岁的时候生母去世了,父亲又娶了黛丝。林肯的继母是一个精明能干的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很会理家,把家里的一切东西都收拾得整整齐齐。林肯刚开始不接受这位继母,对她充满了敌意。我们可以理解这位不幸儿童的心理,他逢人总是说他继母的坏话:“我的继母连…  相似文献   

8.
一、夸张的笔墨夸张,其目的在于讽刺,是杂文里常用的笔法,但在小说《阿Q正传》中我们也能时常见到。例如,第三章《续优胜记略》里有这样的文字:“这也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就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先前跑上城里去进洋学堂,不知怎么又跑到东洋去了,半年之后他回到家里来,腿也直了,辫子也不见了,他的母亲大哭了十几场,他的老婆跳了三回井。”这里只有极为简省的83个字,就用夸张的笔法把一个假洋鬼子刻画得入木三分。两个视辫子为命根子的地主婆,一个“大哭了十几场”,另一个竟然“跳了三回井”。真跳井,一回就死定了,何至于“跳三回”呢?可见…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第一,家庭对人生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从家庭这个港湾出发的。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个就是母亲的子宫,孩子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说,家庭教育实际上从母亲的子宫里就开始了。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第三个就是教室。在  相似文献   

10.
爱你的仇人     
如果问在美国历史上谁受到的责难、怨恨和陷害最多,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出这样一个名字:林肯。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和蔡斯等人都曾经批评或羞辱过林肯,却被林肯委以重任。因为林肯从来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别人。碰上任何一件事,只要他的仇人适合去做,他就相信他们可以比别人做得好。  相似文献   

11.
鞋匠的儿子在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的那一刻,整个参议员们都感到尴尬,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当时,美国的参议员大部分出身于名门望族,自认为自己是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从未料到要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前,就有参议员想要羞辱他。当林肯站上演讲台的时候,有一个态度傲慢的参议员站起来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所有的参议员都大笑起来,为自己()不能打败林肯()能羞辱他,开怀不已。等到大家的笑声止歇,林肯说:“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  相似文献   

12.
<正>读完这个故事,我意识到,林肯和他母亲打破陈规的尝试,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也许很多人跟林肯父亲和原农场主一样,认为那堆石头是无法被搬动的,但林肯母亲的尝试,不仅以较低的价格赢得了一座土地肥沃的农场,更打开了一扇人生的尝试之门。尝试,真的是如此重要。如果说,成功是门,尝试就是开启那扇门的金钥匙。如果说,成功是窗,尝试就是推开窗的微风。  相似文献   

13.
读书冶容     
米川 《教育艺术》2000,(5):27-28
据闻,美国前总统林肯的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荐某人担任阁员,林肯却不同意。朋友问他何故不用此人?林肯不假思索地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朋友及不少人认为,林肯这种“以貌取人”的态度未免太过分了。林肯说:“不是的,我以为,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当对自己的脸孔负责。”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一些陈旧的照片上看到的林肯是一个表情严肃的人,就像后人为他所做的全身塑像和半身塑像那样,从来没有笑容;他身着黑色的、缺乏光泽而不合体的衣服,很少梳头发。这一形象与他在平时的待人处世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确实,用“自相矛盾”这个词来描述林肯无论作为普通人还是作为领导,都是最合适不过的。林肯的领导风格中确实有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比如,他一方面做事非常灵活,同时又是一个做事十分一贯的人。在他担任总统的4年时间里,他的领导风格是言行格外一致。在他第一次执政时,林肯总统就对他的内阁成员们强调在挑选政府人选时要有一…  相似文献   

15.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有位记者去采访林肯,他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想过废除黑奴制,而且起草了《解放奴隶宣言》,可就是没有签署它。请问总统先生,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林肯答道:“可能有这个意思吧。如果他们知道这需要的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会非常懊丧。”记者没有来得及再问,林肯的马车就出发了。林肯去世许多年后,这位记者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知道了林肯心中想说的话。在这封信中,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的一个经历:“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地里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  相似文献   

16.
邻居的儿子小朋快上幼儿园了。儿子入园过集体生活,做母亲的最担心的就是儿子被别的孩子欺负。“国策”之下,一对夫妇只有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女孩,谁家不宠得像“小太阳”、“小皇帝”似的,谁还怕谁呀!于是,妈妈对他进行了入园之前的强化训练:“儿子,如果在幼儿园里有人打你,你就打他。”孩子坚定地点点头。  相似文献   

17.
美国前总统林肯的父亲曾以低价在西雅图买到一处农场,农场里有许多石头,林肯的母亲就建议把石头搬走。可林肯的父亲断然反对:"那是一座小山头,根本搬不了!否则,主人就不会便宜卖给我们了。"后来,林肯的母亲带着几个孩子在农场劳  相似文献   

18.
有人问汽车大王福特,在他一生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是谁,福特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母亲”。可见母亲在他心目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福特觉得母亲是最了解他的人,从小就看出“福特是个天生的机械匠”。福特一生都记着母亲从小对他的教育———整洁、有序、勤奋、执著。  相似文献   

19.
一打开老相册,有个三岁的男孩出现在我眼前。他头戴风帽,脚穿虎头鞋,一把银锁挂在胸前,手里拿着一个红苹果,倚在母亲的杯里,抿着嘴,跟母亲一起微笑了。一个笑得慈祥,一个笑得天真——这个孩子就是当年的我。  相似文献   

20.
一天,美国陆军部长斯坦顿到林肯总统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我,他竟然说我偏袒一些将领,真是岂有此理!”林肯看到他生气的样子,就建议他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位少将。林肯说:“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于是,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然后拿给林肯看。“对了,对极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但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单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